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减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401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电减速带。减速带包括:减速带外壳、杠杆受力结构、拨片、滚筒、减速器和发电机;滚筒上沿滚筒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滚筒叶片;滚筒的一端与减速带外壳的一侧面滚动连接,滚筒的另一端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杠杆受力结构的顶部与减速带外壳的顶面的内部固定;杠杆受力结构的底部与拨片分别通过单向铰链连接;杠杆受力结构用于当减速带外壳的顶面受力变形时,驱动拨片拨动滚筒外部的滚筒叶片,使滚筒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传动发电,能量转换效率高于压电陶瓷及介电弹性体材料,提高了发电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电减速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速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电减速带。
技术介绍
减速带作为降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驶速度的新型交通专用安全设置,一般设置在公路道口、工矿企业、学校、住宅小区入口等需要车辆减速慢行的路段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使路面稍微拱起以达到车辆减速的目的。目前减速带以橡胶材质为主,减震耐磨。车辆通过减速带时,由于车辆本身的重力作用及运动冲击,会导致橡胶减速带变形,当车辆通过后,橡胶减速带恢复原状,利用橡胶减速带的这种弹性形变可以进行能量回收。现有技术中利用橡胶减速带的弹性形变进行能量回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在橡胶减速带内埋入压电陶瓷片,利用压电陶瓷片的变形进行能量转换发电;另一种是在橡胶减速带中植入介电弹性体材料,利用介电弹性体材料的变形进行能量转换发电。然而限于压电陶瓷片和介电弹性体材料能量转换效率极低,导致发电量微乎其微,因此在现实中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电减速带,有效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和发电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发电减速带,所述减速带包括:减速带外壳、杠杆受力结构、拨片、滚筒、减速器和发电机;所述滚筒上沿所述滚筒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滚筒叶片;所述滚筒的一端与所述减速带外壳的一侧面滚动连接,所述滚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所述杠杆受力结构的顶部固定在所述减速带外壳的顶面的内部;所述杠杆受力结构的底部与所述拨片通过单向铰链连接;所述杠杆受力结构用于当所述减速带外壳的顶面受力变形时,驱动所述拨片拨动所述滚筒外部的滚筒叶片,使所述滚筒转动。可选的,所述杠杆受力结构包括:1个或多个第一杠杆受力组件;所述第一杠杆受力组件包括:第一受力杆、多个第一传动杆、第一杠杆支撑轴和多个第一支撑杆;多个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受力杆连接,多个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在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杠杆支撑轴穿过所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受力杆的顶部与所述减速带外壳的顶面的内部固定;所述第一杠杆支撑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减速带外壳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杠杆支撑轴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减速带外壳的另一侧面;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单向铰链与所述拨片连接。可选的,所述杠杆受力结构包括:1个或多个第二杠杆受力组件;所述第二杠杆受力组件包括:第二受力杆、多个第二传动杆、第二杠杆支撑轴和多个第二支撑杆;多个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受力杆连接,多个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在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开设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杠杆支撑轴穿过所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受力杆的顶部与所述减速带外壳的顶面的内部固定;所述第二杠杆支撑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减速带外壳的一侧面,所述第二杠杆支撑轴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减速带外壳的另一侧面;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单向铰链与所述拨片连接。可选的,所述减速带外壳的两个侧面分别安装有第一金属侧挡板和第二金属侧挡板。可选的,所述滚筒包括:传动滚筒和滚筒轴;所述传动滚筒套设在所述滚筒轴上;所述传动滚筒用于在所述传动滚筒旋转时,带动所述滚筒轴一起旋转;所述传动滚筒上沿所述传动滚筒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滚筒叶片;所述滚筒轴的一端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滚筒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减速带外壳的一侧面滚动连接。可选的,所述减速带还包括:滚筒轴定位轴承;在所述减速带外壳的一侧面开设滚筒定位孔,所述滚筒轴定位轴承镶嵌在所述滚筒定位孔中;所述滚筒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滚筒轴定位轴承连接。可选的,所述减速带还包括:第一联轴器;所述滚筒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可选的,所述减速带还包括:第二联轴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可选的,所述减速带还包括:底座;所述减速器和所述发电机均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在车辆经过减速带时,减速带外壳的顶面受力变形,杠杆受力结构受力下压并通过拨片拨动滚筒叶片,使滚筒转动,滚筒带动减速器输出轴高速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输入轴高速旋转发电,本专利技术利用滚筒的转动使发电机发电,属于机械传动发电,能量转换效率高于压电陶瓷及介电弹性体材料,提高了发电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电减速带的内部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电减速带的机械传动结构的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电减速带的减速带外壳的结构图;符号说明:1-减速带外壳,2-第一金属侧挡板,3-第二金属侧挡板,4-滚筒轴定位轴承,5-1-第一受力杆,5-2-第二受力杆,6-1-第一传动杆,6-2-第二传动杆,7-1-第一支撑杆,7-2-第二支撑杆,8-1-第一杠杆支撑轴,8-2-第二杠杆支撑轴,9-1-第一联轴器,9-2-第二联轴器,10-减速器,11-发电机,12-滚筒轴,13-传动滚筒,14-滚筒叶片,15-拨片,16-单向铰链,17-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电减速带,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进而提高了发电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电减速带的内部结构图。如图1所示,一种发电减速带包括:减速带外壳1、杠杆受力结构、拨片15、滚筒、减速器10和发电机11。滚筒上沿滚筒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滚筒叶片14。滚筒的一端与减速带外壳1的一侧面滚动连接,滚筒的另一端与减速器10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10的输出轴与发电机11的输入轴连接。杠杆受力结构的顶部固定在减速带外壳1的顶面的内部。杠杆受力结构的底部与拨片15通过单向铰链16连接。杠杆受力结构用于当减速带外壳1的顶面受力变形时,驱动拨片15拨动滚筒外部的滚筒叶片14,使滚筒转动。单向铰链16用于允许滚筒叶片14沿一个方向旋转,阻止滚筒叶片14沿相反方向旋转,可保证发电机11的单向正常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电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带包括:减速带外壳、杠杆受力结构、拨片、滚筒、减速器和发电机;/n所述滚筒上沿所述滚筒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滚筒叶片;/n所述滚筒的一端与所述减速带外壳的一侧面滚动连接,所述滚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n所述杠杆受力结构的顶部固定在所述减速带外壳的顶面的内部;所述杠杆受力结构的底部与所述拨片通过单向铰链连接;所述杠杆受力结构用于当所述减速带外壳的顶面受力变形时,驱动所述拨片拨动所述滚筒外部的滚筒叶片,使所述滚筒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带包括:减速带外壳、杠杆受力结构、拨片、滚筒、减速器和发电机;
所述滚筒上沿所述滚筒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滚筒叶片;
所述滚筒的一端与所述减速带外壳的一侧面滚动连接,所述滚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
所述杠杆受力结构的顶部固定在所述减速带外壳的顶面的内部;所述杠杆受力结构的底部与所述拨片通过单向铰链连接;所述杠杆受力结构用于当所述减速带外壳的顶面受力变形时,驱动所述拨片拨动所述滚筒外部的滚筒叶片,使所述滚筒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受力结构包括:1个或多个第一杠杆受力组件;
所述第一杠杆受力组件包括:第一受力杆、多个第一传动杆、第一杠杆支撑轴和多个第一支撑杆;
多个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受力杆连接,多个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在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杠杆支撑轴穿过所有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受力杆的顶部与所述减速带外壳的顶面的内部固定;所述第一杠杆支撑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减速带外壳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杠杆支撑轴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减速带外壳的另一侧面;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单向铰链与所述拨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电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受力结构包括:1个或多个第二杠杆受力组件;
所述第二杠杆受力组件包括:第二受力杆、多个第二传动杆、第二杠杆支撑轴和多个第二支撑杆;
多个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受力杆连接,多个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在每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新升高春甫周崇秋郑岚鹏蒋佳杰鄂世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