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队卫星系统星间气动外形差异在轨标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编队卫星系统星间气动外形差异在轨标定方法,属于编队卫星
技术介绍
随着编队卫星任务不断在轨成功应用以及应用任务复杂度、需求的持续提升,编队卫星系统控制任务将会面临着高控制精度、高控制精度稳定度以及长寿命等方面压力。近距离绕飞编队的控制精度影响因素复杂,主要包括测量敏感器的测量误差、动力学模型误差以及执行机构相关误差等。实际上,现有研究成果对于星间气动外形差异的影响往往在做出编队卫星多星外形一致的假定约束后作为小量而忽略。实际上,由于卫星在发射前往往处于收拢状态,卫星在轨运行实际气动外形无法像质量一样在发射入轨前精确获得,卫星气动外形往往是理论计算值。随着用户需求对编队控制精度以及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时,编队卫星之间星间气动外形差异的影响就变得不可忽略。编队卫星之间星间气动外形差异高精度标定能够为后续燃料均衡管理以及主辅星切换等在轨任务规划提供决策判据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缺少满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队卫星系统星间气动外形差异在轨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n(1)编队辅星根据星载GNSS接收机输出本星相对编队主星的实时测量信息,获取当前相对半长轴Δ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队卫星系统星间气动外形差异在轨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编队辅星根据星载GNSS接收机输出本星相对编队主星的实时测量信息,获取当前相对半长轴Δai,计算相对半长轴变化率K_Δai;
(2)地面系统连续采集编队卫星非编队控制时间段内每颗卫星下传的气瓶、推进剂贮箱的压力及温度实时测量数据,计算每颗卫星的燃料剩余量,并根据卫星发射前称重获取的卫星干质量,计算每颗卫星当前实际卫星质量;
(3)依据步骤(2)获取的每颗卫星当前实际卫星质量,计算第i个编队辅星相对编队主星的相对质量偏差绝对值;
(4)当第i个编队辅星与编队主星的相对质量偏差绝对值RMi小于阈值时,根据步骤(1)所得半长轴差值变化率K_Δai与步骤(2)所得编队主星实际质量,进行第i个编队辅星与编队主星之间星间气动外形标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队卫星系统星间气动外形差异在轨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半长轴差值变化率K_Δai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Δai为第i颗编队辅星半长轴与编队主星半长轴的差值;T为第i颗编队辅星当前星上时间;N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桦,刘美师,万亚斌,完备,王文妍,杜耀珂,王嘉轶,崔佳,龚腾上,王禹,贾艳胜,杨盛庆,朱郁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