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双层母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135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上下双层母排,包括上铜排、下铜排;上铜排接线端、下铜排接线端;第一不锈钢螺母、第二不锈钢螺母和注塑绝缘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设计使其实现能采用注塑的方式在上铜排、下铜排的外表,及上、下铜排之间均注塑上一层注塑绝缘层,使上铜排和下铜排实现能分别与外界绝缘,且其绝缘效果好;其又通过在上铜排左右两端的上面分别设置有上铜排接线端和在下铜排的左右两端的上面分别设置有下铜排接线端,并在上铜排接线端的上面设置有第一不锈钢螺母和在下铜排接线端的上面设置有第二不锈钢螺母,使其分别通过第一不锈钢螺母和第二不锈钢螺母能快捷地与外接线进行固定连接,其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双层母排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下双层母排。
技术介绍
传统对双层母排的绝缘处理是通过采用不同层的绝缘层进行压合后来实现将铜排包裹起来的,由于传统结构的双层母排需要不同的绝缘层压合才能实现对其进行绝缘包裹,而对不同的绝缘层进行压合的工序十分麻烦,导致其具有生产效率低和生产成本高的不足,且传统的双层母排的上铜排和下铜排由于没有设置有绝缘层及由于其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不科学合理,导致其的绝缘效果不理想,其不便于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下双层母排,其整体的结构设计使其实现能采用注塑的方式在由上铜排与下铜排之间,及在上铜排与下铜排的外表注塑上一层注塑绝缘层,使上铜排和下铜排实现能分别与外界绝缘,且其绝缘效果好,使用更加方便、快捷。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上下双层母排,包括上铜排和下铜排,上铜排与下铜排之间设置有一层能对上铜排和下铜排之间起绝缘保护作用的注塑绝缘层,上铜排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上铜排接线端,每个上铜排接线端的上部设置有方便固定外接线的第一不锈钢螺母;下铜排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下铜排接线端,每个下铜排接线端的上部设置有方便固定外接线的第二不锈钢螺母;将上铜排和下铜排共同注塑于其内也设置有能使其与外界实现绝缘的注塑绝缘层。作为优选,所述上铜排的长度设置为大于下铜排的长度。作为优选,位于上铜排与下铜排之间的所述注塑绝缘层的长度设置为大于上铜排的长度,位于上铜排与下铜排之间的所述注塑绝缘层的长度设置为小于下铜排的长度。作为优选,所述下铜排左右两端的高度设置为大于下铜排中部的高度,上铜排、下铜排和位于上铜排与下铜排之间的注塑绝缘层的上述长度和高度的设计使上铜排和下铜排通过位于其之间的注塑绝缘层能独立与外界绝缘,以确保其的绝缘效果好,从而解决传统结构的双层母排的绝缘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上铜排接线端与上铜排为垂直设置,所述下铜排接线端与下铜排为垂直设置。本技术的一种上下双层母排,包括上铜排、下铜排、上铜排接线端、下铜排接线端、第一不锈钢螺母、第二不锈钢螺母和注塑绝缘层。本技术通过科学合理地在上铜排和下铜排之间设置有一层注塑绝缘层,该注塑绝缘层能对上铜排与下铜排之间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以确保上铜排与下铜排之间的绝缘效果好;此外,其又通过在上铜排与下铜排的外表也注塑上一层注塑绝缘层,该注塑绝缘层不但解决了传统的双层母排需要采用不同的多层绝缘层压合才能实现将其包裹起来,其还使上铜排和下铜排能分别与外界实现绝缘,且绝缘效果好,并使其整体的制作工序变得更为简单,从而使其能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其又通过在上铜排左右两端的上面分别设置有上铜排接线端,并在每个上铜排接线端的上面设置有第一不锈钢螺母,使每个上铜排接线端通过第一不锈钢螺母能将与之连接的外接线固定;同理,其又通过在下铜排左右两端的上面分别设置有下铜排接线端,并在每个下铜排接线端的上面设置有第二不锈钢螺母,使每个下铜排接线端通过第二不锈钢螺母能将与之连接的外接线固定,上铜排接线端、第一不锈钢螺母、第二不锈钢螺母和下铜排接线端的配套使用使其不但实现能方便连接外接线,其还实现能对外接线进行快捷组装连接,以确保其连接组装效率高,其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上下双层母排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上下双层母排,包括上铜排1和下铜排2,上铜排1与下铜排2之间注塑有一层注塑绝缘层3,上铜排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上铜排接线端4,每个上铜排接线端4的上部设置有第一不锈钢螺母41;下铜排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下铜排接线端5,每个下铜排接线端5的上部设置有方便固定外接线的第二不锈钢螺母51;将上铜排1和下铜排2共同注塑于其内也设置有注塑绝缘层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上铜排1的长度设置为大于下铜排2的长度。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位于上铜排1与下铜排2之间的所述注塑绝缘层3的长度设置为大于上铜排1的长度,位于上铜排1与下铜排2之间的所述注塑绝缘层3的长度设置为小于下铜排2的长度。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下铜排2左右两端的高度设置为大于下铜排2中部的高度。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上铜排接线端4与上铜排1为垂直设置,所述下铜排接线端5与下铜排2为垂直设置。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上下双层母排的结构设计原理为:其通过科学合理地在上铜排1和下铜排2之间注塑有一层注塑绝缘层3,上铜排1和下铜排2之间的注塑绝缘层3能对上铜排1与下铜排2之间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以确保上铜排1与下铜排2之间的绝缘效果好;此外,其又通过在上铜排1与下铜排2的外表也注塑上一层注塑绝缘层3,该注塑绝缘层3不但解决了传统的双层母排需要采用不同的多层绝缘层压合才能实现将其包裹起来,其还使上铜排1和下铜排2能分别与外界实现绝缘,其绝缘效果好,并使制作工序变得更为简单,从而使其实现能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其还通过在上铜排1左右两端的上面分别设置有上铜排接线端4,并在每个上铜排接线端4的上面设置有第一不锈钢螺母41,使每个上铜排接线端4通过第一不锈钢螺母41能固定与之连接的外接线;同理,其又通过在下铜排2左右两端的上面分别设置有下铜排接线端5,并在每个下铜排接线端5的上面设置有第二不锈钢螺母51,使每个下铜排接线端5通过第二不锈钢螺母51能固定与之连接的外接线,上铜排接线端4、第一不锈钢螺母41、第二不锈钢螺母51和下铜排接线端5的配套使用使其不但实现能方便连接外接线,其还实现能对外接线进行快捷连接组装,以提高其连接组装的效率。本技术的一种上下双层母排,包括上铜排、下铜排、上铜排接线端、下铜排接线端、第一不锈钢螺母、第二不锈钢螺母和注塑绝缘层。本技术通过科学合理地在上铜排与下铜排之间设置有注塑绝缘层,此外,其采用注塑的方式又在在上铜排与下铜排的外表也注塑上一层注塑绝缘层,使上铜排和下铜排实现能分别与外界绝缘,且其绝缘效果好,其整体的结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结构的双层母排需要采用不同层的绝缘层进行压合后才能将铜排包裹起来而导致其具有操作麻烦、生产效率低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其又通过在上铜排的左右两端的上面分别设置有上铜排接线端和在下铜排的左右两端的上面分别设置有下铜排接线端,并在上铜排接线端的上面设置有第一不锈钢螺母和在下铜排接线端的上面设置有第二不锈钢螺母,使其分别通过第一不锈钢螺母和第二不锈钢螺母能快捷地与外接线进行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下双层母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铜排和下铜排,上铜排与下铜排之间设置有注塑绝缘层,上铜排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上铜排接线端,每个上铜排接线端的上部设置有第一不锈钢螺母;下铜排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下铜排接线端,每个下铜排接线端的上部设置有方便固定外接线的第二不锈钢螺母;将上铜排和下铜排共同注塑于其内也设置有注塑绝缘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双层母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铜排和下铜排,上铜排与下铜排之间设置有注塑绝缘层,上铜排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上铜排接线端,每个上铜排接线端的上部设置有第一不锈钢螺母;下铜排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下铜排接线端,每个下铜排接线端的上部设置有方便固定外接线的第二不锈钢螺母;将上铜排和下铜排共同注塑于其内也设置有注塑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双层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铜排的长度设置为大于下铜排的长度。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吉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欣业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