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屏装置以及车载显示设备。双层屏装置与列车的控制装置电连接,包括壳体,具有容纳腔;第一显示屏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第二显示屏单元,为柔性屏,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单元上方;卷轴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用于收纳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以及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分别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屏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的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屏装置以及车载显示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屏装置以及车载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车载显示屏是人机操控过程中的主要载体,参与对整个列车的列控、牵引、制动、网络等系统的监控与控制。由于列车的系统非常复杂繁多,为了对列车系统监测万无一失,保障整个列车的运行安全,已经有很多厂家对车载显示屏采取了冗余设计,相当于在主显示屏旁边增加了一块副显示屏,降低因显示屏故障而造成的对列车系统监控漏失的风险。但是驾驶室操纵台各种功能的显示屏非常多,使得驾驶室操纵台的安装面积受到了限制,为了保证驾驶室操纵台的正常运行,无法保证每个系统功能都安装冗余的副显示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在有限的安装面积内安装冗余屏的双层屏装置以及车载显示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屏装置,与列车的控制装置电连接,包括:壳体,具有容纳腔;第一显示屏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第二显示屏单元,为柔性屏,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单元上方;卷轴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用于收纳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以及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分别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屏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的显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轴组件包括:电机罩壳,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的外部,用于收纳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以及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罩壳的容纳腔内,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的一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的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轴组件还包括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的两侧,用于引导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的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包括用于启动所述卷轴组件的启动按钮以及用于切换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一显示屏单元、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连接的开关按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屏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柔性屏或者发光二极管柔性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屏的厚度为0.1mm-2mm。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屏单元包括显示屏主板以及与所述显示屏主板电连接的第一显示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设备,包括:承载基体;双层屏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基体上;控制装置,与所述双层屏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双层屏装置的显示,其中,所述双层屏装置为权利要求上述的双层屏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仅占用一台显示屏的面积且能拥有一块备用显示屏,且可以在显示屏出现故障后,快速收拢显示屏并启用备用显示屏且不损失数据,使得人机界面持续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双层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显示屏单元收拢后的双层屏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卷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设备,包括承载基体、双层屏装置和控制装置。承载基体用于将车载显示设备固定在列车上。双层屏装置100通过螺栓11固定设置在承载基体上。在本实施例中,螺栓11共有4个,分别设置在双层屏装置100的四个角落,双层屏装置100的螺栓孔为贯穿孔。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双层屏装置100与列车的控制装置电连接。双层屏装置100具有壳体10、第一显示屏单元60、第二显示屏单元20、卷轴组件30和处理单元50。壳体10具有容纳腔,可以容纳第一显示屏单元60。第一显示屏单元60设置在壳体10上,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10的容纳腔内的第一显示屏主板以及与显示屏主板电连接的第一显示屏;也可以仅包括第一显示屏,第一显示屏根据处理单元50的处理信号进行显示。第一显示屏单元60可以为电阻触摸屏、电容触摸屏、超声波触摸屏和红外线触摸屏中的任意一种。第一显示屏主板电路的额定电压可以为5V/12V,第一显示屏单元60还可以包括5V/12V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的另一端则接在控制装置上,控制装置提供的电力可以为24V~110V电源。处理单元50由CPU、显示芯片、内存等至少一个组成。第一显示屏单元6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0上,也可以通过卡合固定在壳体10上。第二显示屏单元20为柔性屏,设置在壳体10的外侧,位于第一显示屏单元60上方,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10的外侧的第二显示屏主板以及与显示屏主板电连接的第二显示屏;也可以仅包括第二显示屏,第二显示屏根据处理单元50的处理信号进行显示。第二显示屏单元20可以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柔性屏或者发光二极管柔性屏,柔性屏的厚度可以为0.1mm-2mm。第二显示屏单元2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显示屏的结构完全一样,也可以存在差异,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单元60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的第一显示屏主板以及与显示屏主板电连接的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单元20可以仅包括第二显示屏。卷轴组件30设置在壳体10的外侧,用于收纳第二显示屏单元2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卷轴组件30可包括:电机罩壳31和电机32。该电机罩壳31设置在第二显示屏单元20的外部,用于收纳第二显示屏单元20。该电机32设置在电机罩壳31的容纳腔内,输出轴与第二显示屏单元20的一侧连接,用于控制第二显示屏单元20的转动。处理单元50设置在壳体10的容纳腔内,可以根据控制装置输入的电信号控制第一显示屏单元60或第二显示屏单元20,可以是数据处理芯片或单片机等。该处理单元50与第一显示屏单元60和第二显示屏单元20分别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显示屏单元和第二显示屏单元20的显示。控制装置设置在承载基体上,该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多个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以通过设置在壳体10上的电线与双层屏装置100中的各电子器件电连接,用于控制双层屏装置100的显示。当双层屏装置100中的第二显示屏单元20出现故障时,启动卷轴组件30,卷轴组件30可以将第二显示屏单元20收纳在电机罩壳31中,并同时启用第一显示屏单元60。上述车载显示设备和双层屏装置仅占用一台显示屏的面积且能拥有一块备用显示屏,且可以在显示屏出现故障后,快速收拢显示屏并启用备用显示屏且不损失数据,使得人机界面持续工作。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卷轴组件30还可包括导轨34,设置在第二显示屏单元的两侧,用于引导第二显示屏单元20的运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卷轴组件30还可包括电机支架33,设置在电机32的两端,用于固定电机32。上述卷轴组件30包括导轨34,可以防止第二显示屏单元20转动时的位置偏移,从而可以避免对用户造成伤害。通过电机支架对电机进行固定,可以加强电机的稳定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双层屏装置100,还可包括切换组件,该切换组件包括用于启动卷轴组件30的启动按钮41以及用于切换处理单元50和第一显示屏单元60、第二显示屏单元20连接的开关按钮42。该启动按钮4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屏装置,与列车的控制装置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具有容纳腔;/n第一显示屏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上;/n第二显示屏单元,为柔性屏,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单元上方;/n卷轴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用于收纳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以及/n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分别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屏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的显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屏装置,与列车的控制装置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容纳腔;
第一显示屏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第二显示屏单元,为柔性屏,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单元上方;
卷轴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用于收纳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以及
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分别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屏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的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组件包括:
电机罩壳,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的外部,用于收纳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以及
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罩壳的容纳腔内,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的一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组件还包括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屏单元的两侧,用于引导所述第二显示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其锋,陈浩,秦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道麒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