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镀厚金的铜基工件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镀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电镀厚金的铜基工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部件镀金处理是金属表面处理的常用方法,通过镀金处理,可提高金属部件的耐磨性、抗腐蚀性、导电性以及增强金属部件表面的反光性和增进美观等作用。目前人们普遍采用水湿镀金方法进行电镀处理,但是水湿镀金通常采用的金盐多为氰化盐,这主要是氰化盐镀液稳定性好,生产过程易于控制,但是在电镀的过程中会产生剧毒性的氰化物,并且其钝化液中含铬,均难以处理,容易对环境和生产人员造成危害;另外,水湿镀金方法得到的镀金层较薄,存在耐磨性能差的缺陷,其镀金表面容易出现脱金现象,导致影响整个金属部件的外观,进一步降低金属部件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为了提高其寿命,通常采用多次电镀以增加镀金层厚度,但是现有的电镀厚金存在各镀层结合力差的缺陷。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镀厚金的铜基工件及其制作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镀金液中含有氰化物,电镀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基表壳电镀厚金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n步骤S1.前处理:对铜基工件表面进行电解除油处理,然后水洗清洁;/n步骤S2.电镀底镍层:在室温条件下,将前处理后的铜基工件置于底镍镀液中进行电镀底镍层,其中,电流密度为6~8A/d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基表壳电镀厚金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S1.前处理:对铜基工件表面进行电解除油处理,然后水洗清洁;
步骤S2.电镀底镍层:在室温条件下,将前处理后的铜基工件置于底镍镀液中进行电镀底镍层,其中,电流密度为6~8A/dm2,电镀时间为1~2min;
步骤S3.电镀18K金层:将电镀底镍层后的铜基工件置于温度为60~65℃、pH值为9.5~10.5的18K金镀液中进行电镀处理,其中,电流密度为0.8~2A/dm2,电镀时间为55~60min;
步骤S4.电镀23K金层:将电镀18K金层的铜基工件置于温度为30~50℃、pH值为4~4.5的23K金镀液中进行电镀处理,其中,电流密度为1~3A/dm2,电镀时间为8~9min;
步骤S5.除应力:将步骤S4所得铜基工件进行退火处理;
步骤S6.吊色:将退火后的铜基工件置于温度为20~30℃、pH值为3.5~4的吊色液中进行吊色处理,其中,电流密度为0.5~1A/dm2,吊色时间为1~2min;
步骤S7.防变色涂层处理:将吊色处理后的铜基工件置于50℃的钝化液中,浸泡3~5min后,烘干,得到表壳电镀厚金的铜基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基表壳电镀厚金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电解除油的电解液包括:NaOH3~5g/L,NaHCO35~15g/L;电解液温度为40~50℃,电流密度为3~6A/dm2,电解除油时间为1~2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基表壳电镀厚金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底镍镀液包括:氯化镍150~180g/L,盐酸80~90ml/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基表壳电镀厚金的制作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富国,梁丽芬,张玉红,陈文莲,赵绮婷,章枚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