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岸混凝土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31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护岸混凝土块,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包括基板,基板的基板后表面连接有减浪坡,减浪坡为一或多个弧形结构段组成,从上至下坡度依次递减,基板的基板前表面连接有埋桩,埋桩整体埋入堤岸的砂石层或土壤层中的深度大于基板的块体厚度,基板的周侧分别连接有拼接段,在上下拼接段的方位上分别开有上渗水孔和下渗水孔,在搭接后,上渗水孔位于下渗水孔正或斜下方,各对应拼接段之间留有空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护岸混凝土块为轻质高强度结构、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且能够进行柔顺导流作用、可形成较强的全方位抓力、有效减少波能集中、沉降、热胀冷缩等造成的破坏,在施工时便于工人落脚,生产、运输、填筑方便,更有利于保护堤岸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护岸混凝土块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护岸混凝土块。
技术介绍
护岸主要用于防御水域范围的波浪和水流侵袭对坡岸和陆域造成的破坏,保障陆域人员和基础设施安全的水工建筑物。目前常用的护岸结构多为混凝土块连接形成,并遵循海岸、河岸水动力特点进行设计。为加固堤岸结构,同时防止急流冲击、浪涌、雨水等造成沙土侵袭流失,具有更优性能的护岸结构设计必不可少。现有护岸块忽略了增强其自身与堤岸泥沙层或土壤层的垂直抓力与各护岸块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相结合的一体式结构设计,容易发生护岸块坍塌、冲失现象,且往往采用传统土工织物的铺设来解决水流冲击造成地基沉降,不能对堤岸进行固基,施工工艺繁琐耗时,且拼接缝隙的出现也容易引起沙土流失带来的护岸块塌陷脱落现象。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轻质高强度护岸混凝土块结构,具有优良功能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美观性,更有利于保护堤岸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护岸混凝土块,解决冲击波和越浪等水流对护岸的冲击破坏并降低浪涌高度,起到柔顺导流作用;通过增强混凝土块的结构强度及对岸堤的垂直抓力和各混凝土块相互搭接形成的横向作用力,不再用绳索、钢索或锁扣等对混凝土块进行穿连;并能提供全方位支撑,减少波能集中,避免与相邻混凝土块的连接处形成薄弱点,大幅减少护岸混凝土块松动或滑落,便于施工人员落脚,填筑方便;通过多层渗水孔拼搭设计取代传统土工织物的铺设来解决水流冲击造成地基沉降带来的结构破坏问题,铺设对接快速方便,无明显缝隙;同时减少了混凝土块拼接后由热胀冷缩造成的破坏。本专利技术护岸混凝土块为轻质高强度结构、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抓力强并能有效减少沉降,更有利于保护堤岸结构。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护岸混凝土块,包括基板,基板的基板后表面连接有减浪坡,减浪坡为弧形结构段,至少一个坡度,从上至下坡度依次递减,面向减浪坡,以坡度大处朝上方向,顺时针方向分别为上、右、下、左;基板的基板前表面连接有埋桩,埋桩整体埋入堤岸的砂石层或土壤层中的深度大于基板的块体厚度;基板的上下左右侧分别连接有上拼接段、下拼接段、左拼接段及右拼接段;上拼接段上有上渗水孔,下拼接段上有下渗水孔。当水流冲向堤岸时,减浪坡的设计可以依据水动力特性进行设计达到提前理顺水流的作用,减轻冲击波和越浪等水流的冲击力并降低浪涌高度,而采用从上至下坡度递减的弧形面不仅有利于增大水的接触面而且起一定导流作用,便于水流回落,有助于增强护岸混凝土块的强度、设计美观,为施工人员提供落脚点的同时保护人身及财产安全。护岸混凝土块的埋桩整体埋入堤岸的砂石层或土壤层中,埋入深度可根据不同地质进行计算确定,增强了混凝土块的结构强度及对岸堤的垂直抓力,大幅减少护岸混凝土块松动或滑落,填筑方便。上拼接段、下拼接段、左拼接段及右拼接段用于各护岸混凝土块之间相互搭接,相较于普通覆盖压瓦式搭接或锁扣式搭接,该结构搭接能提供横向作用力相互支撑,无需再穿连绳索、钢索或锁扣等防混凝土块脱落装置,且各搭接部基板后表面之间无明显缝隙,杜绝了水流侵袭及杂物进入,减少铺设土工布来防止水土流失,铺设对接快速方便。同时在埋桩的综合作用下提供全方位支撑,拥有轻质高强度结构,减重的同时更有利于保护堤岸结构。上渗水孔与下渗水孔均由若干通孔组成,搭接后每两块混凝土块间的上渗水孔在下渗水孔的正上方或斜上方,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堤岸体系排水通道,孔位错开有助于避免水流对堤岸的泥沙层的直接冲击,减少热胀冷缩造成的结构性破坏。本专利技术混凝土块为轻质高强度结构、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相互搭接后可提供全方位支撑,抓力强、不易滑脱并能够有效减少沉降。作为优选,基板为直四棱体或其它直正多棱体。通过减浪坡及埋桩的设计,大大增加混凝土块的强度,有助于减轻混凝土块的重量,加工、运输、铺设对接方便。作为优选,上拼接段的截面形状包括直线段一,直线段一长度方向一侧连接有一垂直的直线段二,直线段二远离直线段一一侧连接凸台,凸台为弧线或折线段凸台,凸台远离直线段二的一侧有一与直线段二平行的靠边一,靠边一在靠近直线段一的一侧连接有弧形或折线形凹槽,凹槽远离直线段二的一侧与靠边二相连,靠边二即为基板的周向侧表面。直线段一与直线段二成直角,便于安装,凸台和凹槽优选弧形,有助于减少应力集中造成的混凝土块破裂现象,靠边一和靠边二用于定位支撑作用,该结构易成型,搭接时拼接段相互叠加支撑,增强整体结构强度。作为优选,护岸混凝土块搭接时,上拼接段的直线段二与下拼接段的靠边二配合,左拼接段的直线段二与右拼接段的靠边二配合,凸台与凹槽相配合,各护岸混凝土块的基板后表面共面。护岸混凝土块两两搭接时,凸台与凹槽相互配合支撑,靠边一和靠边二用于定位支撑,搭接时拼接段相互叠加支撑,增强整体结构强度,搭接后基板后表面两两共面。该结构易成型且便于快速定位安装,不必额外花费时间找准平行基面。作为优选,上拼接段与下拼接段结构相同,左拼接段与右拼接段结构相同,所有拼接段截面形状相同,上拼接段的直线段一所在面与基板后表面共面,下拼接段的直线段一所在面与基板前表面共面,左拼接段的直线段一所在面、右拼接段的直线段一所在面分别与上拼接段的直线段一所在面、下拼接段的直线段一所在面形成两两共面。所有拼接段截面形状相同,两两相对的拼接段结构相同,有助于简化结构,加工方便,与基板前表面或基板后表面共面使得搭接后拼接段厚度与基板厚度相同能较大程度上减少混凝土块薄弱处的发生,同时搭接时上拼接段位于下拼接段的下方有助于水流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滑落。作为优选,当上拼接段的直线段一与右拼接段的直线段一所在面共面时,基板后表面的右上角和基板前表面的左下角分别连接有方形块一和方形块二;当上拼接段的直线段一与左拼接段的直线段一所在面共面时,基板后表面的左上角和基板前表面的右下角分别连接有方形块一和方形块二,方形块一和方形块二结构相同,均为正四棱体。正四棱体方形块一和方形块二的设计用于隔绝堤岸泥沙层和封闭相邻混凝土块间的缝隙,减少水流侵袭对地基结构造成的破坏。当需要生态保护的同时也可以不加方形块一和方形块二,在空位处提供植物生存空间,把空间还与自然,更具美观性和和谐性。作为优选,上拼接段与下拼接段搭接后存在横向空隙,左拼接段与右拼接段搭接后存在纵向空隙,上渗水孔、下渗水孔、横向空隙与纵向空隙共同组成堤岸体系渗入水排出通道。横向空隙、纵向空隙、上渗水孔与下渗水孔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堤岸体系排水通道,上渗水孔与下渗水孔在搭接后,上渗水孔与堤岸泥沙层相接触,泥沙层渗入水先由上渗水孔渗进横向空隙或纵向空隙,再在重力作用下由下渗水孔渗出排水,降低堤岸浸润线及防止溃胀,空隙有助于减少热胀冷缩造成的结构性破坏,增加使用寿命。作为优选,上渗水孔与下渗水孔均由若干通孔组成,搭接后上渗水孔在下渗水孔的正上方或斜上方。上渗水孔与下渗水孔均由若干通孔组成,搭接后每两块混凝土块间的上渗水孔在下渗水孔的正上方或斜上方,有助于泥沙层渗入水在重力作用下快速排出,且孔位错开有助于避免水流对堤岸的泥沙层的直接冲击,减少冲刷造成的土壤流失、结构破坏,增加使用寿命。作为优选,埋桩包括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护岸混凝土块,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基板后表面(12)连接有减浪坡(2),所述减浪坡(2)为弧形结构段,至少一个坡度,从上至下坡度依次递减,面向所述减浪坡(2),以坡度大处朝上方向,顺时针方向分别为上、右、下、左;所述基板(1)的基板前表面(11)连接有埋桩(7),所述埋桩(7)整体埋入堤岸的砂石层或土壤层中的深度大于基板(1)的块体厚度;所述基板(1)的上下左右侧分别连接有上拼接段(13)、下拼接段(14)、左拼接段(15)及右拼接段(16);所述上拼接段(13)上有上渗水孔(3),所述下拼接段(14)上有下渗水孔(4)。/n

【技术特征摘要】
1.护岸混凝土块,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基板后表面(12)连接有减浪坡(2),所述减浪坡(2)为弧形结构段,至少一个坡度,从上至下坡度依次递减,面向所述减浪坡(2),以坡度大处朝上方向,顺时针方向分别为上、右、下、左;所述基板(1)的基板前表面(11)连接有埋桩(7),所述埋桩(7)整体埋入堤岸的砂石层或土壤层中的深度大于基板(1)的块体厚度;所述基板(1)的上下左右侧分别连接有上拼接段(13)、下拼接段(14)、左拼接段(15)及右拼接段(16);所述上拼接段(13)上有上渗水孔(3),所述下拼接段(14)上有下渗水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混凝土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为直四棱体或其它直正多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混凝土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拼接段(13)的截面形状包括直线段一(131),所述直线段一(131)长度方向一侧连接有一垂直的直线段二(132),所述直线段二(132)远离直线段一(131)一侧连接凸台(133),所述凸台(133)为弧线或折线段凸台,所述凸台(133)远离直线段二(132)的一侧有一与直线段二(132)平行的靠边一(134),所述靠边一(134)在靠近直线段一(131)的一侧连接有弧形或折线形凹槽(135),所述凹槽(135)远离直线段二(132)的一侧与靠边二(136)相连,所述靠边二(136)即为基板的周向侧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岸混凝土块,其特征在于:护岸混凝土块搭接时,所述上拼接段(13)的直线段二(132)与下拼接段(14)的靠边二(136)配合,所述左拼接段(15)的直线段二(132)与右拼接段(16)的靠边二(136)配合,所述凸台(133)与凹槽(135)相配合,各护岸混凝土块的基板后表面(12)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岸混凝土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拼接段(13)与下拼接段(14)结构相同,所述左拼接段(15)与右拼接段(16)结构相同,所有拼接段截面形状相同,所述上拼接段(13)的直线段一(131)所在面与所述基板后表面(12)共面,所述下拼接段(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宝陆彩红肖华朱永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技术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