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493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滑差速器,包括壳体、同轴设置于壳体内部的两个凸轮结构的差速轮、安装于两个差速轮之间且与壳体滑移设置的多个行星滑块,每个差速轮的凸轮面沿圆周均设有多个山状凸起,两个差速轮的凸轮面轴向相对且使其中一个差速轮山状凸起的山峰对应另一差速轮山状凸起的山谷,所述行星滑块成对镜像设置于每一组相对的山峰与山谷之间,所述行星滑块轴向两端的圆弧半径大于差速轮山谷处圆弧半径使行星滑块滑入山谷时行星滑块的底部不与山谷底部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避免行星滑块轴向端部的顶点与差速轮山谷底部形成点接触或线接触,有效保证行星滑块与差速轮的接触区域形成面接触,消除了由于线接触或点接触造成的冲击,大大提高零部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滑差速器
本技术涉及差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滑差速器。
技术介绍
滑块凸轮式差速器是一种利用行星滑块和差速轮之间较大的摩擦力矩来使差速器内部机构锁止的差速器,适用于各种越野车辆;现有的滑块凸轮式差速器中,轴向滑块式结构以其具备高摩擦自锁特性、结构简单、技术要求低、制作成本低廉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当车辆处于直线行驶状态时,动力由差速器壳通过行星滑块带动两个差速轮旋转,三者转速保持一致;当车辆处于转弯行驶状态时,由于两驱动轮遇到的阻力不同,两个差速轮产生一定的转速差,滑块在随同差速器壳旋转而带动两差速轮转动的同时还轴向滑移,从而保证驱动轮在不脱离传动的情况下实现差速。为保证在传递时各个滑块均匀受力,差速轮与圆周上的多个行星滑块曲面接触传递扭矩,实际使用时,差速轮既要与行星滑块曲面接触,又要与差速器壳体接触,还要与半轴配合;约束自由度较多,而差速器内的各个零件、以及主减速器、后桥壳、半轴等相关连接件均存在加工误差;这就要求各个零部件加工精度非常高,大大提高了加工难度和成本;而且目前常用滑块凸轮式差速器的行星滑块与差速轮山谷处底部接触,在行星滑块滑动过程中二者易形成线接触或点接触,产生冲击,影响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基于以上问题,需要一种防滑差速器,改善差速轮与行星滑块接触情况,提高其防滑和差速性能,并消除冲击,提高零部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滑差速器,该差速器的差速轮山谷处与行星滑块保持良好的面接触,消除冲击,提高零部件使用寿命,而且消除差速轮与差速器壳体的约束条件,保证差速轮与行星滑块有效均匀负载,提高其防滑与差速器性能。本技术的防滑差速器,包括壳体、同轴设置于壳体内部的两个凸轮结构的差速轮、安装于两个差速轮之间且与壳体滑移设置的多个行星滑块,每个差速轮的凸轮面沿圆周均设有多个山状凸起,两个差速轮的凸轮面轴向相对且使其中一个差速轮山状凸起的山峰对应另一差速轮山状凸起的山谷,所述行星滑块成对镜像设置于每一组相对的山峰与山谷之间,所述行星滑块滑入山谷时行星滑块与该山谷配合的端部以及山谷底部之间间隙配合。进一步,所述行星滑块轴向两端以及差速轮山谷处均为圆弧结构进一步,所述差速轮轴向外端轴向向外延伸形成半轴装配轴套,所述半轴装配轴套与壳体之间为间隙配合。进一步,所述半轴装配轴套外圆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为0.5~3mm。进一步,所述壳体周向均布有与行星滑块一一匹配用于对行星滑块进行导向的滑槽,所述滑槽轴向开设,所述行星滑块径向外端部位于滑槽内。进一步,所述滑槽径向截面呈向外扩大的梯形开口结构,所述行星滑块具有与滑槽两倾斜侧壁适配并相互贴合的倾斜斜面,所述行星滑块径向外端部与滑槽槽底之间具有间隙。进一步,所述壳体在对应于差速轮外端面处具有轴向向靠近差速轮侧凸起形成的环状凸缘,所述差速轮外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用于对凸缘避让的环形槽。进一步,所述差速轮外端面以及与壳体相对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和垫片,所述弹性件和垫片套于凸缘上,所述垫片位于弹性件与差速轮外端面之间。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而成的左半壳以及右半壳,所述左半壳和右半壳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防滑差速器当行星滑块沿着斜坡滑入差速轮的山谷时,可避免行星滑块轴向端部的顶点与差速轮山谷底部形成点接触或线接触,有效保证行星滑块与差速轮的接触区域形成面接触,消除了由于线接触或点接触造成的冲击,大大提高零部件使用寿命;本技术的防滑差速器中差速轮具有一定的浮动性,差速轮与壳体之间间隙配合,该间隙的设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差速轮与壳体之间的约束条件,以保证差速轮与行星滑块有效均匀负载,提高其防滑与差速器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Ⅰ-Ⅰ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行星滑块布置结构展开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Ⅰ-Ⅰ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行星滑块布置结构展开结构简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防滑差速器,包括壳体1、同轴设置于壳体内部的两个凸轮结构的差速轮2、安装于两个差速轮之间且与壳体滑移设置的多个行星滑块3,每个差速轮的凸轮面沿圆周均设有多个山状凸起4,两个差速轮的凸轮面轴向相对且使其中一个差速轮山状凸起的山峰对应另一差速轮山状凸起的山谷,所述行星滑块成对镜像设置于每一组相对的山峰与山谷之间,所述行星滑块滑入山谷时行星滑块与该山谷配合的端部以及山谷底部之间间隙配合;具体的,所述行星滑块轴向两端以及差速轮山谷处均为圆弧结构,所述行星滑块轴向两端的圆弧半径大于差速轮山谷处圆弧半径使行星滑块滑入山谷时行星滑块的相应端部不与山谷底部接触。如图所示,差速轮的凸轮面上有六个山状凸起并形成了六个山谷,其中一个差速轮与山峰与另一个差速轮山谷处设置有一对行星滑块,相邻行星滑块之间保持一定间隙形成非接触状态,整个差速器共设置有十二个行星滑块,结合图4所示,行星滑块轴向两端具有圆角结构,圆角半径为Rb,相邻山状凸起4之间的山谷处为圆弧结构,其半径为Ra,其中Rb大于Ra,当行星滑块沿着斜坡滑入差速轮的山谷时,可避免行星滑块轴向端部的顶点与差速轮山谷底部形成点接触或线接触,有效保证行星滑块与差速轮的接触区域形成面接触,消除了由于线接触或点接触造成的冲击,大大提高零部件使用寿命;而且该结构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消除行星滑块滑动至山谷处时轴向端部对差速轮的约束条件,以保证差速轮与行星滑块有效均匀负载,提高其防滑与差速器性能;当然,为保证行星滑块滑入山谷时行星滑块的相应端部不与山谷底部接触,行星滑块的端部可以设置为圆弧形,山谷底部可设置为三角形、半椭圆形或者矩形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将行星滑块的端部以及山谷处设置为圆弧结构,具体不在赘述。本实施例中,所述差速轮轴向外端轴向向外延伸形成半轴装配轴套5,所述半轴装配轴套与壳体之间为间隙配合;外端为轴向远离凸轮面一端,该半轴装配轴套便于与半轴的配合,其中半轴装配轴套为内花键结构,半轴端部为外花键结构,通过内外花键结构使得半轴与差速轮形成传动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半轴装配轴套外圆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为0.5~3mm;该结构可保证差速轮具有一定的浮动性,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取不同的间隙,该间隙设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差速轮与壳体之间的约束条件,以保证差速轮与行星滑块有效均匀负载,提高其防滑与差速器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周向均布有与行星滑块一一匹配用于对行星滑块进行导向的滑槽6,所述滑槽轴向开设,所述行星滑块径向外端部位于滑槽内;径向外端部是指行星滑块在径向方向远离差速轮中心一端;通过滑槽的设置保证行星滑块在预定轨道内滑动,提高其滑动精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6径向截面呈向外扩大的梯形开口结构,所述行星滑块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同轴设置于壳体内部的两个凸轮结构的差速轮、安装于两个差速轮之间且与壳体滑移设置的多个行星滑块,每个差速轮的凸轮面沿圆周均设有多个山状凸起,两个差速轮的凸轮面轴向相对且使其中一个差速轮山状凸起的山峰对应另一差速轮山状凸起的山谷,所述行星滑块成对镜像设置于每一组相对的山峰与山谷之间,所述行星滑块滑入山谷时行星滑块与该山谷配合的端部以及山谷底部之间间隙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同轴设置于壳体内部的两个凸轮结构的差速轮、安装于两个差速轮之间且与壳体滑移设置的多个行星滑块,每个差速轮的凸轮面沿圆周均设有多个山状凸起,两个差速轮的凸轮面轴向相对且使其中一个差速轮山状凸起的山峰对应另一差速轮山状凸起的山谷,所述行星滑块成对镜像设置于每一组相对的山峰与山谷之间,所述行星滑块滑入山谷时行星滑块与该山谷配合的端部以及山谷底部之间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滑块轴向两端以及差速轮山谷处均为圆弧结构,所述行星滑块轴向两端的圆弧半径大于差速轮山谷处圆弧半径使行星滑块滑入山谷时行星滑块的相应端部不与山谷底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轮轴向外端轴向向外延伸形成半轴装配轴套,所述半轴装配轴套与壳体之间为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装配轴套外圆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为0.5~3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吉龙罗裕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