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行为学模型的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7441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脑机接口行为学模型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操作性行为阶段和意念控制阶段。训练小鼠在不同的时间段通过特定的行为获得奖赏,完成脑机接口行为学模型的构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构建方法成功率高,模型稳定,为脑机接口学习提供了新的研究载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脑机接口行为学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脑机接口
,特别是涉及脑机接口行为学模型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脑机接口(brain-machineinterfaces,BMI)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与控制通道,实现大脑与外界的直接交互,该技术不依赖于常规的脊髓/外周神经肌肉系统。1969年Fetz,E.E检测皮层神经元的活性,通过操作性条件强化导致皮层神经元放电增加构建volitionalcontrol。1999年通过检测并解码大鼠皮层M1神经元利用M1皮层神经元的电信号控制外部机械臂获得奖赏,建立真正的大脑与外界的直接交互。过去的十几年,利用大鼠、小鼠、非人灵长类动物和瘫痪的病人进行脑机接口的研究蓬勃发展,利用实时控制外部的设备,在小鼠、类人猿、瘫痪病人成功控制神经义肢,而且脑机接口的临床预实验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虽然目前研究已经在信号检测、信号解码和BMI学习的反馈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极大地提高BMI的学习,但是机器和脑的交互不仅仅是恢复断开的连接,而且涉及到神经义肢的学习和神经适应。控制和使用神经义肢控制并不能接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脑机接口行为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操作性行为阶段:训练小鼠在提示出现后的T1内通过操作性行为获得奖赏,成功获得奖赏的操作性行为的次数为N次,同时,分别记录所述N次操作性行为发生时,小鼠M1皮层神经元的钙信号F

【技术特征摘要】
1.脑机接口行为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操作性行为阶段:训练小鼠在提示出现后的T1内通过操作性行为获得奖赏,成功获得奖赏的操作性行为的次数为N次,同时,分别记录所述N次操作性行为发生时,小鼠M1皮层神经元的钙信号F1值,将所述提示出现时小鼠M1皮层神经元的钙信号记为F0,计算所述钙信号的变化率(F1-F0)/F0的平均值,将所述平均值设定为域值;
意念控制阶段:训练小鼠在所述提示出现后的T2内通过意念控制小鼠M1皮层神经元的钙信号,记录所述T2内的小鼠M1皮层神经元的钙信号F2值,待钙信号的变化率(F2-F0)/F0超过所述域值,小鼠获得奖赏,记为一次成功的试验,统计小鼠在每天试验中的成功率,并记录每天完成M次成功的试验所需总时间;
以每天试验中的所述成功率和所述完成M次成功的试验所需总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完成所述脑机接口行为学模型的构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1内为所述提示出现后的0-30s或0-20s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2内为所述提示出现后的0-30s或0-20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江帆张莉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