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贞专利>正文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125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较小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包括筒体、中心管、螺旋引流板、隔板组件及净化单元,筒体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筒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口,中心管与筒体的底部连接,螺旋引流板螺旋绕设于中心管并与中心管及筒体合围形成螺旋流道。螺旋流道被隔板组件分割,形成依序连通的一级过滤室、二级过滤室、净化室及缓冲室,一级过滤室的输入端与进水口连通,缓冲室的输出端与出水口连通。净化单元包括曝气装置、填料及负离子发生器,曝气装置及负离子发生器分别收容于中心管的内腔,曝气装置的输出端与一级过滤室连通,填料设置于二级过滤室,负离子发生器的输出端与净化室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标准,对水体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为保护生态环境及保障人类用水安全保驾护航,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污水处理作业一般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吸收及微生物转化等方法,通过污水处理设备清除水体中的杂质及有害微生物或化学药剂,来达到降低水体污染物,提升水质的目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设备,其将各类污水处理装置集成于一体,通过依序对污水进行杂质清除、杀菌灭活及有机物降解等作业,达到降低水体污染物的目的。然而,传统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复杂,零配件较多,增大了污水处理设备的装卸及清洗难度;再者,传统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各个净化室堆叠或并排设置,增大了污水处理设备的整体体积,增大了污水处理设备的储运难度,且不利于污水处理设备向小型化、轻型化方向的发展。专利技术内容基于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中心管、螺旋引流板、隔板组件及净化单元,/n所述筒体具有容置腔,所述筒体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筒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进水口用于与外部污水泵连通,所述出水口用于与外部储水池或用户端连通;/n所述中心管插设于所述容置腔并与所述筒体的底部连接,所述螺旋引流板螺旋绕设于所述中心管,所述螺旋引流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筒体的顶部及所述筒体的底部相抵接,所述螺旋引流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中心管的外表面及所述筒体的内表面相抵接并形成螺旋流道;/n所述隔板组件包括封堵板、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及第三过滤网,所述封堵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中心管、螺旋引流板、隔板组件及净化单元,
所述筒体具有容置腔,所述筒体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筒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进水口用于与外部污水泵连通,所述出水口用于与外部储水池或用户端连通;
所述中心管插设于所述容置腔并与所述筒体的底部连接,所述螺旋引流板螺旋绕设于所述中心管,所述螺旋引流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筒体的顶部及所述筒体的底部相抵接,所述螺旋引流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中心管的外表面及所述筒体的内表面相抵接并形成螺旋流道;
所述隔板组件包括封堵板、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及第三过滤网,所述封堵板设置于所述螺旋流道的底部并与所述螺旋流道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及所述第三过滤网依序收容于所述螺旋流道并分别与所述螺旋流道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封堵板、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及所述第三过滤网分隔所述螺旋流道形成一级过滤室、二级过滤室、净化室及缓冲室,所述一级过滤室的输入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一级过滤室、所述二级过滤室、所述净化室及所述缓冲室依序连通,所述缓冲室的输出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所述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填料、第二填料、曝气装置及负离子发生器,所述第一填料设置于所述一级过滤室,所述第二填料设置于所述二级过滤室,所述曝气装置及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分别收容于所述中心管的内腔,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用于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曝气装置的进气管连通,所述曝气装置的输出端穿设所述中心管并与所述净化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贞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