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压电接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7163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包括底座、导电针、导电针座、导电板、绝缘隔板以及绝缘隔环,所述导电板一端与所述导电针或所述导电针座连接,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绝缘隔环上并与所述绝缘隔板交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增加了绝缘隔环,所述导电板通过所述绝缘隔环与所述底座隔离开;此外,所述绝缘隔环填充了导电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间隙,消除了配合间隙导致的导电板之间存在空气击穿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电接点装置的耐压性能,解决了在强电压情况下容易造成导电板之间击穿的问题,保障了电接点装置工作的电力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压电接点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
技术介绍
SF6(六氟化硫)气体密度电接点装置广泛应用于气体密度继电器中,是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的关键元器件,其功能是按照设定的气体密度值发出信号,在设定过程中,分为一接点、二接点与三接点,可分别发出报警或者闭锁的接点连接信号。在电气技术要求中,不同线路之间应存在一定的绝缘性,现有国家电网对气体密度继电器的电气技术要求是2000V/min工频耐压,而气体密度继电器是否能满足这个要求,主要取决于电接点装置的耐压性能和绝缘性能。一般的,电接点装置包括底座、导电针、导电针座、多个导电板以及多个绝缘隔板,所述导电板一端与所述导电针或所述导电针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绝缘隔板交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接点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采用模具注塑一体成型,由于制作工艺的问题,底座1容易存在尺寸误差,而底座1的尺寸误差会导致多个导电板2与底座1之间存在配合间隙3,配合间隙3则会导致多个导电板2之间存在空气击穿的风险,从而降低了电接点装置的耐压性能。由上可知,虽然现有的电接点装置通常能满足常温常压下基本的耐压要求,但是气体密度继电器的安装地点和工况有很大差异,安装在户外的气体密度继电器可能在雷雨天受到雷击等强电压而损坏,而现有的电接点装置的耐压性能很难满足雷雨天气等特殊环境下的耐压要求,在雷雨天气等强电压情况下容易造成导电板之间击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以解决常规电接点装置存在配合间隙导致耐压性能不够,在强电压情况下容易造成导电板之间击穿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包括底座、导电针、导电针座、导电板、绝缘隔板以及绝缘隔环,所述导电板一端与所述导电针或所述导电针座连接,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绝缘隔环上并与所述绝缘隔板交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可选的,所述绝缘隔环设置在所述绝缘隔板的正面并与所述绝缘隔板一体成型。可选的,所述绝缘隔板的背面设有凹陷环,所述凹陷环的尺寸与所述绝缘隔环的尺寸相同。可选的,所述绝缘隔板的背面还设有限位边缘。可选的,所述绝缘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绝缘隔板的尺寸不完全相同。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和所述绝缘隔板上均设有内孔,所述内孔贯穿所述导电板和所述绝缘隔板的厚度方向。可选的,所述导电针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电针的前端均设有金属触点,所述导电针通过轴及轴承组件与所述导电板连接。可选的,所述金属触点的接触面为平面。可选的,所述导电针座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电针座的前端均设有金属接点,所述导电针座通过轴及轴承组件与所述导电板相连。可选的,所述金属接点的接触面为平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中,包括底座、导电针、导电针座、导电板、绝缘隔板以及绝缘隔环,所述导电板一端与所述导电针或所述导电针座连接,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绝缘隔环上并与所述绝缘隔板交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本技术提供的耐压电接点装置增加了绝缘隔环,所述导电板通过所述绝缘隔环与所述底座隔离开;此外,所述绝缘隔环填充了导电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间隙,消除了配合间隙导致的导电板之间存在空气击穿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电接点装置的耐压性能,解决了在强电压情况下容易造成导电板之间击穿的问题,保障了电接点装置工作的电力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接点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板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绝缘隔板的正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绝缘隔板的背面示意图;图中所示的标号说明:1-底座;2-导电板;3-配合间隙;10-底座;11-底板;12-圆柱支架;20-导电板;21-引线端子;30-绝缘隔板;31-绝缘隔环;32-凹陷圆环;33-限位边缘;40-导电针;41-金属触点;50-导电针座;51-金属接点;60-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正视图,图4为沿图2对称轴的剖面图。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耐压电接点装置包括底座10、多个导电板20(本实施例中是4个导电板20)、两个导电针40、两个导电针座50、多个绝缘隔板30以及多个绝缘隔环31。具体的,所述底座10由一个底板11和两个圆柱支架12构成,两个所述圆柱支架12固定在所述底板11上,所述导电板20和绝缘隔板30均设有两个内孔60,所述导电板20设有内孔60的一端套接在绝缘隔环31上并与所述绝缘隔板30通过内孔60交替安装在底座10的两个支架上,所述导电板20的另一端连接导电针40或导电针座50,其中,位于底座10上方的两个导电板20与两个导电针座50连接,位于底座10下方的两个导电板20与两个导电针40连接。如图4所示,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耐压电接点装置包括绝缘隔环31,绝缘隔环31用以隔绝导电板20与底座10,可防止导电板20的内孔60处与底座10之间存在配合间隙。所述绝缘隔环31为一圆环结构,其中,绝缘隔环31的外直径与导电板20的内孔60的直径相同,绝缘隔环31的内直径与绝缘隔板30的内孔60直径相同。所述导电板20通过内孔60套接在绝缘隔环31上并与绝缘隔板30连接,导电板20的内孔60处通过绝缘隔环31与底座10隔离开,从而使导电板20的内孔60处被绝缘隔环31完全包围,使各导电板20的内孔60处完全隔绝。另外,绝缘隔环31填充了导电板20与底座10之间存在的配合间隙,配合间隙中的空气被绝缘隔环31所代替,且绝缘隔环31的耐压性能比空气的耐压性能要好,消除了导电板20之间可能存在的空气击穿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电接点装置的耐压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隔环31与所述绝缘隔板30由同种绝缘材料构成,所述绝缘隔环31与绝缘隔板30的作用都是绝缘隔离相邻的导电板20,同种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隔板30与绝缘隔环31绝缘性能相同,在制作时,绝缘隔环31与绝缘隔板3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如此可使得绝缘隔板30和绝缘隔环31制作更加方便简单。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绝缘隔板的正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两个绝缘隔环31分别设置在绝缘隔板30的两个内孔60的上方并与绝缘隔板一体成型。由于绝缘隔环31的尺寸较小,容易丢失,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导电针、导电针座、导电板、绝缘隔板以及绝缘隔环,所述导电板一端与所述导电针或所述导电针座连接,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绝缘隔环上并与所述绝缘隔板交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导电针、导电针座、导电板、绝缘隔板以及绝缘隔环,所述导电板一端与所述导电针或所述导电针座连接,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绝缘隔环上并与所述绝缘隔板交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电接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环设置在所述绝缘隔板的正面并与所述绝缘隔板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电接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板的背面设有凹陷环,所述凹陷环的尺寸与所述绝缘隔环的尺寸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压电接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板的背面还设有限位边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电接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绝缘隔板的尺寸不完全相同。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象山科博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