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国栋专利>正文

改进型棘突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252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型棘突固定装置,涉及骨科医疗内固定辅助器材技术领域,具体的结构为:该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中间位置呈“C”型分布的线性构体(3),所述线性构体(3)展开形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呈“一”字型设置的应力部(2),位于两端设置的“一”字型应力部(2)固定连接有弯折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性构体(3)的中部连接设置有弹簧(4),所述位于中间位置的线性构体(3)外部套设有将弹簧(4)包覆在内、用于保护软组织的套筒(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固定牢靠,而且手术过程简单,无结构性损伤及手术风险,可在小切口或微创技术下进行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型棘突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骨科医疗内固定辅助器材
,具体涉及棘突固定装置,可适用于椎体不稳、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1°、椎体压缩性骨折1°、椎间盘突出单纯开窗减压术固定、腰椎峡部裂的治疗。
技术介绍
传统的腰椎内固定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破坏脊柱正常生理结构,而无重建修复并加速邻近节段的退变。目前的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初步临床疗效比较满意,但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却发现棘突间内固定器在设计上有诸多不足,同时出现一些与器械有关的并发症。因此,本申请对申请人早前申请过名称为:棘突固定装置,申请号为:201820714493.9的专利进行一些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固定牢靠,而且手术过程简单,无结构性损伤及手术风险,可在小切口或微创技术下进行操作的改进型棘突固定装置。本技术改进型棘突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中间位置呈“C”型分布的线性构体3,所述线性构体3展开形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呈“一”字型设置的应力部2,位于两端设置的“一”字型应力部2固定连接有弯折部1,所述的线性构体3的中部连接设置有弹簧4。所述位于中间位置的线性构体3外部套设有可将弹簧4包覆在内、用于保护软组织的套筒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所述的线性构体3的中部连接设置有弹簧4,所述位于中间位置的线性构体3外部套设有可将弹簧4包覆在内、用于保护软组织的套筒5,相比于对比文件中设置的波纹形状的弯折部,具有以下优点:a.弹性动力化牵拉:根据人体脊柱的三柱平衡原理,在脊柱后柱使用动力牵拉固定,一方面减轻了前柱压力,另一方面缓解后柱棘突张力,从而缓解对椎间盘及压缩骨损伤的挤压和棘突韧带张力性损伤引发的疼痛,设置的弹簧4较波纹形状的弯折部而言,弹力增大,弹性增强,更适于棘突的固定,具有弹簧效应,加强棘突间的动态活动,有限拉伸维持前屈运动,也可缓冲棘突间应力牵拉,多环设计分解张力,避免内固定器疲劳性断裂;b.弹性动力化固定:将病变节段的上下棘突连结固定,在一定范围内保留病变节段活动度,以预防椎体的水平异位滑脱及小关节的紊乱、骨质的增生,保持患者的解剖结构和脊柱生物力学结构;c.弹性动力化支撑:利用其刚性材料特质及弹簧4形状,套筒5支撑,防止椎体节段整体高度的丢失对中柱提供一个非负重的支撑力,使腰椎后伸时维持中后柱高度,避免椎管及椎间孔狭窄的发生率降低,同时设置的套筒5可防止对棘突周围的软组织造成损伤。2)该固定装置使用记忆合金材料,其具有超弹性和形状记忆特性;在结构设计上多环螺旋结构具有弹簧效应,起到动态化稳定固定作用,该装置材料优势与结构特点相结合,可分散坚强内固定的负荷传导,避免应力遮挡,同时恢复椎间隙高度,卸载后方纤维环的负荷,减少相应节段小关节载荷,通过弹性固定器承载负荷以控制椎体异常活动、恢复椎体高度、缓解疼痛,重建棘突韧带复合体,并且一定程度上保留患者椎体病变节段生理活动度,避免或减缓邻近节段代偿性退变的发生;3)该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无需损伤任何韧带及骨组织,并发症少,无神经、脊髓损伤风险,术后24h可出院,恢复时间短,术后不会引起邻近节段的退变,适应于腰椎失稳、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1°、腰椎小关节退变,椎间盘源性的疼痛、中央、侧方隐窝和椎间孔狭窄,单纯开窗减压术置入、融合术邻近退变节段置入。附图说明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弯折部1、应力部2、线性构体3、弹簧4、套筒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由弯折部1、应力部2、线性构体3、弹簧4、套筒5组成,具体的结构为:该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中间位置呈“C”型分布的线性构体3,所述线性构体3展开形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呈“一”字型设置的应力部2,位于两端设置的“一”字型应力部2固定连接有弯折部1,所述的线性构体3的中部连接设置有弹簧4。所述位于中间位置的线性构体3外部套设有可将弹簧4包覆在内、用于保护软组织的套筒5。使用方法:术前1,X线光片棘突间距测量,腰椎后正中微创切口,暴露病变节段上下棘突,于上棘突前1/3根部、下棘突后1/3根部专用开孔器打孔,根据病变情况及测量,选择适合规格的棘突记忆合金动态稳定器及套筒5,放置冰生理盐水内进行冷处理,使弯折部1、线性构体3变成“一”字形,并弹簧4有限拉长,穿入预先钻好的棘突孔内,用同样的方法在棘突对侧安装另一个固定装置,使双侧对称;热处理后待该固定装置恢复弹性记忆功能后,弯折部1上下两端可卡于对侧棘突根部紧贴骨面,恢复弹簧4原有长度,形成牵张力,恢复前柱高度。此结构不仅固定牢靠,而且手术过程简单,无结构性损伤及手术风险,可在小切口或微创技术下进行操作,术后24小时下地康复锻炼。弯折部1遇冷伸直形变后便于安装钻孔棘突根部,遇热后恢复原有结构,紧贴于棘突骨面。应力部2根据棘突厚度,于骨质内应力部,对抗压力和拉力的作用。线性构体3根据上下棘突钻孔后间距选择,保持三柱平衡稳定。将棘突间线性结构处弹簧4样设计,使其具有弹簧效应,加强棘突间的动态活动,有限拉伸维持前屈运动,也可缓冲棘突间应力牵拉,多环设计分解张力,避免内固定器疲劳性断裂。套筒5起到支撑和保护软组织作用,防止周围组织卡压在弹簧4内,并对后柱具有支撑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改进型棘突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中间位置呈“C”型分布的线性构体(3),所述线性构体(3)展开形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呈“一”字型设置的应力部(2),位于两端设置的“一”字型应力部(2)固定连接有弯折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性构体(3)的中部连接设置有弹簧(4),所述位于中间位置的线性构体(3)外部套设有将弹簧(4)包覆在内、用于保护软组织的套筒(5)。/n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进型棘突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中间位置呈“C”型分布的线性构体(3),所述线性构体(3)展开形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呈“一”字型设置的应力部(2),位于两端设置的“一”字型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栋赵庆唐晓栋
申请(专利权)人:陈国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