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口护理消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363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创口护理消毒装置,涉及创口护理技术领域,包括护理装置主体,所述护理装置主体的上端设有储液包,所述储液包的下端连接有毛细管,所述护理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有生物半透膜,所述护理装置主体的一端安装有三通转接口,且护理装置主体的另一端安装有负压接口,且生物半透膜的内侧壁设置有减压环。通过减压环的设立为了避免填充敷料包裹太紧对患处的压力过大而产生水泡的现象,四通的四个接口均接有横向设置的排液管,目的是加速体液和坏死组织和细菌的排出,避免了传统排液管堵塞后就只能停止负压牵引的现象发生,减少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减少了患者伤口感染的现象,加速了创口的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创口护理消毒装置
本技术涉及创口护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创口护理消毒装置。
技术介绍
创口负压辅助愈合治疗,通过负压海绵,生物膜,把伤口密封起来,接引流管接负压源持续的负压吸引,这样可以使伤口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这样子可以防止外面的细菌跑到伤口里面造成伤口的交叉感染;还有它是持续的伤口负压吸引术,是主动吸引过程,可以使到创面的积液、坏死的组织,还有细菌等,能够及时地排到伤口外面,不会导致伤口的积聚;同时持续的负压状态,可以促进组织血管生长,改善创面局部微循环,促进创面生长,而且能够促进组织的水肿的消退等作用机制,最终促进创面愈合。但是目前的创口负压治疗装置存在着,没有消毒灭菌装置,一旦伤口需要灭菌就得拆开包裹的填充物消毒灭菌后再敷上甚至更换填充物,加大了医疗的成本,也加重了医疗工作者的负担,常用的藻酸盐填充物会导致泡沫孔被堵塞,降低护理的效果,常用的闭合窦道材料聚乙烯醇(PVA)容易变干影响液体的转送,填充物包的过紧时容易导致患处出水泡,加重伤口病情,包的过松会是细菌进入导致交叉感染,引流管没有清理装置容易被坏死组织堵塞。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创口护理消毒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口护理消毒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创口护理消毒装置,包括护理装置主体,所述护理装置主体的上端设有储液包,所述储液包的下端连接有毛细管,且储液包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且护理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有生物半透膜,所述护理装置主体的一端安装有三通转接口,且护理装置主体的另一端安装有负压接口,所述生物半透膜的下端设置有粘性层,且生物半透膜的内侧壁设置有减压环,所述生物半透膜的内侧设置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的下端设置有所述三通转接口的一端连接有五通接头,所述五通接头连接有排液管,所述负压接口的一端连接有负压引管,且负压接口的另一端设置有负压吸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液管与五通接头贯通连接,所述五通接头与三通转接口贯通连接,且五通接头插入填充物。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PUA泡沫层是一种聚亚安酯白泡沫,且PUA泡沫层为波浪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液管位于填充物中横向设置,且排液管上设置有复数小孔,所述减压环为弹性医用橡胶材质,所述毛细管与生物半透膜贯通连接,所述储液包内部填充有抗菌液。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通转接口位于生物半透膜的外侧接口处设置有控制阀,所述三通转接口的一个接口与引流管贯通连接,且三通转接口的另一个接口与灌洗管贯通连接,所述的排液管有四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填充物内部含有银离子,且填充物与生物半透膜紧密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区别与传统创口护理装置,增加了储液包,里面填充中除菌液,可以通过毛细管的单向通过特性进入填充物中,有效地抑制去除创伤坏死组织中的菌落,加快创口的肉芽的生长。2、四通的四个接口均接有横向设置的排液管,排液管上设置的复数小口,目的是加速体液和坏死组织和细菌的排出,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排液管堵塞后就只能停止负压牵引的现象发生,三通接口一端接引流管可以让废液排出,另一端可以接灌洗管,在所有排液管发生堵塞时可以接通清洗装置对装置内部和排液管进行清洗。3、减压环的设立为了避免填充物包裹太紧对患处的压力过大而产生水泡的现象,同时也避免压力过大压缩了填充物中的疏松孔导致无法正常排送坏死组织和细菌菌落,影响到正常的护理工作。4、PUA泡沫层是一种干燥状态下也是很柔软的医用泡沫材质,它具有黑泡沫不具有的抗拉性能,使用过程中不易断裂留在伤口内,同时其还具有对渗液良好的通透性,用它做闭合窦道材料,可以很好地吸引伤口处的积液加速伤口的愈合。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创口护理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创口护理消毒装置中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创口护理消毒装置中减压环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护理装置主体;2、三通转接口;3、负压接口;4、生物半透膜;5、储液包;6、减压环;7、粘性层;101、填充物;102、PUA泡沫层;201、引流管;202、灌洗管;203、五通接头;204、排液管;205、控制阀;301、负压引管;302、负压吸管;501、毛细管;502、密封盖。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创口护理消毒装置,包括护理装置主体1,护理装置主体1的上端设有储液包5,储液包5的下端连接有毛细管501,且储液包5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502,且护理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生物半透膜4,护理装置主体1的一端安装有三通转接口2,且护理装置主体1的另一端安装有负压接口3,生物半透膜4的下端设置有粘性层7,其生物半透膜4的内侧壁设置有减压环6,生物半透膜4的内侧设置有填充物101,填充物101的下端设置有102,三通转接口2的一端连接有五通接头203,五通接头203连接有排液管204,负压接口3的一端连接有负压引管301,且负压接口3的另一端设置有负压吸管302,使得患处保持无菌环境,同时也降低外界细菌进入的可能,加速了创口的愈合。排液管204与五通接头203贯通连接,五通接头203与三通转接口2贯通连接,且五通接头203插入填充物101,增加了接头的数量可以设置更多的排液管,加大排出坏死组织和细菌的速率,加速伤口的愈合。PUA泡沫层102是一种聚亚安酯白泡沫,且PUA泡沫层102为波浪状,填充物101与生物半透膜4紧密连接,可以极大程度的保证患处密闭,减少了细菌进入患处的可能。排液管204位于填充物101中横向设置,且排液管204上设置有复数小孔,减压环6为弹性医用橡胶材质,毛细管501与生物半透膜4贯通连接,储液包5内部填充有抗菌液,可以时刻保持着装置内部处于无菌环境,加速患处的自愈。三通转接口2位于生物半透膜4的外侧接口处设置有控制阀205,三通转接口2的一个接口与引流管201贯通连接,且三通转接口2的另一个接口与灌洗管202灌洗管贯通连接的排液管204有四根,填充物101内部含有银离子,银离子可以极大程度的抑制细菌的生存,从而避免伤口感染。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PUA泡沫层102剪成比伤口小的形状放入伤口内,防止阻碍到伤口处的肉芽生长,将粘性层7与创口附近的皮肤粘连,负压引管301与负压接口3贯通连接后接通持续负压装置,降低生物半透膜4的内部压强使得伤口处的积液和坏死组织通过排液管204排出,减压环6可以避免填充物包的过紧使伤口处的压力过大导致生出水泡,储液包5内部的除菌液可以通过毛细管501的特性进出填充物101内部对菌落进行抑制并杀除,保证填充物101的疏松孔不被堵塞并持续正常工作,当排液管204或填充物101内部反生堵塞情况时可以接通灌洗管202,利用灌洗液对排液管204和填充物101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创口护理消毒装置,包括护理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装置主体(1)的上端设有储液包(5),所述储液包(5)的下端连接有毛细管(501),且储液包(5)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502),且护理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生物半透膜(4),所述护理装置主体(1)的一端安装有三通转接口(2),且护理装置主体(1)的另一端安装有负压接口(3),所述生物半透膜(4)的下端设置有粘性层(7),且生物半透膜(4)的内侧壁设置有减压环(6),所述生物半透膜(4)的内侧设置有填充物(101),所述填充物(101)的下端设置有PUA泡沫层(102),所述三通转接口(2)的一端连接有五通接头(203),所述五通接头(203)连接有排液管(204),所述负压接口(3)的一端连接有负压引管(301),且负压接口(3)的另一端设置有负压吸管(3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口护理消毒装置,包括护理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装置主体(1)的上端设有储液包(5),所述储液包(5)的下端连接有毛细管(501),且储液包(5)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502),且护理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生物半透膜(4),所述护理装置主体(1)的一端安装有三通转接口(2),且护理装置主体(1)的另一端安装有负压接口(3),所述生物半透膜(4)的下端设置有粘性层(7),且生物半透膜(4)的内侧壁设置有减压环(6),所述生物半透膜(4)的内侧设置有填充物(101),所述填充物(101)的下端设置有PUA泡沫层(102),所述三通转接口(2)的一端连接有五通接头(203),所述五通接头(203)连接有排液管(204),所述负压接口(3)的一端连接有负压引管(301),且负压接口(3)的另一端设置有负压吸管(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创口护理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204)与五通接头(203)贯通连接,所述五通接头(203)与三通转接口(2)贯通连接,且五通接头(203)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