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炉煤气余压透平的组合式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511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炉煤气余压透平的组合式密封结构,包括迷宫密封副和蓖齿密封副,迷宫密封副设置在高炉煤气余压透平转子的轴颈处,与转子的轮毂端面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气腔,蓖齿密封副设置在高炉煤气余压透平转子的轴端处,迷宫密封副与同端的篦齿密封副之间形成第二环形气腔,第二环形气腔通过均压管与煤气排气腔相通;篦齿密封副内形成两个以上的环形气腔,靠近第二环形气腔的第三环形气腔通过进气口与气体密封介质输送管相通,位于最外侧的第四环形气腔通过排气管与放散管相通,在第三环形气腔中通入气体密封介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组合式密封结构,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同时密封煤气的气体密封介质消耗量较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炉煤气余压透平的组合式密封结构
本技术属于高炉煤气余压透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炉煤气余压透平的组合式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是钢铁企业的能量回收装置,其介质为高炉煤气,属易燃、易爆、有毒气体,因此高炉煤气余压透平上设置的密封装置密封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操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其选择和设计非常关键,同时现有高炉煤气余压透平所用的密封装置存在一些缺点,导致密封性能不高,或气体密封介质(氮气)损耗过大,一台机组氮气耗量在350~500m3/h,或存在控制复杂,或存在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炉煤气余压透平的组合式密封结构,采用组合式密封结构,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同时密封煤气的气体密封介质消耗量较少。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炉煤气余压透平的组合式密封结构,包括迷宫密封副和蓖齿密封副,所述迷宫密封副设置在高炉煤气余压透平转子的轴颈处,与所述转子的轮毂端面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气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炉煤气余压透平的组合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迷宫密封副和蓖齿密封副,所述迷宫密封副设置在高炉煤气余压透平转子的轴颈处,与所述转子的轮毂端面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气腔,所述蓖齿密封副设置在高炉煤气余压透平转子的轴端处,所述迷宫密封副与同端的篦齿密封副之间形成第二环形气腔,所述第二环形气腔通过均压管与所述高炉煤气余压透平的煤气排气腔相通;所述篦齿密封副内形成两个以上的环形气腔,靠近所述第二环形气腔的第三环形气腔通过进气口与气体密封介质输送管相通,位于最外侧的第四环形气腔通过排气管与放散管相通,在所述第三环形气腔中通入气体密封介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炉煤气余压透平的组合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迷宫密封副和蓖齿密封副,所述迷宫密封副设置在高炉煤气余压透平转子的轴颈处,与所述转子的轮毂端面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气腔,所述蓖齿密封副设置在高炉煤气余压透平转子的轴端处,所述迷宫密封副与同端的篦齿密封副之间形成第二环形气腔,所述第二环形气腔通过均压管与所述高炉煤气余压透平的煤气排气腔相通;所述篦齿密封副内形成两个以上的环形气腔,靠近所述第二环形气腔的第三环形气腔通过进气口与气体密封介质输送管相通,位于最外侧的第四环形气腔通过排气管与放散管相通,在所述第三环形气腔中通入气体密封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篦齿密封副包括9环以上的碳环,分为至少3组布置,构成所述第三环形气腔的碳环组中位于低压侧的碳环数量大于位于高压侧的碳环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篦齿密封副包括11环的碳环,分为3组布置,构成所述第三环形气腔的碳环组中位于低压侧的碳环数量为5环,位于高压侧的碳环数量为4环,构成所述第四环形气腔的碳环组中位于最外侧的碳环数量为2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合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环包括对应设置的石墨环和若干蓖齿,所述石墨环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作彪刘帅白伟刘强丁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成发科能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