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了在可以不诱发地基下陷问题的同时能有效地融化积雪的融雪屋顶的构造。它是将内部循环有不冻液的采集地下热能的热交换器(1)垂直埋设在地下,将前面记述的采集地下热能的不冻液输送到铺设在屋顶(6)的放热管(2),有用这个热能融化堆积在屋顶(6)上的积雪的屋顶构造,将前记的放热管(2)铺设在屋顶板(7)上,而且在屋顶板(7)和瓦(8)之间铺上混有金属制小片(10)的葺土(9),再在放热管(2)的上面铺设铜板(11)。(*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配备有融化积雪功能的屋顶构造。
技术介绍
为了处理屋顶上的积雪,一般是通过人力爬上该屋顶用铲子等工具进行将积雪铲下这种必要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伴随着危险,还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力,近年来考虑的方法是在屋顶铺设放热管路,从地下汲取上来的温水流过这个放热管路,利用这个温水的热能来达到融雪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以往的融雪方法因为需要汲取大量的地下水,所以会产生地基下陷的危险性,同时也会产生热效率低下、融雪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针对本专利技术上述问题提出的新颖想法,是以提供不会诱发地基下陷,同时能达到良好融雪效果的融雪屋顶构造为课题的。所利用的原理参照图1至图7进行说明。第一的专利技术是将内部循环有不冻液的采集地下热能的热交换器1垂直埋设在地下,将前面记述的采集到地下热能的不冻液输送到铺设在屋顶6的放热管2,用这个热能融化堆积在屋顶6上积雪的融雪屋顶构造。将前记的放热管2铺设在屋顶板7上,而且在屋顶板7和瓦8之间铺上混有金属制小片10的葺土9。另外第二的专利技术是将内部循环有不冻液的采集地下热能的热交换器1垂直埋设在地下,将前面记述的采集到地下热能的不冻液输送到铺设在屋顶6的放热管2,用这个热能融化堆积在屋顶6上积雪的融雪屋顶构造。将前记的放热管2铺设在屋顶板7上,在放热管2的上面铺设铜板11,并且在屋顶板7和瓦8之间铺上混有金属制小片10的葺土9。附图说明图1显示的是有关本专利技术融雪屋顶构造实施形态的构成图。图2显示的是在图1中的放热管的概略平面图。图3显示的是图1的实施形态的部分放大切面图。图4显示的是图3的A-A线的切面图。图5显示的是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形态的部分放大切面图。图6显示的是图5的B-B线的切面图。图7显示的是有关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其它实施形态的正面切面图。图8显示的是有关本专利技术运转屋顶构造的泵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流程图。符号说明1热交换器1a 外筒1b 内筒 1c 间隙通路1d 管主体1e 隔离壁1f 通路2 放热管2a 去路2b 回路3 循环管4 泵5 开闭阀6 屋顶7 屋顶板8 瓦9 葺土10 金属制小片11 铜板12 瓦栈13 沥青毡14 隔热材料15 固定棒16 太阳能板17 蓄电池箱 18 控制基板19 蓄电池20 整流器R 岩石层具体实施方式有关第一的专利技术融雪屋顶构造的实施形态,如图1至图4所示。该融雪屋顶构造是将内部循环有不冻液的采集地下热能的热交换器1垂直埋设在地下,将该不冻液通过循环管3输送到铺设在屋顶6的放热管2,利用该热能融化在屋顶6的积雪。在该实施形态,热交换器1是在下端封闭的外筒1a内以相同的圆心插入内筒1b的同心二重管,该下端部分埋设到位于地下100m~200m深的岩石层R。并且放热管2由去路2a和回路2b在全长首尾相连呈发夹状弯曲形成,以保证全体能均匀放热。上述放热管2固定在屋顶板7上,并且在屋顶板7和瓦8之间铺上混有无数个金属制的小片(铝制的小球体)10的葺土9。再说在循环管3上设置有使不冻液循环的泵4和调整不冻液流量的开闭阀5。又在屋顶板7上粘付沥青毡13,同时以一定间隔固定有瓦栈12。还有在屋顶板7的下面装有隔热材料14和固定棒15。该融雪屋顶构造如下运作。首先启动泵4以此从热交换器1的内筒1b的上端部分开始供给不冻液,并侵入到在该下端部分和外筒1a之间形成的间隙通路1c中,将采集到的地下的热能就这样向上传递。采集到地下热能的不冻液是通过循环管3输送到放热管2的,并在此释放出热能。从放热管2释放出的热能是从葺土9开始传递到瓦8上,并融化瓦8上的积雪。这时因为在葺土9中混入无数具有良好热传导性的铝制的小球体10,所以从放热管2释放出的热能可以效率良好的传递给瓦8,以达到有效的融雪效应。有关第二的专利技术融雪屋顶构造的实施形态,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该屋顶构造具有在葺土9中混入铝制的小球体10,同时在放热管2的上面铺设具有良好热传导性的铜板11的特征。因此从放热管2释放出的热能,通过铜板11和铝制的小球体10可以效率良好的传递给瓦8,能更有效果的融化瓦8上的雪。该铜板11可以设置在屋顶6的全体,也可以只设置在较容易堆积大量积雪的屋顶的下半部分。热交换器1还可以是除了同心二重管方式以外其它的物体,可以是如图7所示呈U字型的物体。该U字型是在管主体1d的中心部分设置隔离壁1e形成两个通路1f,从一侧的通路1f开始供给不冻液,从另一侧的通路1f排出不冻液。泵4是除商用电源以外,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内燃机发电装置进行运转。太阳能发电装置是如图8所示,利用太阳能板16吸收太阳光,在蓄电池箱17内的蓄电池19,在需要充电时通过控制基板18来进行充电,再通过整流器20将必要的电力提供给泵4。专利技术的效果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融雪屋顶构造是通过热交换器1利用采集到的地下热能来进行融雪,这与利用地下水的场合不同,没有诱发地基下陷的危害性。另外因为在葺土9中混入具有良好热传导性的金属制小片10,所以放热管2的热能可以十分有效地传递给瓦8,能有效的融化积雪。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融雪屋顶构造是除金属制的小片10以外,还设置有铜板11,因此放热管2的热能可以更有效率的传递到瓦8,能进行更有效的融雪作业。还有在第一和第二的专利技术中,同样不会因利用地下的热能而产生大气污染等环境的问题。权利要求1.一种融雪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将内部循环有不冻液的采集地下热能的热交换器1垂直埋设在地下,将前面记述的采集地下热能的不冻液输送到铺设在屋顶6的放热管2,用这个热能融化堆积在屋顶6上的积雪。将前记的放热管2铺设在屋顶板7上,而且在屋顶板7和瓦8之间铺上混有金属制小片10的葺土9。2.一种融雪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将内部循环有不冻液的采集地下热能的热交换器1垂直埋设在地下,将前面记述的采集地下热能的不冻液输送到铺设在屋顶6的放热管2,用这个热能融化堆积在屋顶6上的积雪。将前记的放热管2铺设在屋顶板7上,在上述放热管2的上面铺设铜板11,并且在屋顶板7和瓦8之间铺上混有金属制小片10的葺土9。全文摘要提供了在可以不诱发地基下陷问题的同时能有效地融化积雪的融雪屋顶的构造。它是将内部循环有不冻液的采集地下热能的热交换器(1)垂直埋设在地下,将前面记述的采集地下热能的不冻液输送到铺设在屋顶(6)的放热管(2),有用这个热能融化堆积在屋顶(6)上的积雪的屋顶构造,将前记的放热管(2)铺设在屋顶板(7)上,而且在屋顶板(7)和瓦(8)之间铺上混有金属制小片(10)的葺土(9),更在放热管(2)的上面铺设铜板(11)。文档编号E04D13/00GK1542242SQ03124320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洲泽昭已 申请人:米砂瓦环境技术株式会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融雪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将内部循环有不冻液的采集地下热能的热交换器1垂直埋设在地下,将前面记述的采集地下热能的不冻液输送到铺设在屋顶6的放热管2,用这个热能融化堆积在屋顶6上的积雪。将前记的放热管2铺设在屋顶板7上,而且在屋顶板 7和瓦8之间铺上混有金属制小片10的葺土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洲泽昭已,
申请(专利权)人:米砂瓦环境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