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媛专利>正文

一种分娩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433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果明显的分娩辅助装置,包括床体,支撑架,底架,床体包括挡板、第一床板、第二床板、护栏,第一床板与第二床板铰接,第一床板上设置有抓手,第二床板上设置有腿部支撑件、脚腕固定带、分娩出口,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推杆、蜗杆结构,第一支撑件两端分别与第一床板、底架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两端分别与第二床板、底架固定连接,蜗杆结构活动固定在第一支撑件上,推杆两端分别与蜗杆结构输出端、第一床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方便了医务人员对产妇的固定和胎儿的顺利接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娩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
,特别涉及一种分娩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分娩,特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存在的个体的这段时期和过程。分娩的全过程共分为3期,也称为3个产程;第一产程,即宫口扩张期,第二产程,即胎儿娩出期,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孕妇的分娩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宫口扩张、胎儿分娩过程中,孕妇需要一动不动躺在产床上,等待胎儿的分娩,这个过程往往可能持续几个小时甚至更久。目前,医院常用的产床为普通病床,在分娩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一些不便。因为分娩的持久性和宫口扩张、胎儿分娩引起的镇痛,产妇往往需要多个医务人员按住其手脚、才能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这样,就引起了医务人员人力资源的大大浪费,且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胎儿的顺利接生也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果明显的一种分娩辅助装置,包括床体,支撑架,底架,床体包括挡板、第一床板、第二床板、护栏,第一床板与第二床板铰接,第一床板上设置有抓手,第二床板上设置有腿部支撑件、脚腕固定带、分娩出口;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推杆、蜗杆结构,第一支撑件两端分别与第一床板、底架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两端分别与第二床板、底架固定连接,蜗杆结构活动固定在第一支撑件上,推杆两端分别与蜗杆结构输出端、第一床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挡板、分娩出口分别设置在床体的两端。优选的,护栏数量为2,分别固定设置于床体两侧。优选的,第一床板上还设置有头枕。优选的,抓手数量为2,分别设置在第一床板的两侧,抓手位置与人体平躺时双手位置相匹配。优选的,分娩出口呈梯形,其宽度沿远离挡板方向逐渐增大,分娩出口开设位置位于第二床板中部,腿部支撑件、脚腕固定带数量为2,分别设置于第二床板开设分娩出口形成的两个凸出板上,腿部支撑件、脚腕固定带位置与人体平躺时腿部、脚腕位置相匹配。优选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数量分别为2,倾斜固设于床体、底架之间。优选的,蜗杆结构,包括摇臂、第一连接轴、第一锥形齿轮、第一圆柱形齿轮、第二连接轴、第二圆柱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第三连接轴,摇臂、第一锥形齿轮分别与第一连接轴两端固定连接,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一圆柱形齿轮啮合,第一圆柱形齿轮、第二圆柱形齿轮通过第二连接轴同轴连接,第二圆柱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第三连接轴一端与第二锥形齿轮固定连接,推杆固定设置在第三连接轴上。优选的,底架四角设置有万向轮。有效增益:本技术采用蜗杆结构对第一床板进行升降,可实现分娩产妇的分娩姿势的调节;本技术在在第一床板上设置抓手,方便产妇的双手紧握,在第二床板上设置腿部支撑件、脚腕固定带、分娩出口,方便产妇腿部支撑和脚腕紧固,方便医务人员对胎儿的接生;本技术在底架四角设置万向轮,方便医务人员对本技术的推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蜗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床体,11-挡板,12-第一床板,121-抓手,122-头枕,13-护栏,14-第二床板,141-腿部支撑件,142-脚腕固定带,143-分娩出口,144-凸出板,2-支撑架,21-第一支撑件,22-第二支撑件,23-蜗杆机构,231-摇臂,232-第一连接轴,233-第一锥形齿轮,234-第一圆柱形齿轮,235-第二连接轴,236-第二圆柱形齿轮,237-第二锥形齿轮,238-第三连接轴,24-推杆,3-底架,4-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如图1所示的分娩辅助装置,包括床体1,支撑架2,底架3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床体1包括挡板11、第一床板12、护栏13,第二床板14。挡板11和第二床板14位于床体1的两端。第一床板12与第二床板14铰接,第一床板12可绕该铰接处上下转动;第一床板12上设置有抓手121和头枕122,抓手121数量为2,分别设置在第一床板12的两侧,抓手121位置与人体平躺时双手位置相匹配;头枕122方便产妇头部倚靠,抓手121方便产妇在分娩时紧握。护栏13数量为2,分别固定设置于床体1两侧,以防止产妇的滚落。第二床板14上设置有腿部支撑件141、脚腕固定带142、分娩出口143;分娩出口143呈梯形,其宽度沿远离挡板11方向逐渐增大,整个第二床板14呈“凹”型;分娩出口143开设位置位于第二床板14中部,腿部支撑件141、脚腕固定带142数量为2,分别设置于第二床板14开设分娩出口143形成的两个凸出板144上,腿部支撑件141、脚腕固定带143位置与人体平躺时腿部、脚腕位置相匹配;产妇可将双脚置于第二床板14的两个凸出板144上,产妇宫口位于分娩出口143处,然后腿部支撑件141对产妇的双腿进行支撑,医务人员用脚腕固定带142将产妇双脚腕进行固定,以防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大幅度挣扎。支撑架2包括第一支撑件21、第二支撑件22、蜗杆结构23、推杆24。第一支撑件21两端分别与第一床板12、底架3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22两端分别与第二床板14、底架3固定连接,本技术中,第一支撑件21、第二支撑件22如图1所示,数量分别为2,倾斜固设于床体1、底架3之间,形成两个三角形的支撑结构。蜗杆结构23活动固定在第一支撑件21上,推杆24两端分别与蜗杆结构23输出端、第一床板12固定连接。本技术中,蜗杆结构23的设置可推动推杆24的转动,推杆24的转动给第一床板12一个作用力,使得第一床板12可绕与第二床板14转动。本技术中,蜗杆结构23如图2所示,包括摇臂231、第一连接轴232、第一锥形齿轮233、第一圆柱形齿轮234、第二连接轴235、第二圆柱形齿轮236、第二锥形齿轮237、第三连接轴238。摇臂231、第一锥形齿轮233分别与第一连接轴232两端固定连接,第一锥形齿轮233与第一圆柱形齿轮234啮合,第一圆柱形齿轮234、第二圆柱形齿轮236通过第二连接轴235同轴连接,第二圆柱形齿轮236与第二锥形齿轮237啮合,第三连接轴238一端与第二锥形齿轮237固定连接,推杆24固定设置在第三连接轴238上。这样转动摇臂231,就可带动第一锥形齿轮233,第一锥形齿轮233带动第一圆柱形齿轮234,第一圆柱形齿轮234又可带动第二圆柱形齿轮236,第二圆柱形齿轮236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37,最终带动第三连接轴238的转动,使得推杆24可上下转动。本技术中,底架3四角设置有万向轮4,可方便医务人员对本技术的推动。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娩辅助装置,包括床体(1),支撑架(2),底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包括挡板(11)、第一床板(12)、护栏(13)、第二床板(14),所述第一床板(12)与所述第二床板(14)铰接,所述第一床板(12)上设置有抓手(121),所述第二床板(14)上设置有腿部支撑件(141)、脚腕固定带(142)、分娩出口(143);所述支撑架(2)包括第一支撑件(21)、第二支撑件(22)、蜗杆结构(23)、推杆(24),所述第一支撑件(21)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床板(12)、底架(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22)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床板(14)、底架(3)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结构(23)活动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件(21)上,所述推杆(24)两端分别与所述蜗杆结构(23)输出端、所述第一床板(12)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娩辅助装置,包括床体(1),支撑架(2),底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包括挡板(11)、第一床板(12)、护栏(13)、第二床板(14),所述第一床板(12)与所述第二床板(14)铰接,所述第一床板(12)上设置有抓手(121),所述第二床板(14)上设置有腿部支撑件(141)、脚腕固定带(142)、分娩出口(143);所述支撑架(2)包括第一支撑件(21)、第二支撑件(22)、蜗杆结构(23)、推杆(24),所述第一支撑件(21)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床板(12)、底架(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22)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床板(14)、底架(3)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结构(23)活动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件(21)上,所述推杆(24)两端分别与所述蜗杆结构(23)输出端、所述第一床板(1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娩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1)、分娩出口(143)分别设置在所述床体(1)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娩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13)数量为2,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床体(1)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娩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床板(12)上还设置有头枕(1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娩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手(121)数量为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床板(12)的两侧,所述抓手(121)位置与人体平躺时双手位置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媛
申请(专利权)人:李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