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志浩专利>正文

气体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775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处理装置,具有由壳体围构形成的空腔、以及设置于空腔内的过滤单元。该装置壳体的两端分设有供气体进出空腔的入气口和排气口,过滤单元被驱动旋转地分隔于入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空腔内未满地盛装有处理液,过滤单元部分地冲刷于处理液中;于处理液的液面上方,形成供气体流经的通道;气体于流经途中,穿越浸湿有处理液的过滤单元;因过滤单元的拦截和/或处理液的作用,而构成对气体内有害物质的去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体处理装置,可以延长气体处理装置中的滤材寿命,从而降低气体处理净化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处理净化
,特别涉及一种气体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伴随社会工业的发展,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对大气的影响日趋严重,因此,各国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各类废气、尾气的排放要求不断提高;无论是工厂或餐饮行业的废气,还是汽车尾气,均需要首先对排放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气体进行处理,达到一定指标要求后,才准予排放到大气中。在一些对空气洁净度要求较高的特定行业或环境,还需要对空气进行更高要求的净化处理,才能满足使用的要求。因此,气体处理净化技术被深入研发并广泛应用。在现有的气体处理设备中,仍主要基于过滤装置,如滤网、滤芯、过滤棉等对经过的气体进行拦截过滤,或是通过水液的喷淋进行除尘。喷淋除尘需要耗费大量的水、且产生较多的污水;采用过滤装置则需要定期冲洗或更换滤材,滤材耗费造成装置的运行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气体处理装置,以延长气体处理装置中的滤材寿命,从而降低气体处理净化的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体处理装置,具有由壳体围构形成的空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过滤单元,所述壳体的两端分设有供气体进出所述空腔的入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过滤单元被驱动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入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所述空腔内盛装有处理液,以构成所述过滤单元部分地浸入于所述处理液中;于所述处理液的液面上方,形成供所述气体流经的通道;所述气体于流经途中,穿越附带有所述处理液的所述过滤单元。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单元为回转体,于所述过滤单元所在处的所述空腔具有供所述过滤单元于所述空腔内密封转动的空间。进一步的,处理液的液面位于过滤单元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进一步的,过滤单元包括边框,以及若干层布设于边框之中、呈薄壁状的过滤体。进一步的,过滤单元布设有一层过滤体,过滤体呈迎着气体的流向凸起的曲面状。进一步的,过滤单元上间隔地布设有多层过滤体,并于各过滤体之间填充有可作用于气体的填料。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体为多孔过滤结构体或吸附体。进一步的,沿气体的流向,于空腔内顺次地间隔设置有多个过滤单元,且各过滤单元上的过滤体的孔隙顺次地由大到小。进一步的,壳体的底部构造有与空腔连通、并逆着气体的流向下倾的沉降槽;由处理液捕捉或反应生成的沉降物经沉降槽滑移至沉降槽的末端,并可经开设于末端的排泄口排出。进一步的,壳体的上部开设有填充口,且于壳体上设有可对空腔内的处理液构成监测的液位检测装置;处理液可因应空腔内的液面变化由填充口适量补入,而可构成空腔内液位的保持。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在壳体内的空腔中盛装部分的处理液,过滤单元被部分浸泡并旋转地安装在壳体内;气体流经过滤单元时,气体中的粉尘可因过滤单元的拦截和处理液的附着而被去除,气体中的有害气体也可被适配的处理液反应或溶解吸收;被拦截的粉尘或吸收的物质还可被冲刷入处理液而离开过滤单元;使得气体处理装置不仅具备较好的气体处理效果,且过滤单元中的滤材因及时的冲洗而寿命延长,从而有利于气体处理净化成本的节降。(2)空腔和过滤单元采用回转体状,利于过滤单元的旋转布置,可使过滤单元很好地将空腔分隔开来,从而为气体的流通过滤创造良好的条件。(3)处理液的液面保持在过滤单元的轴线以上,可确保对过滤单元的全部浸湿。(4)采用一或两层的过滤体过滤,即可达到预定的过滤效果,也利于过滤体在边框上的安装及过滤体的冲刷。(5)采用曲面结构的过滤体,可借助离心力将附着在过滤体上的固态杂质甩出,有助于过滤体的清洁。(6)采用两层过滤体,并加装活性炭等特定的填料,可对气体中的特定成分起到反应或吸收的效果,从而增强气体处理装置的处理性能。(7)采用滤网,便于配备,且具备适合冲刷清洁、耐用性高等特点。(8)顺次设置多个过滤单元,可根据气体中有害物质的成分、粉尘粒径的大小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设置各种滤除功能的过滤单元,从而提升气体处理装置的气体处理性能和适用性。(9)在壳体底部构造沉降槽,可积存并滑出处理液中悬浮或反应生成并慢慢沉降的固态物质,从而改善处理液的清澈度。(10)在壳体上加设液位检测装置,当排泄口排出固态物质时带走液体从而造成空腔内液位下降时,可通过填充口实时补入空腔,从而保持处理液的液面高度,并为处理液的置换或循环使用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装置处理性能的保持。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于另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气体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A所示部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所示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00-下壳体,101-入气端侧板,102-排气端侧板,103-沉降槽,104-封装翻边,105-紧固螺栓,106-入气口,1061-挡水罩,107-补气孔,108-排气口,109-隔仓板,110-上壳体,120-填充口,121-第一填充口,122-第二填充口,130-积废仓,131-第一积废仓,132-第二积废仓,133-第一排泄口,134-第二排泄口,135-积废腔,136-封堵部件,137-回液孔,138-回液口,140-容料筐,141-第一容料筐,142-第二容料筐,143-填料盒,1430-料腔,1431-承托翻边,1432-避让部,1433-通孔,144-透孔,150-喷头;2-过滤单元,200-过滤体,201-边框,202-支撑架,203-转轴,204-电机,205-轴承,206-轴封,207-密封体,21-第一过滤单元,22-第二过滤单元,23-第三过滤单元,24-第四过滤单元。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涉及到的左、右、上、下等方位名词,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基于图示状态下的用语,不应理解为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结构的限定;提到的第一、第二、第三等也均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气体处理装置,可以延长气体处理装置中的滤材寿命,从而降低气体处理净化的成本。该气体处理装置,具有由壳体围构形成的空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过滤单元,所述壳体的两端分设有供气体进出所述空腔的入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过滤单元被驱动旋转地分隔于所述入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所述空腔内未满地盛装有处理液,所述过滤单元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处理装置,具有由壳体(1)围构形成的空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过滤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设有供气体进出所述空腔的入气口(106)和排气口(108),所述过滤单元(2)被驱动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入气口(106)和所述排气口(108)之间;所述空腔内盛装有处理液,以构成所述过滤单元(2)部分地浸入于所述处理液中;于所述处理液的液面上方,形成供所述气体流经的通道;所述气体于流经途中,穿越附带有所述处理液的所述过滤单元(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处理装置,具有由壳体(1)围构形成的空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过滤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设有供气体进出所述空腔的入气口(106)和排气口(108),所述过滤单元(2)被驱动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入气口(106)和所述排气口(108)之间;所述空腔内盛装有处理液,以构成所述过滤单元(2)部分地浸入于所述处理液中;于所述处理液的液面上方,形成供所述气体流经的通道;所述气体于流经途中,穿越附带有所述处理液的所述过滤单元(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2)为回转体,于所述过滤单元(2)所在处的所述空腔具有供所述过滤单元(2)于所述空腔内密封转动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液的液面位于所述过滤单元(2)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2)包括边框(201),以及若干层布设于所述边框(201)之中、呈薄壁状的过滤体(2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2)布设有一层所述过滤体(200),所述过滤体(200)呈迎着所述气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浩
申请(专利权)人:马志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