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敷料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363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敷料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用敷料贴包括接触层、吸收层和保护层。接触层具有修复层和黏贴层,吸收层具有吸液层和锁水层,修复层、吸液层和锁水层上具有相连通的气孔。该医用敷料贴为自粘性敷料,可稳定地固定在创面上,尤其适于需多次掀开换药的情形;修复层直接与创面接触,有助于创面组织再生、康复,并防止创面肉芽组织进入吸收层,不粘连创面;吸液层能够吸收大量的渗出液,锁水层能够快速吸取吸液层中的渗出液并将其“锁住”,以促使吸液层继续快速吸收渗出液,不但提升了吸液层的吸液能力,还提升了吸液层的吸液速率,同时该结构的医用敷料贴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敷料贴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敷料贴。
技术介绍
皮肤是人类的第一道免疫屏障,当皮肤创伤、烧伤或溃疡后,皮肤创面往往会产生渗出液、脓液、毒素等,其中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的炎症因子、蛋白酶和自由基等,若长期停留在皮肤表面会减缓创面的康复。医用敷料适于创面肉芽形成期,能够吸收多余的创面渗出液,同时能够阻隔外界异物和部分细菌,保护暴露的神经末梢,减轻疼痛。目前,临床上用于护理的医用敷料主要有普通纱布敷料和泡沫敷料。普通纱布敷料价格低廉,其功能也较为单一,如:脱脂纱布吸湿性好,但易与创面粘连;凡士林纱布与创面不粘连,但不具有抗菌性;盐水湿纱抗菌性好,但吸湿性差。与普通纱布敷料相比,泡沫敷料因其与创面不粘连、抗菌性好、吸液性能优于普通纱布敷料等优点而成为当下应用最广泛的医用敷料。临床上常用的多为聚氨酯泡沫敷料,其外层为聚氨酯薄膜,以阻止微生物的侵入;中间层(吸收层)为聚氨酯泡沫,吸水率高;内层为聚氨酯薄膜,其上分布大量直径均小于20微米的微孔,以阻止新生上皮细胞长进孔内。但该结构的聚氨酯泡沫敷料透气性较差,长时间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敷料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层、吸收层和保护层;/n其中,所述接触层具有以与创面接触的修复层以及设置在所述修复层一侧表面以将所述医用敷料贴固定的黏贴层;/n所述吸收层具有设置在所述修复层远离所述黏贴层的另一侧表面的吸液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吸液层远离所述修复层的一侧表面的锁水层;/n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吸收层远离所述接触层的一侧表面上;/n所述修复层、所述吸收层和所述保护层具有相连通的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敷料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层、吸收层和保护层;
其中,所述接触层具有以与创面接触的修复层以及设置在所述修复层一侧表面以将所述医用敷料贴固定的黏贴层;
所述吸收层具有设置在所述修复层远离所述黏贴层的另一侧表面的吸液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吸液层远离所述修复层的一侧表面的锁水层;
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吸收层远离所述接触层的一侧表面上;
所述修复层、所述吸收层和所述保护层具有相连通的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敷料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黏贴层为环状结构,所述黏贴层环状结构的最外侧边缘与所述修复层的最外侧边缘平齐;所述黏贴层的厚度由环状结构最外侧边缘至环状结构最内侧边缘逐渐减小至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敷料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黏贴层环状结构最外侧边缘的厚度为0.05~5mm,所述黏贴层环状结构最外侧边缘至环状结构最内侧边缘的宽度为1~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医用敷料贴,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层的厚度为0.05~5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雪丽赵瑾张前前陈铭洲钱一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