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等静压设备的隔热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785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等静压设备的隔热屏装置,属于热等静压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等静压设备的隔热屏空间容积小,单位时间工装处理量少等问题。一种热等静压设备隔热屏装置,包括发热体、隔热层和力传导部件;发热体设置于隔热屏的内侧;隔热层设置于发热体外部;力传导部件设于隔热屏的上表面,力传导部件的上端面与热等静压设备的上塞的下表面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增大隔热屏空间容积,增加单位时间热等静压装置处理量,并有效保证热等静压设备稳定性和生产工艺的可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等静压设备的隔热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等静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热等静压设备的隔热屏装置。
技术介绍
热等静压技术由于其自身的工艺优越性,已不单单是粉末冶金近净成形的专用技术,逐步扩大为铸件致密化处理、异种材料连接和复杂异形件制造等多个生产领域。隔热屏是热等静压设备中的隔热装置。其主要作用有以下3点:(1)通过其自身多层绝热材料对其内部工作空间保温;(2)隔热屏内部装有发热体结构,用于对工作空间加热升温;(3)隔热屏内部不同位置安装多组测温装置,对工作空间各位置实时温度监控。生产时通过升降机构先将装料工装置于热等静压设备腔室内,再将隔热屏罩在装料工装外,最后盖上带有密封装置的上塞。目前热等静压处理市场处于供不应求阶段,每台热等静压设备投产建成后其腔室的空间即固定,在设备数量有限条件下,增大隔热屏内的有效工作空间和优化单炉生产节拍是最有效提升热等静压设备产能的方法。热等静压设备升温过程中,隔热屏内外的热传导和气体流通形成类似孔明灯结构。随着隔热屏内部温度升高,隔热屏内外温差增加,内部气体流到隔热屏外部后迅速冷却导致隔热屏内外产生压力差。当隔热屏内部升温速率过快,隔热屏内产生的浮力超过隔热屏自身重力时,呈倒杯状的隔热屏会有轻微上浮或倾斜,为保证隔热屏不上浮,需维持一个较低的升温速率,但较低的升温速率不仅影响热等静压处理效果,还会导致升温时间延长,设备整体生产节拍加长。目前国内热等静压设备热处理市场属于供不应求阶段,延长生产节拍而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不容小觑。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热等静压设备隔热屏,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以下问题之一:(1)热等静压设备中隔热屏空间容积小,单位时间工装处理量少;(2)增大隔热屏中升温速率时,升温速率过快可能导致隔热屏上浮,从而导致测温信号丢失,工艺失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热等静压设备的隔热屏装置,包括发热体、隔热层和力传导部件;发热体设置于隔热屏的内侧;隔热层设置于发热体外部;力传导部件设于隔热屏的上表面,力传导部件的上端面与热等静压设备的上塞的下表面接触。进一步地,发热体为鸟笼状,发热体材质为钨钼合金;进一步地,隔热层沿远离发热体的方向,基材上依次设置有多层钼合金层和不锈钢层;隔热层各层之间填充纤维结构或颗粒状氧化锆。进一步地,力传导部件包括支撑柱、弹簧与安装座;弹簧通过安装座安装在隔热屏上表面,安装座焊接在隔热屏上表面,安装座内插有支撑柱;弹簧上端通过支撑柱上端限位,并增大与上塞的接触面积,支撑柱上端面与热等静压设备的上塞接触。进一步地,安装座为下端带有凸延的套筒结构,弹簧安装在套筒内,弹簧的外径与套筒的内径相同,支撑柱下端插入弹簧内。进一步地,安装座为下端带有凸延的套筒结构,弹簧套在套筒外,弹簧的内径与套筒的外径相同,支撑柱插入套筒内。进一步地,支撑柱为T字型结构,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弹簧的上端通过T字型的支撑柱水平段的下表面进行限位。进一步地,T字型支撑柱的水平段的宽度大于安装座的上端的宽度,T字型支撑柱的竖直段的高度小于安装座的高度。进一步地,弹簧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安装座的高度。进一步地,装配状态下,力传导装置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支撑柱的上表面与上塞的下表面抵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1、为了保证和提高隔热屏的加热、保温和抗压能力,本专利技术热等静压设备的隔热屏装置对发热体的材料和结构进行改进,发热体采用鸟笼状,采用钨钼合金材料制作成发热体的钨钼合金杆,并对钨钼合金杆的形状进行了特殊设计,以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加热能力。2、为了保证和提高隔热屏的保温和抗压能力,本专利技术热等静压设备的隔热屏装置中,将发热体设置于隔热屏的内壁,在隔热屏与发热体之间设置隔热层,并对隔热层的结构和材料进行了设计,隔热层沿远离发热体的方向,基材上依次设置有多层钼合金隔热层,钼合金层最靠近发热体,隔热层各层之间填充纤维结构或颗粒状氧化锆,通过填充物降低隔热层之间的热传导,进一步提高隔热屏的保温和抗高温能力。隔热层最外侧为不锈钢材料,保证了隔热屏的抗压能力。隔热层的多层设置可实现耐受热等静压设备工作时的高压,实现隔热层的保温隔热能力。3、为了解决热等静压装置升温过程中,隔热屏上浮带来的热电偶连接不稳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隔热屏上表面设置了力传导部件,力传导部件包括弹簧、支撑柱与安装座;力传导部件设于热等静压设备的上塞与隔热屏的间隙中;装配状态下,力传导部件弹簧呈压缩状态,力传导部件给隔热屏一个向下的力,控制隔热屏不致上浮,保证隔热屏下端热电偶公头与隔热垫上的热电偶母头连接,实现实时监测热等静压设备工作腔内温度,保证生产工艺可控。4、本专利技术在隔热屏上表面设有多组力传导部件,多组力传导部件均匀分布在隔热屏上表面上的两个以上的同心圆上,力传导部件在隔热屏上表面分布的两个以上的同心圆分为内圈与外圈。通过内圈和外圈力传导部件均匀分布,隔热屏上表面均匀受力,保证隔热屏不会发生上浮或倾斜,防止发生打弧现象,增加热等静压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热等静压设备稳定性。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力传导部件,力传导部件装配在隔热屏上方,对设备内的气体流通不产生影响,保证气体流通顺畅,保证热等静压工艺效果,实现热等静压设备内良好的加热与冷却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多组力传导部件在隔热屏上,可设为两圈,内圈与外圈,内圈与外圈的力传导部件周向均匀分布于隔热屏上表面。外圈力传导部件的数量大于内圈力传导部件的数量。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力传导部件,安装座焊接在隔热屏上表面。通过安装座将弹簧支撑柱固定于隔热屏的上表面,一次安装,永久使用,不会给热等静压处理增加生产工序。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隔热屏装置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能力和抗高压能力,能够满足隔热屏厚度减小时的保温隔热和抗压要求,从而能够满足减小隔热屏厚度、增大隔热屏空间容积的需求,增加单位时间热等静压装置处理量,降低生产成本,并能够通过热传导部件的设置保证隔热屏不会发生上浮或倾斜,防止发生打弧现象,增加热等静压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热等静压设备稳定性和生产工艺的可控性。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本专利技术热等静压设备局部简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力传导部件力传导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力传导部件力传导结构与隔热屏位置关系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力传导部件力传导结构与隔热屏位置关系主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塞;2-外壁;3-隔热屏;4-侧壁加热装置;5-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等静压设备的隔热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屏装置包括发热体、隔热层和力传导部件;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隔热屏的内侧;所述隔热层设置于所述发热体外部;所述力传导部件设于所述隔热屏的上表面,所述力传导部件的上端面与热等静压设备的上塞的下表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等静压设备的隔热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屏装置包括发热体、隔热层和力传导部件;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隔热屏的内侧;所述隔热层设置于所述发热体外部;所述力传导部件设于所述隔热屏的上表面,所述力传导部件的上端面与热等静压设备的上塞的下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等静压设备的隔热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鸟笼状,发热体材质为钨钼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等静压设备的隔热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沿远离发热体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多层钼合金层和不锈钢层;所述隔热层各层之间填充纤维结构或颗粒状氧化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等静压设备的隔热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导部件包括支撑柱、弹簧与安装座;所述弹簧通过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支撑柱安装在所述隔热屏上表面,所述安装座为套筒结构,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隔热屏上表面,所述支撑柱插入所述安装座内,所述支撑柱的上端面与热等静压设备的上塞的下表面抵接;所述弹簧的上端通过所述支撑柱上端限位,所述弹簧的下端通过套筒底端或隔热屏上表面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等静压设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立达陈硕莫寒胡雷李好峰石志敏翟一多刘元伟
申请(专利权)人:钢研昊普科技有限公司涿州钢研昊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