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换杆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284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换杆钻机,包括动力头、钻杆库、摆臂、钻孔机和夹持架;钻孔机上设有立柱,立柱上设有导轨;动力头设在导轨上并沿其上下运动;摆臂设在包括上摆臂、下摆臂和转轴,转轴设在立柱侧面,上摆臂和下摆臂设在转轴的两端;钻杆库设在上摆臂和下摆臂之间,包括旋转轴、上定位器、下定位器和转杆,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位于上摆臂和下摆臂的外端,上定位器和下定位器设在旋转轴上,转杆设在上定位器和下定位器之间;夹持架设在立柱底端用于夹持钻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钻杆库随摆臂绕立柱转动,避免了现有装置中的钻杆需要先转移再与动力头连接的繁琐操作,并且钻杆库体积更小,钻杆选取更方便,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换杆钻机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换杆钻机。
技术介绍
钻孔机是一种用于桩基础成孔作业的常用设备,钻孔机的钻杆由芯管和螺旋叶片组成,螺旋叶片绕芯管等距螺旋上升,芯管两端有接头,接头型式有法兰式、六方式、锥管螺纹式;每节钻杆长度一般在几米至十几米之间,钻杆与钻杆之间、钻杆与动力头之间是人工通过螺栓螺母或插销或螺纹直接旋接而成一起,以满足成孔深度一般达十多米到数十多米的要求。由于钻杆芯管内是高压空气或泥浆、混凝土的输送通道,所以,每个接头之间要安装密封圈,以保证流体不外泄。现在施工时一般具有采用人工操作换杆或自动换杆两种方法。其中人工操作具有以下缺陷:1、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高;2、连接的可靠性差,接头连接处容易松动,并导致流体外泄;3、钻杆一次组装的长度就必须达到成孔深度的要求,常常需要一台大型钻孔机与其配套,施工成本高;并且过高的钻孔机也降低了安全性;4、钻杆长度如果一次性不能达到成孔深度要求,施工过程中就要多次人工续接钻杆,达到深度后提钻再拆卸钻杆,操作繁琐施工进度慢,并且安全性差。r>自动换杆钻机则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换杆钻机,其特征是,包括动力头(1)、钻杆库(2)、摆臂(3)、钻孔机(4)和夹持架(5);/n所述钻孔机(4)上设有立柱(41),所述立柱(41)上设有导轨(42);所述动力头(1)设在导轨(42)上并沿其上下运动;所述摆臂(3)设在包括上摆臂(31)、下摆臂(32)和转轴(33),所述转轴(33)设在立柱(41)侧面,所述上摆臂(31)和下摆臂(32)设在转轴(33)的两端;所述钻杆库(2)设在上摆臂(31)和下摆臂(32)之间,包括旋转轴(21)、上定位器(22)、下定位器(23)和转杆(24),所述旋转轴(21)的两端分别位于上摆臂(31)和下摆臂(32)的外端,所述上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换杆钻机,其特征是,包括动力头(1)、钻杆库(2)、摆臂(3)、钻孔机(4)和夹持架(5);
所述钻孔机(4)上设有立柱(41),所述立柱(41)上设有导轨(42);所述动力头(1)设在导轨(42)上并沿其上下运动;所述摆臂(3)设在包括上摆臂(31)、下摆臂(32)和转轴(33),所述转轴(33)设在立柱(41)侧面,所述上摆臂(31)和下摆臂(32)设在转轴(33)的两端;所述钻杆库(2)设在上摆臂(31)和下摆臂(32)之间,包括旋转轴(21)、上定位器(22)、下定位器(23)和转杆(24),所述旋转轴(21)的两端分别位于上摆臂(31)和下摆臂(32)的外端,所述上定位器(22)和下定位器(23)设在旋转轴(21)上,所述转杆(24)设在上定位器(22)和下定位器(23)之间;所述夹持架(5)设在立柱(41)底端,与动力头(1)同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换杆钻机,其特征是:所述上定位器(22)和下定位器(23)成对设置,并沿径向均匀分布在旋转轴(21)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换杆钻机,其特征是:所述上定位器(22)设在旋转轴(21)上部并固定,所述下定位器(23)位于旋转轴(21)下部,并沿其升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换杆钻机,其特征是:所述上摆臂(31)内侧设有定位块一(34),所述立柱(41)上相应位置设有定位块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传新余有存崔向华于景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