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贞专利>正文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125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较小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包括筒体、中心管、螺旋引流板、隔板组件及净化单元,筒体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筒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口,中心管与筒体的底部连接,螺旋引流板螺旋绕设于中心管并与中心管及筒体合围形成螺旋流道。螺旋流道被隔板组件分割,形成依序连通的一级过滤室、二级过滤室、净化室及缓冲室,一级过滤室的输入端与进水口连通,缓冲室的输出端与出水口连通。净化单元包括曝气装置、填料及负离子发生器,曝气装置及负离子发生器分别收容于中心管的内腔,曝气装置的输出端与一级过滤室连通,填料设置于二级过滤室,负离子发生器的输出端与净化室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标准,对水体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为保护生态环境及保障人类用水安全保驾护航,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污水处理作业一般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吸收及微生物转化等方法,通过污水处理设备清除水体中的杂质及有害微生物或化学药剂,来达到降低水体污染物,提升水质的目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设备,其将各类污水处理装置集成于一体,通过依序对污水进行杂质清除、杀菌灭活及有机物降解等作业,达到降低水体污染物的目的。然而,传统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复杂,零配件较多,增大了污水处理设备的装卸及清洗难度;再者,传统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各个净化室堆叠或并排设置,增大了污水处理设备的整体体积,增大了污水处理设备的储运难度,且不利于污水处理设备向小型化、轻型化方向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结构复杂、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筒体、中心管、螺旋引流板、隔板组件及净化单元,所述筒体具有容置腔,所述筒体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筒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进水口用于与外部污水泵连通,所述出水口用于与外部储水池或用户端连通。所述中心管插设于所述容置腔并与所述筒体的底部连接,所述螺旋引流板螺旋绕设于所述中心管,所述螺旋引流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筒体的顶部及所述筒体的底部相抵接,所述螺旋引流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中心管的外表面及所述筒体的内表面相抵接并形成螺旋流道。所述隔板组件包括封堵板、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及第三过滤网,所述封堵板设置于所述螺旋流道的底部并与所述螺旋流道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及所述第三过滤网依序收容于所述螺旋流道并分别与所述螺旋流道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封堵板、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及所述第三过滤网分隔所述螺旋流道形成一级过滤室、二级过滤室、净化室及缓冲室,所述一级过滤室的输入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一级过滤室、所述二级过滤室、所述净化室及所述缓冲室依序连通,所述缓冲室的输出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填料、第二填料、曝气装置及负离子发生器,所述第一填料设置于所述一级过滤室,所述第二填料设置于所述二级过滤室,所述曝气装置及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分别收容于所述中心管的内腔,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用于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曝气装置的进气管连通,所述曝气装置的输出端穿设所述中心管并与所述净化室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及所述第三过滤网的网孔直径依序减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及所述第三过滤网分别与所述中心管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及所述第三过滤网分别与所述中心管卡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引流板上邻近所述筒体内表面的一面设置有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贴附于所述螺旋引流板上靠近所述筒体的一面并与所述筒体相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包括筒身与筒盖,所述筒盖可拆卸盖合于所述筒身的顶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身的内表面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中心管插设于所述限位环并与所述限位环的内表面相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环的内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限位环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中心管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卡设于所述限位槽并与所述限位槽的内表面相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身的外表面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盖的中心部开设有通孔并设置有翻盖,所述通孔与所述中心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翻盖盖设于所述通孔。上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仅由筒体、中心管、螺旋引流板、隔板组件及相关净化单元组成,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在清洗设备时,可将中心管及螺旋引流板从筒体内移出,即可分别对各部件进行清洗,设备的装卸难度低,提升了设备的清洗效率;通过设置螺旋引流板,使螺旋引流板与中心管及筒体配合形成螺旋流道,在延长污水净化路径的同时,减小了筒体的体积,亦即,减小了污水处理设备的整体体积,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设备的储运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筒身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0,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0包括筒体100、中心管200、螺旋引流板300、隔板组件400及净化单元500,筒体100具有容置腔110,筒体100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120,筒体100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口130,进水口120与出水口130分别与容置腔110连通,进水口120用于与外部污水泵连通,出水口130用于与外部储水池或用户端连通。中心管200插设于容置腔110并与筒体100的底部连接,螺旋引流板300螺旋绕设于中心管200,螺旋引流板300的两端分别与筒体100的顶部及筒体100的底部相抵接,螺旋引流板300的两侧面分别与中心管200的外表面及筒体100的内表面相抵接并形成螺旋流道600。隔板组件400包括封堵板410、第一过滤网420、第二过滤网430及第三过滤网440,封堵板410设置于螺旋流道600的底部并与螺旋流道600的内表面相抵接,第一过滤网420、第二过滤网430及第三过滤网440依序收容于螺旋流道600并分别与螺旋流道600的内表面相抵接,封堵板410、第一过滤网420、第二过滤网430及第三过滤网440分别分隔螺旋流道600并依次形成一级过滤室610、二级过滤室620、净化室630及缓冲室640,一级过滤室610的输入端与进水口120连通,一级过滤室610、二级过滤室620、净化室630及缓冲室640依序连通,缓冲室640的输出端与出水口130连通。净化单元500包括第一填料510、第二填料520、曝气装置530及负离子发生器540,第一填料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中心管、螺旋引流板、隔板组件及净化单元,/n所述筒体具有容置腔,所述筒体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筒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进水口用于与外部污水泵连通,所述出水口用于与外部储水池或用户端连通;/n所述中心管插设于所述容置腔并与所述筒体的底部连接,所述螺旋引流板螺旋绕设于所述中心管,所述螺旋引流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筒体的顶部及所述筒体的底部相抵接,所述螺旋引流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中心管的外表面及所述筒体的内表面相抵接并形成螺旋流道;/n所述隔板组件包括封堵板、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及第三过滤网,所述封堵板设置于所述螺旋流道的底部并与所述螺旋流道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及所述第三过滤网依序收容于所述螺旋流道并分别与所述螺旋流道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封堵板、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及所述第三过滤网分隔所述螺旋流道形成一级过滤室、二级过滤室、净化室及缓冲室,所述一级过滤室的输入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一级过滤室、所述二级过滤室、所述净化室及所述缓冲室依序连通,所述缓冲室的输出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n所述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填料、第二填料、曝气装置及负离子发生器,所述第一填料设置于所述一级过滤室,所述第二填料设置于所述二级过滤室,所述曝气装置及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分别收容于所述中心管的内腔,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用于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曝气装置的进气管连通,所述曝气装置的输出端穿设所述中心管并与所述净化室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中心管、螺旋引流板、隔板组件及净化单元,
所述筒体具有容置腔,所述筒体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筒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进水口用于与外部污水泵连通,所述出水口用于与外部储水池或用户端连通;
所述中心管插设于所述容置腔并与所述筒体的底部连接,所述螺旋引流板螺旋绕设于所述中心管,所述螺旋引流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筒体的顶部及所述筒体的底部相抵接,所述螺旋引流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中心管的外表面及所述筒体的内表面相抵接并形成螺旋流道;
所述隔板组件包括封堵板、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及第三过滤网,所述封堵板设置于所述螺旋流道的底部并与所述螺旋流道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及所述第三过滤网依序收容于所述螺旋流道并分别与所述螺旋流道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封堵板、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及所述第三过滤网分隔所述螺旋流道形成一级过滤室、二级过滤室、净化室及缓冲室,所述一级过滤室的输入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一级过滤室、所述二级过滤室、所述净化室及所述缓冲室依序连通,所述缓冲室的输出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所述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填料、第二填料、曝气装置及负离子发生器,所述第一填料设置于所述一级过滤室,所述第二填料设置于所述二级过滤室,所述曝气装置及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分别收容于所述中心管的内腔,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用于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曝气装置的进气管连通,所述曝气装置的输出端穿设所述中心管并与所述净化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贞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