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喷雾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32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矿井井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尘喷雾升降装置,其解决了传统更换细雨喷雾喷头带来的费时费力、操作不方便、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框架、绞盘、曲杆、钢丝绳和滑轮;框架左、右侧面上均设有通孔;绞盘左、右侧板、滚筒沿轴向设有通孔,左、右侧板对称固定于滚筒两侧;曲杆连杆一端垂直固定于转轴右端上方,另一端垂直固定于手摇杆左端下方;绞盘位于框架内;转轴插装于框架左、右侧面的通孔内,转轴左端固定有限位块;转轴固定于绞盘左侧板、滚筒、右侧板的通孔内;滑轮固定于巷道顶部;钢丝绳一端卷绕在滚筒上,另一端固定有吊钩且绕在滑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率高、安全性高、省时省力、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尘喷雾升降装置
本技术属于矿井井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尘喷雾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井下进风巷道的防尘工作,大多采用细雨喷雾进行防尘。细雨喷雾雾化效果好,又不容易在巷道内造成积水。但是细雨喷雾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在井下由于水质的原因,导致细雨喷雾的喷头经常出现堵塞现象,一旦堵塞就得进行处理,所以需要经常更换细雨喷雾的喷头。由于细雨喷雾安装在巷道上,并且巷道较高,更换细雨喷雾喷头时最少需要两个人登高操作。首先将旧细雨喷雾喷头拆卸下来,两个操作人员合力将旧细雨喷雾喷头从巷顶挪至地面;然后将新细雨喷雾喷头从地面登高抬至巷顶;最后安装新细雨喷雾喷头。由此可见此现方法操作不方便、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安全性低。因此,希望设计一种防尘喷雾升降架装置,来减少登高作业时间、登高作业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了传统更换细雨喷雾喷头带来的费时费力、操作不方便、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尘喷雾升降装置。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尘喷雾升降装置,包括框架、绞盘、曲杆、钢丝绳和滑轮;所述框架左、右侧面上均设有通孔,且两通孔圆心高度一致;所述绞盘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滚筒,左侧板、右侧板为圆形板状结构,左侧板、右侧板中心位置沿轴向设有通孔,滚筒为圆柱状结构,滚筒中心位置沿轴向设有通孔,左侧板、右侧板对称固定于滚筒两侧,左侧板、右侧板轴线与滚筒轴线重合;所述曲杆包括转轴、连杆和手摇杆,转轴圆杆形结构,连杆一端垂直固定于转轴右端上方,连杆另一端垂直固定于手摇杆左端下方;>绞盘位于框架内;曲杆的转轴插装于框架左、右侧面的通孔内,转轴左端伸出框架左侧面外,转轴左端固定有限位块;曲杆的转轴固定于绞盘的左侧板、滚筒、右侧板的通孔内;滑轮固定于巷道顶部;钢丝绳一端卷绕在绞盘的滚筒上,钢丝绳另一端固定有吊钩且绕在滑轮上。进一步的,曲杆的手摇杆右端设有挡块,手摇杆外套装有护套。进一步的,绞盘的右侧板沿圆周方向均布有13个定位孔,框架右侧面通孔上方设有圆孔,右侧板的定位孔与框架的圆孔的圆心位于同一高度,右侧板的定位孔与框架的圆孔通过定位销连接。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本装置代替人工升降细雨喷雾喷头,从而效率高、安全性高、省时省力、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架,2-绞盘,2.1-左侧板,2.2-右侧板,2.3-滚筒,3-曲杆,3.1-转轴,3.2-连杆。3.3-手摇杆,4-钢丝绳,5-滑轮,6-护套,7-定位销,8-限位块,9-挡块,10-吊钩。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尘喷雾升降装置,包括框架1、绞盘2、曲杆3、钢丝绳4和滑轮5;所述框架1左、右侧面上均设有通孔,且两通孔圆心高度一致;所述绞盘2包括左侧板2.1、右侧板2.2和滚筒2.3,左侧板2.1、右侧板2.2为圆形板状结构,左侧板2.1、右侧板2.2中心位置沿轴向设有通孔,滚筒2.3为圆柱状结构,滚筒2.3中心位置沿轴向设有通孔,左侧板2.1、右侧板2.2对称固定于滚筒2.3两侧,左侧板2.1、右侧板2.2轴线与滚筒2.3轴线重合;所述曲杆3包括转轴3.1、连杆3.2和手摇杆3.3,转轴3.1圆杆形结构,连杆3.2一端垂直固定于转轴3.1右端上方,连杆3.2另一端垂直固定于手摇杆3.3左端下方;绞盘2位于框架1内;曲杆3的转轴3.1插装于框架1左、右侧面的通孔内,转轴3.1左端伸出框架1左侧面外,转轴左端固定有限位块8;曲杆3的转轴3.1转轴固定于绞盘2的左侧板2.1、滚筒2.3、右侧板2的通孔内;滑轮5固定于巷道顶部;钢丝绳4一端卷绕在绞盘2的滚筒2.3上,钢丝绳4另一端固定有吊钩10且绕在滑轮5上。曲杆3的手摇杆3.3右端设有挡块9,手摇杆3.3外套装有护套6;护套6相对手摇杆3.3可旋转,从而操作人员手摇手摇杆3.3时对操作人员手起到保护作用。绞盘2的右侧板2.2沿圆周方向均布有13个定位孔,框架1右侧面通孔上方设有圆孔,右侧板2.2的定位孔与框架1的圆孔的圆心位于同一高度,右侧板2.2的定位孔与框架1的圆孔通过定位销7连接;当吊升喷头到相应位置是将定位销插入右侧板2.2的定位孔与框架1的圆孔内,以防喷头坠落造成安全事故。本技术的应用例:1.拆卸旧细雨喷雾喷头:安装人员登高将旧细雨喷雾喷头拆卸下来;2.下降旧细雨喷雾喷头:首先将本技术的吊钩升至巷顶,其次安装人员将拆卸下来的细雨喷雾喷头钩在本装置的吊钩10上,最后地面的工作人员手握护套6手摇手摇杆3.3,从而将旧细雨喷雾喷头下降到地面;3.吊升新细雨喷雾喷头:首先将新细雨喷雾喷头钩在本装置的吊钩10上,然后地面的工作人员手握护套6手摇手摇杆3.3将新细雨喷雾喷头吊升至巷顶,最后地面的工作人员将定位销插入右侧板2.2的定位孔与框架1的圆孔内;4.安装新细雨喷雾喷头:安装人员安装细雨喷雾喷头。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本装置代替人工升降细雨喷雾喷头,从而效率高、安全性高、省时省力、节约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尘喷雾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绞盘(2)、曲杆(3)、钢丝绳(4)和滑轮(5);/n所述框架(1)左、右侧面上均设有通孔,且两通孔圆心高度一致;/n所述绞盘(2)包括左侧板(2.1)、右侧板(2.2)和滚筒(2.3),左侧板(2.1)、右侧板(2.2)为圆形板状结构,左侧板(2.1)、右侧板(2.2)中心位置沿轴向设有通孔,滚筒(2.3)为圆柱状结构,滚筒(2.3)中心位置沿轴向设有通孔,左侧板(2.1)、右侧板(2.2)对称固定于滚筒(2.3)两侧,左侧板(2.1)、右侧板(2.2)轴线与滚筒(2.3)轴线重合;/n所述曲杆(3)包括转轴(3.1)、连杆(3.2)和手摇杆(3.3),转轴(3.1)圆杆形结构,连杆(3.2)一端垂直固定于转轴(3.1)右端上方,连杆(3.2)另一端垂直固定于手摇杆(3.3)左端下方;/n绞盘(2)位于框架(1)内;/n曲杆(3)的转轴(3.1)插装于框架(1)左、右侧面的通孔内,转轴(3.1)左端伸出框架(1)左侧面外,转轴左端固定有限位块(8);/n曲杆(3)的转轴(3.1)固定于绞盘(2)的左侧板(2.1)、滚筒(2.3)、右侧板(2.2)的通孔内;/n滑轮(5)固定于巷道顶部;/n钢丝绳(4)一端卷绕在绞盘(2)的滚筒(2.3)上,钢丝绳(4)另一端固定有吊钩(10)且绕在滑轮(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尘喷雾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绞盘(2)、曲杆(3)、钢丝绳(4)和滑轮(5);
所述框架(1)左、右侧面上均设有通孔,且两通孔圆心高度一致;
所述绞盘(2)包括左侧板(2.1)、右侧板(2.2)和滚筒(2.3),左侧板(2.1)、右侧板(2.2)为圆形板状结构,左侧板(2.1)、右侧板(2.2)中心位置沿轴向设有通孔,滚筒(2.3)为圆柱状结构,滚筒(2.3)中心位置沿轴向设有通孔,左侧板(2.1)、右侧板(2.2)对称固定于滚筒(2.3)两侧,左侧板(2.1)、右侧板(2.2)轴线与滚筒(2.3)轴线重合;
所述曲杆(3)包括转轴(3.1)、连杆(3.2)和手摇杆(3.3),转轴(3.1)圆杆形结构,连杆(3.2)一端垂直固定于转轴(3.1)右端上方,连杆(3.2)另一端垂直固定于手摇杆(3.3)左端下方;
绞盘(2)位于框架(1)内;
曲杆(3)的转轴(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昭梁浩张云昆田育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