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传胜专利>正文

一种路桥过渡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307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路桥过渡段结构,涉及路桥过渡段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路桥过渡段路基层填土因自身因素,其抗压缩变形将随着时间逐渐降低,该路基层填土将会发生松散现象,从而导致因车辆行驶而造成其不均匀的过度沉降现象的问题。一种路桥过渡段结构,包括地表层、蜂巢状混凝土支撑块,所述地表层上设有桥台,且桥台右端垂直端面粘接铺设有一层橡胶分隔层。桥台与路基填土之间放置有一组防沉降机构箱体及一组防沉降机构扣盖,代替传统路桥过渡段路基层填土,通过防沉降机构箱体及防沉降机构扣盖混凝土块材质的硬性支撑,大大提升了路桥过渡段承载性能,消除传统道路与桥梁之间过渡段路基层填土的因车辆行驶而造成的不均匀的过度沉降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桥过渡段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路桥过渡段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路桥过渡段结构。
技术介绍
过渡段是路基与结构物等衔接时需特殊处理的地段;是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的关键。由于两种结构物刚度不同,会引起轨道竖向刚度的突变。因此,必须在路基和桥梁之间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使轨道的刚度逐渐变化,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路桥间的沉降差。传统路桥过渡段路基层填土存在以下不足:填土自身因素,其抗压缩变形将随着时间逐渐降低,故经长时间段应用后,该路基层填土将会发生松散现象,承载性能降低,从而导致因车辆行驶而造成其不均匀的过度沉降现象;雨水渗透因素,路基层填土极易因雨水渗入而发生松软,使得其受外界压力而发生沉降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路桥过渡段结构,以解决传统路桥过渡段路基层填土因自身因素,其抗压缩变形将随着时间逐渐降低,故经长时间段应用后,该路基层填土将会发生松散现象,从而导致因车辆行驶而造成其不均匀的过度沉降现象,且又因雨水渗透因素,路基层填土极易因雨水渗入而发生松软,使得其受外界压力而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桥过渡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表层(1)、桥台(2)、路桥铺面(3)、橡胶分隔层(4)、膨胀层A(5)、路基填土(6)、膨胀层B(7)、防沉降机构箱体(8)、混凝土箱体(801)、混凝土凸起块A(802)、矩形状限位卡槽(803)、矩形存储腔(804)、倾斜状条状连通凹槽(805)、防沉降机构扣盖(9)、混凝土矩形块(901)、等腰梯形状凹槽(902)、矩形通孔(903)、混凝土凸起块B(904)、矩形状限位卡块(905)、水传导机构(10)、矩形土工布层(1001)、等腰梯形状土工布凸起(1002)、碎石层(11)、蜂巢状混凝土支撑块(12),所述地表层(1)上设有桥台(2),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桥过渡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表层(1)、桥台(2)、路桥铺面(3)、橡胶分隔层(4)、膨胀层A(5)、路基填土(6)、膨胀层B(7)、防沉降机构箱体(8)、混凝土箱体(801)、混凝土凸起块A(802)、矩形状限位卡槽(803)、矩形存储腔(804)、倾斜状条状连通凹槽(805)、防沉降机构扣盖(9)、混凝土矩形块(901)、等腰梯形状凹槽(902)、矩形通孔(903)、混凝土凸起块B(904)、矩形状限位卡块(905)、水传导机构(10)、矩形土工布层(1001)、等腰梯形状土工布凸起(1002)、碎石层(11)、蜂巢状混凝土支撑块(12),所述地表层(1)上设有桥台(2),且桥台(2)右端垂直端面粘接铺设有一层橡胶分隔层(4);所述橡胶分隔层(4)底端面与桥台(2)底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故所述橡胶分隔层(4)底端面与地表层(1)底端面相接触;位于所述橡胶分隔层(4)右侧方的地表层(1)顶端面上铺设有一层经由若干吸水树脂颗粒组成的膨胀层A(5),且膨胀层A(5)左端面与橡胶分隔层(4)右端面相贴;
所述膨胀层A(5)顶端面上放置有一组防沉降机构箱体(8),且防沉降机构箱体(8)经由混凝土箱体(801)、混凝土凸起块A(802)、矩形状限位卡槽(803)、矩形存储腔(804)、倾斜状条状连通凹槽(805)共同组成;所述混凝土箱体(801)右端面设置有一块混凝土凸起块A(802),且混凝土凸起块A(802)前端面、后端面及底端面分别与混凝土箱体(801)前端面、后端面及底端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混凝土箱体(801)顶端面开设有一处矩形存储腔(804);所述混凝土箱体(801)顶端面相邻边缘部位开设有一处矩形状限位卡槽(803),且矩形状限位卡槽(803)纵向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
所述防沉降机构箱体(8)顶端扣合有一组防沉降机构扣盖(9),且防沉降机构扣盖(9)经由混凝土矩形块(901)、等腰梯形状凹槽(902)、矩形通孔(903)、混凝土凸起块B(904)、矩形状限位卡块(905)共同组成;所述混凝土矩形块(901)顶端面中间部位开设有一处等腰梯形状凹槽(902),且等腰梯形状凹槽(902)内端底面开设有一处矩形通孔(903);所述混凝土矩形块(901)底端面相邻边缘部位设置有一块矩形状限位卡块(905),且矩形状限位卡块(905)纵向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所述混凝土矩形块(901)右端面设置有一块混凝土凸起块B(904),且混凝土凸起块B(904)前端面、后端面及顶端面分别与混凝土矩形块(901)前端面、后端面及顶端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防沉降机构扣盖(9)顶端扣合有一组水传导机构(10),且水传导机构(10)经由矩形土工布层(1001)、等腰梯形状土工布凸起(1002)共同组成;所述矩形土工布层(1001)底端面中间部位设置有一块等腰梯形状土工布凸起(1002);
所述防沉降机构扣盖(9)顶端面铺设有一层碎石层(11),且碎石层(11)左端面及右端面分别与桥台(2)右端面及矩形土工布层(1001)右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膨胀层A(5)、防沉降机构箱体(8)、防沉降机构扣盖(9)、水传导机构(10)及碎石层(11)右侧方铺设有路基填土(6),且路基填土(6)左端面分别与膨胀层A(5)右端面、混凝土凸起块A(802)右端面、混凝土凸起块B(904)右端面、矩形土工布层(10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传胜秦雷王孟豪徐文瑞赵敏李华鹏郑明明朱玲杰
申请(专利权)人:陈传胜秦雷王孟豪徐文瑞赵敏李华鹏郑明明朱玲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