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的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46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的助行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通过两个铰链连接有两个外握柄,所述外握柄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内握柄,所述内握柄远离外握柄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支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外握柄的底部螺钉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底部与底座上开设的立杆槽相互插接,所述立杆与第一支杆之间连接有纵向伸缩杆,两个所述立杆之间连接有横板,其具有无需患者将身体倾斜,即可挪动助行器,方便患者移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的助行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的助行器。
技术介绍
助行器,就是可以通过器械的支撑,让腿脚不方便的老人病人等腿脚不灵活甚至失去行走能力的人能够自理,能够和正常人一样外出散步,心胸外科包含了心脏外科和普胸外科的疾病,心外科研究心脏大血管创伤、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瓣膜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大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技术、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心脏起搏和植入式除颤复律器、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心脏、肺和心肺移植等方面,心胸外科病人在接受手术以后,需要一段时间去康复,而想要快速康复需要病人做一定的康复训练,助行器就是保健护理的器材之一,可以有效帮助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但是,现目前的心胸外科护理用的助行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患者先将助行器推动至患者前方,使患者处于向助行器方向倾斜状态,然后在患者再行进至助行器位置,但是心胸病患者,大多数都较为孱弱,很难实现将身体倾斜且保持平衡,容易导致患者摔倒,甚至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的助行器,其具有无需患者将身体倾斜,即可挪动助行器,方便患者移动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的助行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通过两个铰链连接有两个外握柄,所述外握柄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内握柄,所述内握柄远离外握柄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支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外握柄的底部螺钉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底部与底座上开设的立杆槽相互插接,所述立杆与第一支杆之间连接有纵向伸缩杆,两个所述立杆之间连接有横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患者利用助行器进行移动,使移动方式更加安全,避免患者与助行器之间距离过大,造成患者身体过于前倾,产生安全隐患。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支杆之间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安装有第一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移动内握柄一端的助行器,从而便于助行器的回收。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侧面为L型结构,所述底座的底部中央开设有与脚轮架相适配的凹槽,该凹槽内滑动连接有脚轮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脚轮架的安装,方便脚轮架的使用。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部中央安装有脚轮架,所述脚轮架的中部为凸起部,所述脚轮架的顶部的插孔与横板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伸缩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脚轮架的复位,同时便于患者踩凸起部。进一步地,所述脚轮架的两侧设置有橡胶块,所述底座的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橡胶块相适配的凹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脚轮架的固定,同时橡胶块的弹性,便于脱离凹口。进一步地,所述脚轮架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脚轮槽,所述脚轮槽内等距安装有第二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第二脚轮,使底座的移动更为平稳。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的底座、外握柄、内握柄、第一支杆、纵向伸缩杆、立杆和横板等结构,通过伸缩的方式,使助行器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在患者使用助行器进行移动时,无需使患者身体向助行器一侧倾斜,保持患者身体的平衡,避免患者摔倒,导致病情变严重;2、本技术还通过设置的脚轮架、第二脚轮、脚轮槽、横杆和螺纹杆、第一脚轮的设计,便于患者移动助行器,使移动助行器更为轻松。附图说明图1为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底座正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铰链;3、外握柄;4、内握柄;5、第一支杆;6、纵向伸缩杆;7、防滑垫;8、螺纹杆;9、第一脚轮;10、立杆;11、横板;12、脚轮架;13、第二脚轮;14、脚轮槽;15、横杆;16、凸起部;17、立杆槽;18、插孔;19、弹簧伸缩杆;20、凹口;21、橡胶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心胸外科护理用的助行器,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左侧通过两个铰链2连接有两个外握柄3,外握柄3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内握柄4,内握柄4远离外握柄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支杆5,两个第一支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7,外握柄3的底部螺钉连接有立杆10,立杆10的底部与底座1上开设的立杆槽17相互插接,立杆10与第一支杆5之间连接有纵向伸缩杆6,两个立杆10之间连接有横板11。如图2所示,所述两个第一支杆5之间连接有横杆15,横杆15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8,螺纹杆8的底部安装有第一脚轮9。如图3所示,所述底座1的侧面为L型结构,底座1的底部中央开设有与脚轮架12相适配的凹槽,该凹槽内滑动连接有脚轮架12。如图3-4所示,所述底座1的底部中央安装有脚轮架12,脚轮架12的中部为凸起部16,脚轮架12的顶部的插孔18与横板11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伸缩杆19。如图4所示,所述脚轮架12的两侧设置有橡胶块21,底座1的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橡胶块21相适配的凹口20。如图3所示,所述脚轮架12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脚轮槽14,脚轮槽14内等距安装有第二脚轮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外握柄3和内握柄4之间的延展,从而达到将整个助行器变长,将助行器的一部分延伸至前方,然后再次收缩外握柄3和内握柄4,将助行器的另一部收缩至前方,从而完成助行器的移动。使用方法:患者通过捏握在内握柄4上,然后将脚踩在脚轮架12的凸起部16上,使脚轮架12向下移动,从而突出与底座1的底部,使第二脚轮13突出于底座1的底部,并且使脚轮架12两侧的橡胶块21卡入到凹口20内,从而方便使用者推动助行器;使用者即可背靠横杆15,然后推动外握柄3,从而使底座1向前移动,然后患者即可扶着内握柄4向前移动,直至患者移动至底座1处,然后再次踩下脚轮架12,使橡胶块21脱离凹口20,且弹簧伸缩杆19达到了延展极限,从而使弹簧伸缩杆19的回复力将脚轮架12收回,从而使底座1不能随意移动;然后患者将螺纹杆8放下,使螺纹杆8的第一脚轮9将第一支杆5撑起,然后通过收回内握柄4,使内握柄4收回到外握柄3内,从而完成助行器的使用。安装方法:通过将脚轮架12安装至底座1内,然后将铰链2安装在底座1的L型长端的顶部,铰链2的另一端连接外握柄3,将内握柄4滑动插入到外握柄3内,完成外握柄3和内握柄4的安装(外握柄3和内握柄4的安装方式和伸缩杆相同,伸缩杆的安装方式为现有公开技术,故不作赘述),然后将立杆10插入到立杆槽17内,将立杆10的顶部与外握柄3的底部螺钉连接,然后在内握柄4的一端螺钉连接第一支杆5,并且在立杆10和第一支杆5之间螺钉连接纵向伸缩杆6,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的助行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左侧通过两个铰链(2)连接有两个外握柄(3),所述外握柄(3)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内握柄(4),所述内握柄(4)远离外握柄(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支杆(5),两个所述第一支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7),所述外握柄(3)的底部螺钉连接有立杆(10),所述立杆(10)的底部与底座(1)上开设的立杆槽(17)相互插接,所述立杆(10)与第一支杆(5)之间连接有纵向伸缩杆(6),两个所述立杆(10)之间连接有横板(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的助行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左侧通过两个铰链(2)连接有两个外握柄(3),所述外握柄(3)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内握柄(4),所述内握柄(4)远离外握柄(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支杆(5),两个所述第一支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7),所述外握柄(3)的底部螺钉连接有立杆(10),所述立杆(10)的底部与底座(1)上开设的立杆槽(17)相互插接,所述立杆(10)与第一支杆(5)之间连接有纵向伸缩杆(6),两个所述立杆(10)之间连接有横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胸外科护理用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杆(5)之间连接有横杆(15),所述横杆(15)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的底部安装有第一脚轮(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胸外科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