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静态水体净水驳岸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8127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静态水体净水驳岸结构,包括岸坡以及铺设于所述岸坡上的生态堤,所述生态堤包括第一基质层、第二基质层和第三基质层,所述第一基质层由炭粒和粘土构成,所述第二基质层由砂和粘土构成,所述第三基质层由砂和石砾构成,所述第三基质层、第二基质层和第一基质层由所述岸坡的坡底向坡顶依次铺设;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城市静态水体净水驳岸结构的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经过层层脱去污物的水得以净化,储存于第三基质层中,经澄净后溢入池塘,由此进入池塘的地表径流得到净化,使池塘之水清澈透明,同时具有施工成本低廉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静态水体净水驳岸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静态水体净水驳岸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是当前人类主要的聚居空间,而城市湖泊、景观池塘等静态水体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对调节城市空气湿度、缓冲气温的剧烈变化、为城市绿地供水、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丰富城市景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维持城市宜居环境质量的必要保障。城市静态水体包括城市湖泊、景观池塘,水源主要来自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城市地表存在诸多能被地表径流迁移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各类有机质(含土壤有机质、植物凋落物、鸟粪、城市垃圾、石油副产品等)、营养物(干湿沉降、绿地施肥及人类生活污物产生的流失氮、磷)、悬浮颗粒(包括土壤颗粒、大气沉降颗粒、轮胎和道路磨损颗粒、路面除冰剂等)、持久性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等)、重金属(主要有铅、铜、锌、镉等)。由于城市人口增多,污染日趋加重,地表径流进入池塘、湖泊水体时夹带输入的地表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剧增,城市静态水体表观混浊化和黑臭化现象日趋严重,水体有毒物质累积,城市静水生态系统破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静态水体净水驳岸结构,包括岸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铺设于所述岸坡上的生态堤,所述生态堤包括第一基质层、第二基质层和第三基质层,所述第一基质层由炭粒和粘土构成,所述第二基质层由砂和粘土构成,所述第三基质层由砂和石砾构成,所述第三基质层、第二基质层和第一基质层由所述岸坡的坡底向坡顶依次铺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静态水体净水驳岸结构,包括岸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铺设于所述岸坡上的生态堤,所述生态堤包括第一基质层、第二基质层和第三基质层,所述第一基质层由炭粒和粘土构成,所述第二基质层由砂和粘土构成,所述第三基质层由砂和石砾构成,所述第三基质层、第二基质层和第一基质层由所述岸坡的坡底向坡顶依次铺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城市静态水体净水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生态膜袋,所述第一基质层的炭粒和粘土、所述第二基质层的砂和粘土以及所述第三基质层的砂和石砾均装在所述生态膜袋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城市静态水体净水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质层中,炭粒的粒径小于0.5mm,炭粒的干重占比为2.5%-5%;所述第二基质层中,砂的粒径小于2mm,砂和粘土的体积比为1:10-1:5;所述第三基质层中,砂的粒径小于2mm,石砾的粒径小于10mm,砂和石砾的之间的体积比为3:2-4: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一种城市静态水体净水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岸坡上的种植沟,所述第一基质层的侧部形成所述种植沟的一侧,所述第三基质层、第二基质层、第一基质层和种植沟由所述岸坡的坡底向坡顶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城市静态水体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岸坡上的灌丛植物带,所述灌丛植物带种植于所述种植沟的与所述第一基质层相对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城市静态水体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岸坡上的插桩,多根所述插桩插入坡底且紧靠所述第三基质层,所述插桩、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国王小丽杨爱爱郭卉刘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