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安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稳定防滑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半圆柱形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的正面为平面结构,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的外圆柱面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圆柱形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的顶部为球面形安全稳定连接盖,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的正面设有中心轴与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的中心轴相同的圆柱形第一主体稳定装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一方面有效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使浇注过程中具有竹节防松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的浇注安全性,使浇注的水泥与保护壳之间具有更可靠的防滑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施工稳定防滑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安装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稳定防滑装置。
技术介绍
隧道是轨道交通建设中的重要工程,在进行隧道内的施工时必需采用严格的骨架设备与墙体进行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水泥浇注的方式确保隧道内的整体安全性,一般的隧道骨架在进行安装时对于轴类的结构进行浇注时通常也采用圆柱形的主壳体进行浇注保护,但是这类壳体在浇注后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与壳体之间的连接松动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列车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会对浇注位置的结构安全性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稳定防滑装置,它在传统轴类结构浇注的保护壳上进行了新的结构设计,一方面有效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使浇注过程中具有竹节防松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的浇注安全性,使浇注的水泥与保护壳之间具有更可靠的防滑作用,使整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更好,本防滑装置在使用时能够将两个半圆柱形结构配合在一起进行使用,在使用时的安装操作更加方便,能够提高施工时的安装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隧道施工稳定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圆柱形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的正面为平面结构,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的外圆柱面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圆柱形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的顶部为球面形安全稳定连接盖,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的正面设有中心轴与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的中心轴相同的圆柱形第一主体稳定装配槽,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的正面位于所述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的正面位置设有一个第二稳定装配连接槽,所述第二稳定装配连接槽的后侧圆弧面与所述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的外侧圆弧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主体稳定装配槽的内圆柱面上设有上下分布的圆柱形防滑稳定加固连接柱,所述防滑稳定加固连接柱的正面与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的正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防滑稳定加固连接柱的正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圆柱形主体装配锁紧固定孔,所述主体装配锁紧固定孔的后侧将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的外圆柱面完全贯穿。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的截面为圆弧形结,所述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上下方向中间位置的直径大于上下方向位置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装配锁紧固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的正面相互垂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稳定装配连接槽的上下两端位置分别设有一个所述防滑稳定加固连接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传统轴类结构浇注的保护壳上进行了新的结构设计,一方面有效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使浇注过程中具有竹节防松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的浇注安全性,使浇注的水泥与保护壳之间具有更可靠的防滑作用,使整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更好,本防滑装置在使用时能够将两个半圆柱形结构配合在一起进行使用,在使用时的安装操作更加方便,能够提高施工时的安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右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仰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H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2、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3、安全稳定连接盖,4、第一主体稳定装配槽,5、第二稳定装配连接槽,6、防滑稳定加固连接柱,7、主体装配锁紧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隧道施工稳定防滑装置,它在传统轴类结构浇注的保护壳上进行了新的结构设计,一方面有效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使浇注过程中具有竹节防松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的浇注安全性,使浇注的水泥与保护壳之间具有更可靠的防滑作用,使整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更好,本防滑装置在使用时能够将两个半圆柱形结构配合在一起进行使用,在使用时的安装操作更加方便,能够提高施工时的安装效率。它包括半圆柱形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正面为平面结构,此端面在装配使用时与另一个半圆柱形壳体结构配合在一起,作为装配基准面进行配合连接。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外圆柱面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圆柱形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2,它能够使整体的结构强度更好,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结构安全性更高。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顶部为球面形安全稳定连接盖3,能够使上端位置的结构安全性更加可靠,比传统的平面顶能够支撑更大的作用力。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正面设有中心轴与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中心轴相同的圆柱形第一主体稳定装配槽4,它的内部用来浇注水泥结构。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正面位于所述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2的正面位置设有一个第二稳定装配连接槽5,使内部位置能够形成一个断层,从而使整体的结构安全性更高。所述第二稳定装配连接槽5的后侧圆弧面与所述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2的外侧圆弧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主体稳定装配槽4的内圆柱面上设有上下分布的圆柱形防滑稳定加固连接柱6,使内部结构形成一个竹节的形状,从而使内部具有更好的防滑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的连接稳定性。所述防滑稳定加固连接柱6的正面与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正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防滑稳定加固连接柱6的正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圆柱形主体装配锁紧固定孔7,通过它能够与另一个半圆柱形壳体结构配合锁紧在一起。所述主体装配锁紧固定孔7的后侧将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外圆柱面完全贯穿。作为优选,所述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2的截面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2上下方向中间位置的直径大于上下方向位置的直径,使此位置的结构强度更好,能够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确保它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安全性能够进一步更好。作为优选,所述主体装配锁紧固定孔7的中心轴与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正面相互垂直,使此位置在生产加工时更方便,并且能够与另一个半圆柱形壳体结构配合在一起时的锁紧操作更容易。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稳定装配连接槽5的上下两端位置分别设有一个所述防滑稳定加固连接柱6,能够确保第二稳定装配连接槽5位置的上下两端位置的结构强度更好,与水泥浇注在一起时的整体稳定性更可靠。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或替换,这些改进或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施工稳定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圆柱形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正面为平面结构,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外圆柱面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圆柱形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2),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顶部为球面形安全稳定连接盖(3),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正面设有中心轴与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中心轴相同的圆柱形第一主体稳定装配槽(4),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正面位于所述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2)的正面位置设有一个第二稳定装配连接槽(5),所述第二稳定装配连接槽(5)的后侧圆弧面与所述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2)的外侧圆弧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主体稳定装配槽(4)的内圆柱面上设有上下分布的圆柱形防滑稳定加固连接柱(6),所述防滑稳定加固连接柱(6)的正面与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正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防滑稳定加固连接柱(6)的正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圆柱形主体装配锁紧固定孔(7),所述主体装配锁紧固定孔(7)的后侧将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外圆柱面完全贯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稳定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圆柱形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正面为平面结构,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外圆柱面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圆柱形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2),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顶部为球面形安全稳定连接盖(3),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正面设有中心轴与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中心轴相同的圆柱形第一主体稳定装配槽(4),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接壳体(1)的正面位于所述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2)的正面位置设有一个第二稳定装配连接槽(5),所述第二稳定装配连接槽(5)的后侧圆弧面与所述加固稳定连接防滑柱(2)的外侧圆弧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主体稳定装配槽(4)的内圆柱面上设有上下分布的圆柱形防滑稳定加固连接柱(6),所述防滑稳定加固连接柱(6)的正面与所述主体稳定防护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成龙,顾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