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型低压集成式混合多联气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528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专用型低压集成式混合多联气阀,包括减震底座、安装座、阀芯和壳体,所述减震底座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承载板,且承载板的顶端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导气管,且安装座顶部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导气管连接,所述安装座的顶端均匀固定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一导气通道,且壳体的顶端均固定有连接法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安装座、进气管、导气管、壳体、第一导气通道、第二导气通道、阀芯、电磁线圈、固定板、第二复位弹簧以及预留孔,工作时通电,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把阀芯提起,使得气体可以进入壳体,并通过预留孔向上移动,通过第一导气通道进入待充气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专用型低压集成式混合多联气阀
本技术涉及气阀
,具体为一种专用型低压集成式混合多联气阀。
技术介绍
现代化工业生产中通过气压驱动来作为动力源的应用已经很普遍,从而对气压的控制与分流是利用气压驱动的前提,低压气阀是指用来控制气体进出的部件,在生活中也常要用到气阀的地方,但是现阶段的气阀大多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具体存在如下问题;1、一些专用的产品需要连接多个充气部件,这就需要多个气阀和气泵进行充气,导致装置成本高,结构复杂体积大,使用不方便,装配复杂,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2、由于此类装置在与气泵连接充气时容易产生较为强烈的震动,部分装置不具备减震缓冲的功能,稳定性较差;3、此类装置的充气部件在与设备或装置连接时紧密性不佳,容易出现泄漏的现象,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用型低压集成式混合多联气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此类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稳定性较差以及密封性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专用型低压集成式混合多联气阀,包括减震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专用型低压集成式混合多联气阀,包括减震底座(1)、安装座(8)、阀芯(11)和壳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底座(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承载板(5),且承载板(5)的顶端固定有安装座(8),所述安装座(8)的内部设置有导气管(6),且安装座(8)顶部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16),所述进气管(16)与导气管(6)连接,所述安装座(8)的顶端均匀固定有壳体(14),所述壳体(14)的底端均通过第二导气通道(15)与导气管(6)相连通,所述壳体(14)内部的中央位置处均固定有固定板(22),且固定板(22)的底端均通过第二复位弹簧(24)设置有阀芯(11),所述阀芯(11)的底端均固定有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专用型低压集成式混合多联气阀,包括减震底座(1)、安装座(8)、阀芯(11)和壳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底座(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承载板(5),且承载板(5)的顶端固定有安装座(8),所述安装座(8)的内部设置有导气管(6),且安装座(8)顶部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16),所述进气管(16)与导气管(6)连接,所述安装座(8)的顶端均匀固定有壳体(14),所述壳体(14)的底端均通过第二导气通道(15)与导气管(6)相连通,所述壳体(14)内部的中央位置处均固定有固定板(22),且固定板(22)的底端均通过第二复位弹簧(24)设置有阀芯(11),所述阀芯(11)的底端均固定有密封圈(9),且阀芯(11)两侧的壳体(14)内均设置有电磁线圈(10),所述壳体(14)内部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一导气通道(12),且壳体(14)的顶端均固定有连接法兰(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专用型低压集成式混合多联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5)的底端均匀固定有活动柱(7),且活动柱(7)的底端均通过压缩弹簧(3)与减震底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广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菠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