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胎侧部具备胎侧加强层的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改善胎圈部的构造、并能够一边维持轮胎的耐久性一边减轻轮胎重量、并且使耐轮辋脱落性(日文:耐リム外れ性)良好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一般,在充气轮胎的胎圈部埋设胎圈芯和胎圈填胶。而且,在即使发生漏气(英文:puncture)也能够安全地行驶一定距离的充气轮胎(所谓缺气保用(英文:runflattire)轮胎)中,将用于在漏气时支承车辆的负荷载荷的胎侧加强层(由横截面形状为月牙状的硬质橡胶构成的层)设置于胎侧部。在这样的轮胎中,存在胎侧加强层的轮胎径向内侧端部到达至胎圈部附近的情况,存在胎圈部附近厚度厚而轮胎重量容易增大的倾向。另外,若由于存在胎侧加强层而轮辋凸缘所抵接的部位的附近为高刚性,则在缺气行驶时,会产生使胎圈部以轮辋凸缘所抵接的部位为支点朝向轮胎内侧方向旋转的力,而存在容易引起轮辋脱落的倾向。另一方面,近年来,强烈要求减轻轮胎重量,在上述那样的缺气保用轮胎中也正在研究轻量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方案:在具备截面月牙状的胎侧加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具备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的胎面部、配置于所述胎面部的两侧的一对胎侧部、以及配置于这些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并且具有设置于各胎圈部的胎圈芯、架设于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的胎体层、以及在所述胎侧部处的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设置的截面月牙状的胎侧加强层,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n所述胎圈芯由沿轮胎周向卷绕的至少1根胎圈钢丝构成,所述胎圈钢丝的多个环绕部分形成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排列的至少1列和在轮胎径向上重叠的多个层,所述胎圈芯的最大宽度W0、轮胎径向最内侧的层的宽度W1以及轮胎径向最外侧的层的宽度W2满足W1>W2且W2≤0.5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06 JP 2017-2345221.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具备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的胎面部、配置于所述胎面部的两侧的一对胎侧部、以及配置于这些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并且具有设置于各胎圈部的胎圈芯、架设于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的胎体层、以及在所述胎侧部处的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设置的截面月牙状的胎侧加强层,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所述胎圈芯由沿轮胎周向卷绕的至少1根胎圈钢丝构成,所述胎圈钢丝的多个环绕部分形成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排列的至少1列和在轮胎径向上重叠的多个层,所述胎圈芯的最大宽度W0、轮胎径向最内侧的层的宽度W1以及轮胎径向最外侧的层的宽度W2满足W1>W2且W2≤0.5×W0的关系,所述多个层中的为最大宽度W0的层位于比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中心位置靠轮胎径向内侧处,
在将在子午线截面中由所述胎圈钢丝的多个环绕部分的共同切线形成的多边形作为所述胎圈钢丝的轮廓形状时,位于所述轮廓形状的轮胎径向内侧的边的两端处的角部的内角α、β满足α>90°且β>90°的关系,
所述轮廓形状的周长L0、所述轮廓形状的轮胎径向内侧的边的长度L1、所述轮廓形状的与轮胎径向内侧的边相连的胎趾侧的倾斜的边的长度L2、以及所述轮廓形状的与轮胎径向内侧的边相连的胎踵侧的倾斜的边的长度L3满足0.25≤(L1+L2)/L0≤0.40且1.0≤(L1+L2)/(2×L3)≤2.5的关系,
所述胎体层由从所述胎面部经各胎侧部而到达各胎圈部为止的主体部、和在各胎圈部一边沿着所述胎圈芯的周缘弯折一边折回并从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端的位置起一边与所述主体部接触一边朝向各胎侧部侧延伸的折回部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子午线截面中,在画出通过从胎趾朝向轮胎径向外侧离开20mm且与轮胎径向平行地延伸的直线与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的轮廓线的交点且相对于所述胎体层垂直的辅助线A0、从所述辅助线A0向轮胎径向内侧离开5mm且与所述辅助线A0平行的辅助线A1、以及从所述辅助线A0向轮胎径向外侧离开5mm且与所述辅助线A0平行的辅助线A2时,所述胎侧加强层的存在于所述辅助线A1与所述辅助线A2之间的部分的截面积SR与由所述胎体层的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折回部形成的封闭区域的面积SB满足0.4≤SB/SR≤2.5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子午线截面中,通过从胎趾朝向轮胎径向外侧离开20mm且与轮胎径向平行地延伸的直线与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的轮廓线的交点且相对于所述胎体层垂直的辅助线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甲田启,松田淳,丹野笃,长安政明,竹森谅平,笹谷雄贵,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