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顺利进行应力解除的用于套孔应力解除法的地应力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其中,用于套孔应力解除法的地应力测试装置包括取芯套筒、钻头,还包括呈锥状、且中空的转换接头,所述转换接头的大径端与所述取芯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换接头的小径端与所述钻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换接头的大径等于所述取芯套筒的外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时第一步打钻孔过程中就已经将取芯套筒连同钻头一起送进了钻孔内,这样就保证了取芯套筒是一定可以进入钻孔内,也就避免了后续取芯套筒不易送进钻孔,难以施工锥形孔以及进行应力解除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套孔应力解除法的地应力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应力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套孔应力解除法的地应力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地应力,又称原岩应力,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等原因产生的,地壳中的应力状态是各种起源应力的总和,主要由重力应力、构造应力、孔隙压力、热应力和残余应力等耦合而成。地应力是引起采矿工程围岩、支架变形和破坏、产生矿井动力现象的根本作用力,在诸多的影响采矿工程稳定性因素中,地应力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因素之一。随着采矿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应力的影响越加严重,往往造成煤矿井下巷道和采场的坍塌破坏、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现象的发生,致使矿井生产无法进行,并经常引起严重的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准确地进行地应力测量,弄清深部煤岩体应力环境,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和计算,矿井动力现象区域预测的前提,以便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措施,避免和减少灾害的发生,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目前地应力测量方法有很多,但最常用的主要还是水压致裂法和套孔应力解除法。然而水压致裂法测得的主应力方向定位不准,测得的结果精度不高,同时成本也较高,所以套孔应力解除法是目前国内外最普遍采用的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地应力测量方法。但是在煤矿井下进行地应力测量时,套孔应力解除法目前在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由于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成的钻孔往往不是笔直的,且钻孔深处视野不清,不易安装应力计,加之推杆一般都是采用丝扣连接,大大制约了工作效率。国内外一些专家和学者也对地应力测试装备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改良:(1)一种通过单个钻孔测量地应力的装置及测量方法——中南大学(马春德等)中南大学马春德等专利技术了“一种通过单个钻孔测量地应力的装置及测量方法”,通过施工单个钻孔即可获取测点处地应力的准确大小和方向信息。该装置包括孔内岩心定位拍照装置和岩心地面重定向装置。该方法为先利用孔内定向拍照装置对处于原岩应力区的未断岩心在钻孔内进行定位拍照,获取岩心在原位上的断面特征点清晰图像,再利用岩心地面重定向装置在地面精确模拟重现钻孔的包括方位角和倾角等参数的空间位置,其后通过图形特征点比对还原出岩心在地下原位时的真实空间位置状态,并划出方位标记线,然后按标记线方向进行声发射小试件加工制作,最后通过开展各向岩石试件的声发射信号测试,获取对应Kaiser效应点,并计算出地下岩体真实三维地应力值。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经济高效、的通过单个钻孔测量地应力的方法,但是由于煤矿开采和取芯扰动原因,通过声发射信号测得的地应力不能完全反应真实的三维应力状态。(2)一种用于地应力测试中快速钻进的钻头及方法——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赵武胜等)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和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赵武胜等公开了一种用于地应力测试中快速钻进的钻头及方法。钻头包括:第一取芯管,其一端可与大孔钻头可拆卸的连接,其外径略小于所述大孔钻头的外径;锥形钻头,其第一端的外径与所述大孔钻头的外径相同,所述锥形钻头与所述第一取芯管可拆卸的连接;第二取芯管,其第一端与所述锥形钻头的第二端连接,其外径略小于所述锥形钻头第二端的外径;取芯钻头,与所述第二取芯管的第二端连接,其外径与所述锥形钻头第二端的外径相同;所述锥形钻头内设有联通所述第一取芯管和所述第二取芯管的过水通道。该钻头可以提高安装孔施工效率及试验成功率,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钻头,这种钻头虽然能够提高试验成功率,但是由于井下地质环境复杂,地应力高,实际情况下一般都需要经历几次扩孔才能完成,要用此钻头将钻孔一次成型非常困难。(3)一种深孔地应力测试中空心包体的推送与定位装置及方法——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赵武胜等)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赵武胜等公开了一种深孔地应力测试中空心包体的推送与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杆,定位杆的前端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定位槽、水平定位槽和包体线缆定位槽,定位杆从前端到后端依次设置有第一组定位支撑和第二组定位支撑,定位杆的前端还设置有摄像头,定位杆上还水平设置有三维电子罗盘,定位杆的后端连接有若干个推送杆。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深孔地应力测试中空心包体的推送与定位方法,包括孔口空间方位测量步骤、空心包体推送步骤、空心包体进小孔步骤、空心包体安装方位测量步骤。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的空心包体的推送与定位装置,构思新颖,但两组定位支撑杆材质为钢筋,在孔内摩擦容易磨损;且只有一个摄像头,摄像头处于定位杆上方,由于定位杆的阻挡,摄像头难以完全看清孔内情况;推杆还是通过螺纹连接,螺纹容易磨损和被煤灰与岩粉等弄脏,影响工作效率。(4)地应力测试用空芯包体小孔安装对中调整装置和使用方法——湖南科技大学(叶洲元等)湖南科技大学叶洲元等公开了一种地应力测试用空芯包体小孔安装对中调整装置和使用方法,包括空芯包体应力计,空芯包体应力计的导向杆第一端部处安装有至少两个可通过充气朝小孔径向发生膨胀来调节导向杆位置的调位脚,各调位脚对应接有通气管,通气管末端连有充气装置,导向杆第二端部处设有可视化系统用于探测小孔环境。通过设置调位脚及可对调位脚充气的充气装置,结合可视化系统即时监测导向杆与小孔中心的相对位置状况,可适时调整导向杆作位置偏移,完成空芯包体与小孔的对中安装,且可一次对中安装到位,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的空芯包体小孔安装对中装置,但是辅助对中安装过程需要不断地充气和放气,调整位置,耗时长,效率低;摄像头处于导向杆尖头端部,在安装过程中很容易被磕碰坏,且空心包体内的胶水溢出很容易弄花摄像头,造成摄像头报废,设备损失率高。在煤矿井下进行地应力测量时,套孔应力解除法目前在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常用的施工工艺是将矿用钻杆直接与钻头相连接打地应力测试钻孔,然而,套孔应力解除钻孔直径一般为130mm,而矿用钻杆直径一般为50或75mm,所以在打钻过程中,钻杆晃动会非常厉害,又加上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差,岩性复杂,各层岩石强度不同,加上高地应力与钻头自身重力作用,施工成的钻孔往往不是笔直的,都会有一些弯曲,因此在最后套芯解除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很难将取芯套筒顺利的送入孔内,不能顺利的进行应力解除,取不出完整的岩芯,当孔较深且地应力较大时,这种问题尤为突出;②当钻孔施工完毕进行应力计安装时,需要将应力计送入钻孔底,由于煤矿井下视野不清晰,且钻孔较深,所以根本看不清孔内情况,只能依靠人工感觉将应力计送入孔内,这种情况下,往往无法准确判断是否将应力计安装到孔底的小孔内,以及应力计安装的质量是否合格,若遇到塌孔,阻力会变大,应力计可能会由于碰到掉落的石块而导致无法继续推进,应力计内灌装的胶水也会提前流出,导致应力计和钻孔都报废,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③套孔应力解除法所用的推杆一般都是采用丝扣连接,由于煤矿井下环境差,地面经常有煤灰和岩粉,加之施工钻孔时经常有水流存在,会打湿煤粉和岩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套孔应力解除法的地应力测试装置,包括取芯套筒(1)、钻头(2),其特征是:还包括呈锥状、且中空的转换接头(3),所述转换接头(3)的大径端与所述取芯套筒(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换接头(3)的小径端与所述钻头(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换接头(3)的大径等于所述取芯套筒(1)的外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套孔应力解除法的地应力测试装置,包括取芯套筒(1)、钻头(2),其特征是:还包括呈锥状、且中空的转换接头(3),所述转换接头(3)的大径端与所述取芯套筒(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换接头(3)的小径端与所述钻头(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换接头(3)的大径等于所述取芯套筒(1)的外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套孔应力解除法的地应力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换接头(3)的大径端端部设有沿其径向向内凹陷的第一凸台(301),所述第一凸台(301)与所述取芯套筒(1)的一端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套孔应力解除法的地应力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换接头(3)的小径端端部设有沿其径向向内凹陷的第二凸台(302),所述第二凸台(302)与所述钻头(2)的一端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套孔应力解除法的地应力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换接头(3)的小径端设有卡口(30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套孔应力解除法的地应力测试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钻机(4)、钻杆(5),所述钻杆(5)的一端与所述钻机(4)固定连接,所述钻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取芯套筒(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套孔应力解除法的地应力测试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窥视定向系统(6),所述窥视定向系统(6)包括壳体(601)、监测主机(602),所述壳体(601)中设有姿态仪(603),所述壳体(601)的一端还设有长焦镜头(604)、360°全景镜头(605)和连接杆(606),所述连接杆(606)上连接有应力计(607),所述姿态仪(603)、长焦镜头(604)和360°全景镜头(605)和应力计(607)分别与所述监测主机(602)电气连接;
所述壳体(601)的外周面上设有三个环形排列的万向轮(608),相邻的两个万向轮(608)之间的夹角为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明,杨瀚,刘见中,邢长勇,黄光平,范会懿,鲁力鑫,叶多靖,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四川芙蓉集团叙永一矿煤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