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865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支撑架、标准传感器、上织带连接块、下织带连接块、柱体结构、限位机构和减速机构;支撑架、限位机构和减速机构均设置在工作台上;标准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限位机构包括下支架,下支架包括限位孔,下支架通过限位孔套设在柱体结构上以对柱体结构进行水平限位;上织带连接块与标准传感器连接;下织带连接块设置在上织带连接块的下方;柱体结构的上端部与下织带连接块固定连接,柱体结构的表面竖直设置有齿条部;减速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与齿条部啮合的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操作便捷,且专门用于安全带力传感器的日常检测中,以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带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用于汽车碰撞试验中,利用安全带力传感器对安全带拉伸力的测试,以判断安全带的性能是否达标。安全带力传感器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会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判断,如果采集的数据有误,将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为了避免这种资源浪费,保证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真实有效,通常在使用前和使用后,要对安全带力传感器的状态进行检测。确保传感器功能正常,采集的数据准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9211456A公开了一种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将标准测力计固定在主体框架上,通过左侧安全带连接块与安全带织带连接,安全带织带通过右侧安全带连接块与调节螺套连接;通过手动旋转调节螺套,能够对安全带织带产生一定的拉力,这个拉力值会在标准测力计上显示。但该装置操作起来费力、效率低,容易对结果造成误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便捷,用于安全带力传感器的日常检测中,以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支撑架、标准传感器、上织带连接块、下织带连接块、柱体结构、限位机构和减速机构;所述支撑架、所述限位机构和所述减速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标准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下支架通过所述限位孔套设在所述柱体结构上以对所述柱体结构进行水平限位;<br>所述上织带连接块与所述标准传感器连接;所述下织带连接块设置在所述上织带连接块的下方;所述柱体结构的上端部与所述下织带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结构的表面竖直设置有齿条部;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所述齿条部啮合的齿轮。进一步,所述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还包括织带,所述织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织带连接块和所述下织带连接块上。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支柱和用于调节所述下支架高度的调节手轮,所述支柱的表面具有螺纹,所述调节手轮与所述支柱螺纹配合;所述下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下支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设在所述支柱上,所述下支架支撑在所述调节手轮上。进一步,所述减速机构还包括传动轴、操作手轮、基座、蜗轮和与所述蜗轮啮合的蜗杆;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下支架内;所述蜗轮设置在所述基座内;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伸入所述下支架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基座与所述蜗轮固定连接;所述蜗杆上的齿轮部设置在所述基座内且所述蜗杆的两端均穿过所述基座;所述蜗杆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操作手轮固定连接且所述操作轮设置在所述基座外。进一步,所述基座包括安装框架和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下的底座;所述安装框架具有容置腔、安装孔、第一轴承孔、第二轴承孔和第三轴承孔,所述蜗轮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且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一轴承孔之间,所述传动轴均穿过所述安装孔和第一轴承孔且与所述安装框架和第一轴承孔活动连接;所述蜗杆上的齿轮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蜗杆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孔和所述第三轴承孔。进一步,所述支撑架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和设置在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的支撑柱;所述标准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安装板上。进一步,所述上安装板上设置有上通孔,所述标准传感器为垫片式压力传感器,所述垫片式压力传感器上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和所述上通孔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垫片式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安装板的顶面上,所述上织带连接块设置在所述上安装板的下方;还包括依次穿过所述连接孔和所述上通孔且与所述上织带连接块上的螺纹孔连接的螺栓,所述垫片式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上织带连接块相连。进一步,所述柱体结构的顶部设置有螺杆,所述柱体结构通过所述螺杆与所述下织带连接板上的螺纹孔连接。进一步,所述上织带连接块和所述下织带连接块均包括U型框架、用于固定织带的插销、用于固定插销的固定杆和用于固定固定杆的固定槽;所述插销上轴向设置有用于安装织带的孔槽;所述U型框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横向板和竖直设置在所述横向板两端的竖向板;所述插销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横向板两端的所述竖直板,所述固定槽设置在其中一块竖直板上,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插销且能够被所述固定槽卡接。进一步,所述上织带连接块和所述下织带连接块的U型框架的开口相对设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操作便捷,用于安全带力传感器的日常检测中,以提高了工作效率;设置下支架和支柱连接作为限位机构,使得下织带连接块能在竖直方向上平稳调节,使得标准传感器测得的安全带力值更精准;通过齿轮、蜗轮和蜗杆之间的联动设计,传动平稳,传动力大,省力又效率高,在提高了效率的情况下,又保证了测量的精准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标准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上织带连接块和下织带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上织带连接块和下织带连接块与织带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柱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中支柱和调节手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的基座的后视图;图12为齿轮、传动轴、蜗轮与蜗杆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中操作手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中用于固定操作手轮和蜗杆的插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中限位机构和减速机构的内部结构及其它相关部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的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标准传感器,11-连接孔;2-织带;3-支撑架,31-支撑柱,32-上安装板,33-下安装板,34-上通孔;4-上织带连接块;5-下织带连接块,51-U型框架,52-插销,521-孔槽,53-固定杆,54-固定槽;6-柱体结构,61-螺杆,62-齿条部;7-限位机构,71-下支架,710-第一通孔,711-限位孔,72-支柱,73-调节手轮;8-工作台;9-安全带力传感器;10-基座,101-安装框架,1011-安装孔,1012-第一轴承孔,1013-第二轴承孔,1014-第三轴承孔,102-底座;111-齿轮,112-传动轴,113-蜗轮,114-蜗杆,1141-手轮装配槽,116-操作手轮,1161-装配孔,1162-蜗杆装配槽,117-插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8、支撑架3、标准传感器1、上织带连接块4、下织带连接块5、柱体结构6、限位机构7和减速机构;支撑架3、限位机构7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工作台(8)、支撑架(3)、标准传感器(1)、上织带连接块(4)、下织带连接块(5)、柱体结构(6)、限位机构(7)和减速机构;所述支撑架(3)、所述限位机构(7)和所述减速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8)上;所述标准传感器(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3)上;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下支架(71),所述下支架(71)上设置有限位孔(711),所述下支架(71)通过所述限位孔(711)套设在所述柱体结构(6)上以对所述柱体结构(6)进行水平限位;/n所述上织带连接块(4)与所述标准传感器(1)连接;所述下织带连接块(5)设置在所述上织带连接块(4)的下方;所述柱体结构(6)的上端部与所述下织带连接块(5)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结构(6)的表面竖直设置有齿条部(62);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所述齿条部(62)啮合的齿轮(1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工作台(8)、支撑架(3)、标准传感器(1)、上织带连接块(4)、下织带连接块(5)、柱体结构(6)、限位机构(7)和减速机构;所述支撑架(3)、所述限位机构(7)和所述减速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8)上;所述标准传感器(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3)上;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下支架(71),所述下支架(71)上设置有限位孔(711),所述下支架(71)通过所述限位孔(711)套设在所述柱体结构(6)上以对所述柱体结构(6)进行水平限位;
所述上织带连接块(4)与所述标准传感器(1)连接;所述下织带连接块(5)设置在所述上织带连接块(4)的下方;所述柱体结构(6)的上端部与所述下织带连接块(5)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结构(6)的表面竖直设置有齿条部(62);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所述齿条部(62)啮合的齿轮(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还包括织带(2),所述织带(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织带连接块(4)和所述下织带连接块(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机构(7)还包括支柱(72)和用于调节所述下支架(71)高度的调节手轮(73),所述支柱(72)的表面具有螺纹,所述调节手轮(73)与所述支柱(72)螺纹配合;所述下支架(71)上还设置有第一通孔(710),所述下支架(7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710)套设在所述支柱(72)上,所述下支架(71)支撑在所述调节手轮(7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减速机构还包括传动轴(112)、操作手轮(116)、基座(10)、蜗轮(113)和与所述蜗轮(113)啮合的蜗杆(114);所述齿轮(111)设置在所述下支架(71)内;所述蜗轮(113)设置在所述基座(10)内;所述传动轴(112)的一端伸入所述下支架(71)与所述齿轮(111)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基座(10)与所述蜗轮(113)固定连接;
所述蜗杆(114)上的齿轮部设置在所述基座(10)内且所述蜗杆(114)的两端均穿过所述基座(10);所述蜗杆(114)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操作手轮(116)固定连接且所述操作手轮(116)设置在所述基座(10)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力传感器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基座(10)包括安装框架(101)和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101)下的底座(102);所述安装框架(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宪陈堡磊赵会崔泰松禹慧丽李筱磊许艾魏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