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博文专利>正文

一种井下粉尘降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327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井下粉尘降尘结构公开了一种能够在钻机外侧形成水幕屏障,对粉尘进行包裹隔断降尘的结构。能够在钻机外侧形成水幕屏障,对粉尘进行包裹隔断,避免粉尘进一步扩散。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连通管为不闭合环形管,且环形连通管的两端向外折弯,两个连接管分别和环形连通管的两端相套接,所述连接管和环形连通管相连通,混流壳的一端和两个连接管相连接,所述混流壳和连接管相连通,进液管和混流壳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相互连通,高压气管和混流壳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相互连通,所述高压气管的直径小于进液管的直径,多个分流管的一端等角度置于环形连通管底部,所述分流管和环形连通管相连通,变径连接头的一端螺接置于分流管的另一端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粉尘降尘结构
本技术一种井下粉尘降尘结构涉及一种对井下钻机产生的粉尘进行降尘的结构,属于煤矿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在钻机外侧形成水幕屏障,对粉尘进行包裹隔断降尘的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进行煤矿采掘时,需要对采掘作业中产生的粉尘进行降尘处理,粉尘的扩散和浓度的超标会带来严重后果,例如职业病、综合性灾害等,因此需要进行降尘,目前在进行作业时,降尘手段主要是尘源降尘和传播路径的隔断,在针对尘源降尘时,对针对钻机工作时产生的粉尘进行降尘,通过高压射流直接向钻机位置进行喷射,将产生的粉尘进行吸附降尘,但其柱状射流形体在撞击到岩壁后,四处扩散飞溅,容易导致粉尘飞散,影响其降尘效果,扩散后的粉尘在巷道内堆积,容易引发其他安全事故。公开号CN103291348B公开了一种综采工作面粉尘超限自动降尘方法,包括采用综采工作面降尘系统和采煤机降尘系统进行降尘;所述综采工作面降尘系统包括按照间距20+1m沿液压支架排列方向布置在液压支架上的若干个粉尘浓度传感器以及布置在每个液压支架前梁上的若干个第一雾化喷头;第一雾化喷头均通过管路连接有电动阀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粉尘降尘结构,其特征是:由环形连通管、混流壳、进液管、高压气管、连接管、封堵螺帽、射流管、变径连接头、分流管、射流槽、限位凸条和分隔柱组成,所述环形连通管为不闭合环形管,且环形连通管的两端向外折弯,两个连接管分别和环形连通管的两端相套接,所述连接管和环形连通管相连通,混流壳的一端和两个连接管相连接,所述混流壳和连接管相连通,进液管和混流壳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相互连通,高压气管和混流壳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相互连通,多个分流管的一端等角度置于环形连通管底部,所述分流管和环形连通管相连通,变径连接头的一端螺接置于分流管的另一端上,射流管螺接置于变径连接头的另一端内,封堵螺帽螺接置于射流管的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粉尘降尘结构,其特征是:由环形连通管、混流壳、进液管、高压气管、连接管、封堵螺帽、射流管、变径连接头、分流管、射流槽、限位凸条和分隔柱组成,所述环形连通管为不闭合环形管,且环形连通管的两端向外折弯,两个连接管分别和环形连通管的两端相套接,所述连接管和环形连通管相连通,混流壳的一端和两个连接管相连接,所述混流壳和连接管相连通,进液管和混流壳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相互连通,高压气管和混流壳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相互连通,多个分流管的一端等角度置于环形连通管底部,所述分流管和环形连通管相连通,变径连接头的一端螺接置于分流管的另一端上,射流管螺接置于变径连接头的另一端内,封堵螺帽螺接置于射流管的另一端上,所述射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文韩文彬王岳飞
申请(专利权)人:王博文韩文彬王岳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