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出行星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503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出行星架总成,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左侧安装有行星架组件,所述行星架组件的外侧内部安装有行星轮组件,所述第二转轴的右侧通过密封轴承与第三油管转动相连,所述行星轮组件的右侧安装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的右侧与第三油管相连通。该输出行星架总成,通过齿轮、第一转轴、第一轴承、橡胶块、竖板、端盖、螺钉和行星架之间的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便于在单个齿轮出现损坏时进行拆卸更换的问题,通过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端盖、第一轴承、第一转轴、第二油管、弧形块、弹簧、球体、油泵和油槽之间的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便于对行星架总成内部的轴承进行润滑保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出行星架总成
本技术属于齿轮
,具体为一种输出行星架总成。
技术介绍
行星架的合理结构应该是重量轻、刚性好、便于加工和装配,其常见结构形式有双侧板整体式、双侧板分开式和单侧板式三种,双侧板整体式的刚性好,这种结构如果采用整体锻造则切削加工量很大,因此可用铸造和焊接方法得到结构和尺寸接近成品的毛坯,但应注意消除铸造或焊接缺陷和内应力,否侧将影响行星架的强度、加工质量及使用时可能产生变形,虽然现有技术能够实现行星架的使用,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不便于在单个齿轮出现损坏时进行拆卸更换的问题,同时仍存在不便于对行星架总成内部的轴承进行润滑保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出行星架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出行星架总成,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左侧安装有行星架组件,所述行星架组件的外侧内部安装有行星轮组件,所述行星架组件的内部中心加工有通孔,所述第二转轴的右侧通过密封轴承与第三油管转动相连,所述行星轮组件的右侧安装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出行星架总成,包括第二转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1)的外壁左侧安装有行星架组件(2),所述行星架组件(2)的外侧内部安装有行星轮组件(3),所述行星架组件(2)的内部中心加工有通孔(5),所述第二转轴(1)的右侧通过密封轴承(6)与第三油管(7)转动相连,所述行星轮组件(3)的右侧安装有润滑组件(4),所述润滑组件(4)的右侧与第三油管(7)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出行星架总成,包括第二转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1)的外壁左侧安装有行星架组件(2),所述行星架组件(2)的外侧内部安装有行星轮组件(3),所述行星架组件(2)的内部中心加工有通孔(5),所述第二转轴(1)的右侧通过密封轴承(6)与第三油管(7)转动相连,所述行星轮组件(3)的右侧安装有润滑组件(4),所述润滑组件(4)的右侧与第三油管(7)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行星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组件(2)包括端盖(201)、螺钉(202)、支杆(203)和行星架(204),所述行星架(204)的内侧通过多个支杆(203)与第二转轴(1)固定相连,所述行星架(204)的内部中心加工有通孔(5),所述行星架(204)的右方上下两端前后两侧均设有端盖(201),所述端盖(201)的外侧内部均设有螺钉(202),所述螺钉(202)与端盖(201)与行星架(204)均螺纹相连,所述端盖(201)与行星架(204)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行星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组件(3)包括橡胶块(301)、齿轮(302)、第一轴承(303)、竖板(304)和第一转轴(305),多个所述竖板(304)分别固接在端盖(201)的左端,所述竖板(304)的内部均通过第一轴承(303)与第一转轴(305)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转轴(305)的左侧外壁安装有齿轮(302),所述第一转轴(305)的外壁中心设有橡胶块(301),所述橡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华峰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