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微结构加工的低应力镍磷合金辊及其电镀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表面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微结构加工的低应力镍磷合金辊及其电镀工艺。
技术介绍
电镀非晶合金是提升材料功能的一个工程技术分支,因非晶材料其独特的性能而在近年来备受关注。非晶合金材料由于不具有晶界,因此在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方面相较于传统合金具有很大的优势。在非晶合金材料中,最被广泛研究与应用的就是镍磷合金,根据含磷量的不同,镍磷合金的结构与性能也有较大的差异,含磷量达到1%的镍磷合金是过饱和固溶体的非平衡合金;含磷量达到3%,镍磷合金的晶粒就会发生显著细化;镍磷合金的含磷量达到8%时就能获得单相的非晶态合金,没有晶界存在,耐腐蚀性大大增强;镍磷合金的含磷量达到15%时,磷的电子排布式发生变化,3d层不饱和电子层被P层给予的电子填满,波尔磁子消失,其内、外轨型和空间构型更稳定,镍磷合金的微观组织更稳定。虽然电镀镍磷合金自专利技术之始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之久,但其电流效率低,稳定性差,镀层应力较大等缺陷仍大大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使用。传统电镀工艺普遍采用次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微结构加工的低应力镍磷合金辊,包括钢辊基材(4),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辊基材(4)的表面通过电镀依次形成冲击镍层(3)、镀铜层(2)、镍磷非晶合金层(1),所述镀铜层(2)的厚度为200~1000微米,所述镍磷非晶合金层(1)的厚度为300~800微米,所述镀铜层(2)的HV硬度为380~400,所述镍磷非晶合金层(1)的HV硬度为580~650,所述镍磷非晶合金层(1)的磷含量为10~18%、镍含量为82~9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微结构加工的低应力镍磷合金辊,包括钢辊基材(4),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辊基材(4)的表面通过电镀依次形成冲击镍层(3)、镀铜层(2)、镍磷非晶合金层(1),所述镀铜层(2)的厚度为200~1000微米,所述镍磷非晶合金层(1)的厚度为300~800微米,所述镀铜层(2)的HV硬度为380~400,所述镍磷非晶合金层(1)的HV硬度为580~650,所述镍磷非晶合金层(1)的磷含量为10~18%、镍含量为82~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微结构加工的低应力镍磷合金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镍磷非晶合金层(1)的表面粗糙度Ra<0.3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微结构加工的低应力镍磷合金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辊基材(4)为45号钢或304不锈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微结构加工的低应力镍磷合金辊的电镀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所述钢辊基材(4)充分除油、酸洗活化后,置于含有200~250g/L的氯化镍和150~200mL/L的盐酸的电镀液中,其中所述氯化镍、盐酸按质量份比例为1:0.72~1:1.2的比例混合,所述钢辊基材(4)在4~10A/dm2的电流密度以及室温条件下电镀60~100S,形成所述冲击镍层(3);
S2:将镀有所述冲击镍层(3)的钢辊基材(4)充分水洗活化后全浸入或半浸入装有电镀铜液的电解槽A(5)中,所述电解槽A(5)设有水平旋转机构(6),将所述水平旋转机构(6)的转速设定为5~8转/分钟,并在15~30A/dm2的电流密度、35~45℃的温度条件下电镀5~15h,形成所述镀铜层(2),制得预镀辊(9);
S3:将所述预镀辊(9)浸入除油液中充分去油,然后将所述预镀辊(9)浸入5~17%浓度的乙酸溶液中清洗180~300S,取去离子水A持续冲洗所述预镀辊(9)表面,清洗后将所述预镀辊(9)放入装有复合镀液以及设置有垂直旋转机构(11)的电解槽B(10)中,所述预镀辊(9)通过所述垂直旋转机构(11)悬挂于所述电解槽B(10)中并完全浸入所述复合镀液;
S4:将所述预镀辊(9)与电源阴极相连,取与所述钢辊基材(4)等长的钛网电极(7)和装满镍饼的钛篮阳极(8)并将钛网电极(7)和钛篮阳极(8)连接至电源阳极,接着将所述预镀辊(9)的转速设定为10~30转/分钟,并在1~1.1A/dm2的电流密度、42~45℃的温度条件下电镀36~96h,形成所述镍磷非晶合金层(1),将所述预镀辊(9)从所述复合镀液中取出,用去离子水B将所述预镀辊(9)表面残余镀液洗去,制得镍磷合金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兆元,丁利明,翟才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华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