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浪击区的生态护岸块和浪击区护岸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岸块体和护岸结构,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浪击区的生态护岸块体和浪击区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当船舶在狭窄的内河航道或人工运河航行时,船在水面上的行进会对水面形成连续压力冲量扰动,使得水面产生波动,形成船行波。船行波传播到河岸时,沿岸坡爬升后破碎,使岸坡受到较强水动力作用。随着船行波向两岸的传播,其产生的波压力、爬高及次生流将会对近岸区域水流结构、岸坡稳定性等产生影响。为了降低船行波对岸坡的影响,船行波影响区域(即浪击区)的生态护岸结构,一般采用小孔隙率的生态块体,以防止孔隙中的耕植土、碎石等填充材料在船行波作用下被淘刷而吸出。然而,小孔隙率的生态块体虽然有利于结构自身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其所形成的空腔体积小,可盛放的耕植土少,可为绿色植物提供的生长空间也较有限,不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强盛。因此,需要针对存在船行波作用的浪击区水动力特征,综合考虑结构自身稳定性和植物生长效果两个方面,研发一种适用于浪击区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为面宽较窄的内河航道或运河航道岸坡防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浪击区的生态护岸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块体,所述方形块体的下部设有一个开口朝下的池槽,所述方形块体的上部设有多个与所述池槽连接的孔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浪击区的生态护岸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块体,所述方形块体的下部设有一个开口朝下的池槽,所述方形块体的上部设有多个与所述池槽连接的孔洞。
2.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护岸块的浪击区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护岸结构设置在最高通航水位和最低通航水位之间,设有至少一级护岸结构,每级护岸结构设置在对应级别的坡面上,在每级坡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燕华,李旺生,许晓彤,吕强,程小兵,许海勇,彭伟,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