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提高车/舱门锁电动开启声音品质的折叠降噪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动控制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提高车/舱门锁电动开启声音品质的折叠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载运工具(包括汽车、飞机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车门和舱门声音品质与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以汽车侧门锁为例,车门开启、关闭过程中声音的舒适性已然也成为客户选车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门锁作为车门系统中重要的部件,其声音品质也已经成为了门锁研发关注的一个热点。目前,门锁内部机构声音品质提升和降噪的处理方式普遍为变机构间正面冲击为切线冲击,通过型面的渐进使机构降速,而此方式对于零件的磨损较为严重,并且可移植性不高。对于传统的手动开启门锁,只具有一个用于电动保险的电机,待车门解锁后由人手动拉动把手实现门锁的开启。对于基于该手动门锁改进得到的电动开启门锁,如申请号为201910233989.3,名称为一种新型变自由度柔顺复合副构造的电动开启车门锁机构的专利所公开的车门锁,具有单驱动双支链结构,通过装有复位扭簧的转动副与移动副组合的新型变自由度柔顺复合副,构造了具有多运动模式及复位特征的变自由度柔顺连杆机构,使门锁传动机构能够在多工况间往复切换及回位。增加电动开启功能过后,由于开启机构的运动受到人为操作特性干预减少的影响,引进了新的噪声源,降低了原车门锁的声音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车/舱门锁电动开启声音品质的折叠降噪装置,特别是载运工具,解决了现有电动开启门锁噪声大,传统降噪处理可移植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提高车/舱门锁电动开启声音品质的折叠降噪装置,包括锁壳体,设置在锁壳体上的外开启连杆、解锁转盘和含槽连杆,所述含槽连杆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相连,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控制车门锁的开启和复位,另一端与解锁转盘转动连接,所述解锁转盘与外开启连杆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解锁转盘和含槽连杆、锁壳体之间的一级降噪机构,所述一级降噪机构用于通过降低解锁转盘的运转速度进行降噪,设置在解锁转盘与外开启连杆之间的二级降噪机构,所述二级降噪机构用于通过变刚性接触为柔性接触,降低解锁转盘与外开启连杆的碰撞噪音,设置在外开启连杆与锁壳体之间的三级降噪机构,所述三级降噪机构用于通过弹性变形,降低外开启连杆与锁壳体的碰撞噪音,依次借助一级降噪机构、二级降噪机构和三级降噪机构,降低车门锁在复位过程中的噪音,提高门锁声音品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提高车/舱门锁电动开启声音品质的折叠降噪装置,包括锁壳体,设置在锁壳体上的外开启连杆、解锁转盘和含槽连杆,所述含槽连杆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相连,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控制车门锁的开启和复位,另一端与解锁转盘转动连接,所述解锁转盘与外开启连杆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解锁转盘和含槽连杆、锁壳体之间的一级降噪机构,所述一级降噪机构用于通过降低解锁转盘的运转速度进行降噪,设置在解锁转盘与外开启连杆之间的二级降噪机构,所述二级降噪机构用于通过变刚性接触为柔性接触,降低解锁转盘与外开启连杆的碰撞噪音,设置在外开启连杆与锁壳体之间的三级降噪机构,所述三级降噪机构用于通过弹性变形,降低外开启连杆与锁壳体的碰撞噪音,依次借助一级降噪机构、二级降噪机构和三级降噪机构,降低车门锁在复位过程中的噪音,提高门锁声音品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高车/舱门锁电动开启声音品质的折叠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降噪机构包括弹性壳体,所述弹性壳体内部设置有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采用多层结构,其四周分别通过弹簧与弹性壳体相连,所述外开启连杆向靠近锁壳体的方向运动,直至接触弹性壳体,其内部的折叠机构受压伸长,四周的弹簧被压缩;所述外开启连杆向远离锁壳体的方向运动,折叠机构四周的弹簧伸长,折叠机构收缩,直至外开启连杆与弹性壳体脱离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提高车/舱门锁电动开启声音品质的折叠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多层折叠板,所述折叠板具有弹性,包括沿横向和纵向依次连接的多个折叠单体,所述折叠单体包括形状相同且相交于一个公共点的四个平行四边形,两两形成山脊状,所述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角中一个为锐角,另一个为钝角,所述公共点周围的四个角分别来自四个平行四边形,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锐角、锐角、钝角和钝角,两个所述锐角之间的公共边下凹,形成一个谷结构,其余两角之间的公共边均上凸,形成三个峰结构,通过山脊状实现折叠板的横向伸缩,通过谷结构实现折叠板的纵向伸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提高车/舱门锁电动开启声音品质的折叠降噪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杭鲁滨,王明远,郭辉,黄晓波,邓辉宇,刘哲,陈勇,王四玲,华勇,缪宏,杜金良,苏旭,白乐乐,汪千升,黄晓杰,李苏龙,李文涛,王炎,钟传磊,吴柏锐,章鹏程,林士森,刘子玉,陈君荣,曲志洋,朋仁辉,彭继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