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护岸混凝土块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护岸混凝土块。
技术介绍
护岸主要用于防御水域范围的波浪和水流侵袭对坡岸和陆域造成的破坏,保障陆域人员和基础设施安全的水工建筑物。目前常用的护岸结构多为混凝土块连接形成,并遵循海岸、河岸水动力特点进行设计。为加固堤岸结构,同时防止急流冲击、浪涌、雨水等造成沙土侵袭流失,具有更优性能的护岸结构设计必不可少。现有护岸块忽略了增强其自身与堤岸泥沙层或土壤层的垂直抓力与各护岸块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相结合的一体式结构设计,容易发生护岸块坍塌、冲失现象,且往往采用传统土工织物的铺设来解决水流冲击造成地基沉降,不能对堤岸进行固基,施工工艺繁琐耗时,且拼接缝隙的出现也容易引起沙土流失带来的护岸块塌陷脱落现象。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轻质高强度护岸混凝土块结构,具有优良功能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美观性,更有利于保护堤岸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护岸混凝土块,解决冲击波和越浪等水流对护岸的冲击破坏并降低浪涌高度,起到柔顺导流作用;通过增强混凝土块的结构强度及对 ...
【技术保护点】
1.护岸混凝土块,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基板后表面(12)连接有减浪坡(2),所述减浪坡(2)为弧形结构段,至少一个坡度,从上至下坡度依次递减,面向所述减浪坡(2),以坡度大处朝上方向,顺时针方向分别为上、右、下、左;所述基板(1)的基板前表面(11)连接有埋桩(7),所述埋桩(7)整体埋入堤岸的砂石层或土壤层中的深度大于基板(1)的块体厚度;所述基板(1)的上下左右侧分别连接有上拼接段(13)、下拼接段(14)、左拼接段(15)及右拼接段(16);所述上拼接段(13)上有上渗水孔(3),所述下拼接段(14)上有下渗水孔(4)。/n
【技术特征摘要】
1.护岸混凝土块,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基板后表面(12)连接有减浪坡(2),所述减浪坡(2)为弧形结构段,至少一个坡度,从上至下坡度依次递减,面向所述减浪坡(2),以坡度大处朝上方向,顺时针方向分别为上、右、下、左;所述基板(1)的基板前表面(11)连接有埋桩(7),所述埋桩(7)整体埋入堤岸的砂石层或土壤层中的深度大于基板(1)的块体厚度;所述基板(1)的上下左右侧分别连接有上拼接段(13)、下拼接段(14)、左拼接段(15)及右拼接段(16);所述上拼接段(13)上有上渗水孔(3),所述下拼接段(14)上有下渗水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混凝土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为直四棱体或其它直正多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混凝土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拼接段(13)的截面形状包括直线段一(131),所述直线段一(131)长度方向一侧连接有一垂直的直线段二(132),所述直线段二(132)远离直线段一(131)一侧连接凸台(133),所述凸台(133)为弧线或折线段凸台,所述凸台(133)远离直线段二(132)的一侧有一与直线段二(132)平行的靠边一(134),所述靠边一(134)在靠近直线段一(131)的一侧连接有弧形或折线形凹槽(135),所述凹槽(135)远离直线段二(132)的一侧与靠边二(136)相连,所述靠边二(136)即为基板的周向侧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岸混凝土块,其特征在于:护岸混凝土块搭接时,所述上拼接段(13)的直线段二(132)与下拼接段(14)的靠边二(136)配合,所述左拼接段(15)的直线段二(132)与右拼接段(16)的靠边二(136)配合,所述凸台(133)与凹槽(135)相配合,各护岸混凝土块的基板后表面(12)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岸混凝土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拼接段(13)与下拼接段(14)结构相同,所述左拼接段(15)与右拼接段(16)结构相同,所有拼接段截面形状相同,所述上拼接段(13)的直线段一(131)所在面与所述基板后表面(12)共面,所述下拼接段(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宝,陆彩红,肖华,朱永,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技术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