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同步实现单质硫生成与回收的生物脱硫反应器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8128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步实现单质硫生成与回收的生物脱硫反应器及方法。该反应器主体为二个箱体的组合体,小箱体构成混合进水区,大箱体构成折板反应区、泥水分离区、单质硫回收区和污泥回流区;混合进水区设进水管、曝气池、污泥回流管和文丘里管;折板反应区和泥水分离区设有若干上下交错布置的折板;单质硫回收区设有絮凝剂投加管、搅拌桨、斜板、集硫斜面和排硫管;污泥回流区设有集泥斜面、集泥支管、集泥干管和污泥收集泵。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体化设计,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采用预曝气进行限制性供氧,再利用文丘里管进行氧气备用补充,供氧可靠,单质硫选择率高;同时采用絮凝沉淀和斜板沉淀,单质硫回收效果好;巧妙串联污泥回流区与混合进水区,可实现脱硫污泥高效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步实现单质硫生成与回收的生物脱硫反应器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脱硫反应器,尤其涉及一种同步实现单质硫生成与回收的生物脱硫反应器及方法。
技术介绍
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是一种高品位的清洁能源,除主要成分CH4、CO2之外,还含有少量源于蛋白质和其他含硫化合物的H2S,其浓度范围为500ppmv(0.05%)-20000ppmv(2%)。相比于物理化学方法,(Paques,TheNetherlands)、SulfothaneTM(Veolia,France)等生物脱硫技术具有不消耗化学药剂、剩余污泥产量低、可回收单质硫等优势。生物脱硫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沼气以及其它气体中H2S的去除。先利用碱性吸收液将H2S转移到液相,再利用硫氧化细菌把液相中的硫化物氧化为单质硫或者硫酸盐,硫化物去除率可达99%以上。单质硫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可利用单质硫与水的密度差从脱硫系统中通过重力沉降分离,再次用作工业原料。目前,广泛应用的生物脱硫工程多采用分离式设计,即生物反应器与单质硫分离器串联运行,占地面积较大,基建成本较高;同时,生物反应器内多采用鼓泡式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步实现单质硫生成与回收的生物脱硫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器本体由主反应器(13)和曝气池(7)组成;/n所述的曝气池(7)位于主反应器(13)前端外侧的混合进水区(Ⅰ)中,曝气池(7)底部与集泥干管(30)相连;曝气盘(11)位于曝气池(7)底部,曝气盘(11)底部通过曝气管(10)与鼓风机(9)相连;污泥回流管(8)两端分别与曝气池(7)侧壁和进水管(1)相连,且污泥回流管(8)上设有污泥回流泵(6);进水管(1)与主反应器(13)前侧壁的下部连通,文丘里管(3)连接于进水管(1)后段,文丘里管(3)的喉管位置设有连通大气的进气管(5),用于氧气备用补充;进气管(5)由空气调节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实现单质硫生成与回收的生物脱硫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器本体由主反应器(13)和曝气池(7)组成;
所述的曝气池(7)位于主反应器(13)前端外侧的混合进水区(Ⅰ)中,曝气池(7)底部与集泥干管(30)相连;曝气盘(11)位于曝气池(7)底部,曝气盘(11)底部通过曝气管(10)与鼓风机(9)相连;污泥回流管(8)两端分别与曝气池(7)侧壁和进水管(1)相连,且污泥回流管(8)上设有污泥回流泵(6);进水管(1)与主反应器(13)前侧壁的下部连通,文丘里管(3)连接于进水管(1)后段,文丘里管(3)的喉管位置设有连通大气的进气管(5),用于氧气备用补充;进气管(5)由空气调节阀(4)控制管路通断;
所述的主反应器(13)内腔下部设有由进水端向出水端向下倾斜的集泥斜面(26),所述集泥斜面(26)上方的主反应器(13)内腔从进水端朝出水端依次分为折板反应区(Ⅱ-1)、泥水分离区(Ⅱ-2)和单质硫回收区(Ⅲ),集泥斜面(26)下方的主反应器(13)内腔为污泥回流区(Ⅳ);主反应器(13)内腔在集泥斜面(26)上方设有若干对折板(15),每对折板(15)两两竖向交错排列,第一块折板(15)底部与集泥斜面(26)相连,而顶部与主反应器(13)顶板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第二块折板(15)顶部与主反应器(13)顶板相连,而底部与集泥斜面(26)留有一定距离;通过所有折板(15)在主反应器(13)内的进水端至出水端之间形成S形上下往复的流道;且相邻折板(15)之间的间距从进水端一侧向出水端一侧逐渐递增;
所述单质硫回收区(Ⅲ)由主反应器(13)内最靠近出水端的一对折板(15)与主反应器(13)的内侧壁构成;单质硫回收区(Ⅲ)分为底部连通的前室和后室,两块折板(15)之间为前室,最后一块折板(15)与主反应器(13)的内侧壁之间为后室;单质硫回收区(Ⅲ)底部设有从后室向前室向下倾斜的集硫斜面(23);前室内设絮凝剂投加管(18)和搅拌装置,絮凝剂投加管(18)由主反应器(13)顶板伸入前室的液面以下,搅拌装置的电动机(16)固定于主反应器(13)顶板上,搅拌桨(22)伸入前室的液面以下,用于促进硫水分离效果;后室内由若干块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斜板(21)构成斜板沉淀结构,用于强化后室内混合液向上流动过程中的硫水分离效果;集硫斜面(23)底部设有与排硫泵(24)相连的排硫管(25);后室中在高于斜板沉淀结构的主反应器(13)侧壁上设有溢流堰(19)和出水管(20),用于反应器排水;
所述的集泥斜面(26)上每一处与所述第一块折板(15)相连的位置前端均开设有排泥口,每个排泥口均通过一条集泥支管(27)连接至集泥干管(30);每条集泥支管上均设有支管调节阀(28),用于控制污泥流量;污泥收集泵(29)位于集泥干管(30)末端,用于将污泥泵入曝气池(7)。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同步实现单质硫生成与回收的生物脱硫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7)与主反应器(13)的体积之比为1:16~24。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同步实现单质硫生成与回收的生物脱硫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盘(11)直径为曝气池(7)长度的3/4~4/5;曝气池(7)的高度为主反应器(13)高度的1/4~1/5;污泥回流管(8)与曝气池(7)的连通处位于曝气池液面的1/2处。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同步实现单质硫生成与回收的生物脱硫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板反应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平李文骥潘超陈文达许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