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摔智能充电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141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摔智能充电宝,该防摔智能充电宝,包括壳体机构、充放电机构和液冷机构,所述壳体机构包括一个内部设有腔体的充电宝壳体,充电宝壳体的腔体中设置充放电机构,充电宝壳体上设置液冷机构;液冷机构包括外液冷容器和冷却液,外液冷容器设于充电宝壳体的外部,外液冷容器与充电宝壳体之间构成外冷却腔,充电宝壳体内设有内冷却腔,外冷却腔与内冷却腔连通,内冷却腔和外冷却腔内填充冷却液,外冷却腔和内冷却腔的容积均可改变;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液冷腔体填充冷却液,冷却液一方面起到散热作用的同时另一方面对电芯起到包覆保护的作用,使充电宝在受到冲击时通过冷却液进行缓冲,避免对电芯造成冲击损伤,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摔智能充电宝
本专利技术属于移动电源
,具体涉及一种防摔智能充电宝。
技术介绍
充电宝,也叫移动电源、旅行充电器等。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自从智能移动设备流行以来,因为受到电池容量的限制,以及耗电量大的原因,智能设备往往使用不了多久电量就告急了。借助移动设备流行起来的东风,移动电源因为可以弥补智能设备电量不足的问题,迅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至如今,移动电源几乎成了智能机一族的标配了。现在的移动电源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同质化严重,几乎可以说到了短兵厮杀的地步了。大家都是在同一个平面竞争,而缺乏创造新产品的能力。市场上智能充电宝一般由锂电芯(或者干电池,较少见)作为储电单元,外部一个壳体包裹,使用起来是很方便快捷的,但目前的移动电源行业,各类产品充斥市场,产品鱼龙混杂,形形色色的移动电源都有,生产移动电源的厂家、作坊不计其数,但是都是不具备抗摔功能的,掉落地面容易损坏以致影响充电宝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通过冷却液包覆电芯的防摔智能充电宝。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防摔智能充电宝,包括壳体机构、充放电机构和液冷机构,所述壳体机构包括一个内部设有腔体的充电宝壳体,充电宝壳体的腔体中设置充放电机构,充电宝壳体上设置液冷机构;液冷机构包括外液冷容器和冷却液,外液冷容器设于充电宝壳体的外部,外液冷容器与充电宝壳体之间构成外冷却腔,充电宝壳体内设有内冷却腔,外冷却腔与内冷却腔连通,内冷却腔和外冷却腔内填充冷却液,外冷却腔和内冷却腔的容积均可改变。通过变形或其他方式改变外冷却腔和内冷却腔的容积,能够实现内冷却腔和外冷却腔内的冷却液的交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充放电机构包括电芯、电路板、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电芯和电路板设于壳体机构内,电路板连接充电宝壳体上的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必要的,电路板上设有充放电电路用于支持电芯的充电和放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冷却容器为外冷却袋,外冷却袋的开口覆盖在充电宝壳体的表面,并与充电宝壳体密封连接,外冷却袋与充电宝壳体之间构成外冷却腔;壳体的内部设有内冷却袋,内冷却袋设于外冷却袋连接的充电宝壳体的内侧,并与充电宝壳体密封连接构成内冷却腔,内冷却袋与外冷却袋之间的充电宝壳体上开有若干个液体孔,液体孔连通内冷却腔和外冷却腔。冷却液能够通过充电宝壳体上的液体孔在内冷却腔和外冷却腔之间流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冷却袋与内冷却袋的材料均为弹性材料,受到压力产生变形,并且能够恢复形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冷却容器包括浮动壳和柔性袋,浮动壳设于充电宝壳体的一侧,浮动壳靠近充电宝壳体的一面弯折构成插入部,充电宝壳体上开有与插入部间隙配合的插入槽,浮动壳的插入部插入插入槽内,使浮动壳与充电宝壳体滑动连接,浮动壳与充电宝壳体之间设有柔性袋,柔性袋朝向充电宝壳体的一侧设有开口,该开口的边沿与充电宝壳体密封连接,构成外冷却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充电宝壳体内设有与浮动壳连接的复位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充电宝壳体,另一端连接浮动壳。通过弹簧弹性使浮动壳压向充电宝壳体后能够复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冷却容器包括内冷却袋,内冷却袋的内部半包围电芯,内冷却袋的两侧设置内挤压机构,内挤压机构包括凸轮、轮轴、齿轮和齿条,齿条固定连接浮动壳,齿条与齿轮啮合,齿轮和凸轮均是固定设置于轮轴上,轮轴的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充电宝壳体。当浮动壳受到压力向内移动时带动齿条向内移动,带动齿轮正转,齿轮带动轮轴以及凸轮转动,使凸轮的小头端转向内冷却袋,使内冷却袋的容积变大,适应外部外冷却腔冷却液向内冷却腔流动,反之当浮动壳复位时,凸轮的大头端转向内冷却袋,使内冷却袋容积变小,将内冷却腔内冷却液挤向外冷却腔。通过凸轮产生的主动压力改变内冷却袋的容积变化,而并非仅依靠内冷却袋的弹性,使内冷却袋的恢复更加快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设置液冷腔体填充冷却液,冷却液一方面起到散热作用的同时另一方面对电芯起到包覆保护的作用,使充电宝在受到冲击时通过冷却液进行缓冲,避免对电芯造成冲击损伤;2)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时充电宝的受压促使冷却液再内外冷却腔之间流动,从而实现冷却液吸热后流动到外部散热的循环。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专利技术的壳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一中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三中本专利技术的内挤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壳体机构1、充放电机构2、液冷机构3、内挤压机构4;充电宝壳体11、液体孔12;外冷却袋31、内冷却袋32、外冷却腔33、内冷却腔34、浮动壳35、插入部36、柔性袋37;凸轮41、轮轴42、齿轮43、齿条4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一一种防摔智能充电宝,包括壳体机构1、充放电机构2和液冷机构3,所述壳体机构1包括一个内部设有腔体的充电宝壳体11,充电宝壳体11的腔体中设置充放电机构2,充电宝壳体11上设置液冷机构3;液冷机构3包括外液冷容器和冷却液,外液冷容器设于充电宝壳体11的外部,外液冷容器与充电宝壳体11之间构成外冷却腔33,充电宝壳体11内设有内冷却腔34,外冷却腔33与内冷却腔34连通,内冷却腔34和外冷却腔33内填充冷却液,外冷却腔33和内冷却腔34的容积均可改变。通过变形或其他方式改变外冷却腔33和内冷却腔34的容积,能够实现内冷却腔34和外冷却腔33内的冷却液的交换。优选的,充放电机构2包括电芯、电路板、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电芯和电路板设于壳体机构1内,电路板连接充电宝壳体11上的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必要的,电路板上设有充放电电路用于支持电芯的充电和放电。一般来说充电宝受到的压力多为人为主动手动挤压提供或放入口袋时跟随使用者移动时受到使用者身体的挤压产生。本专利技术设置液冷腔体填充冷却液,冷却液一方面起到散热作用的同时另一方面对电芯起到包覆保护的作用,使充电宝在受到冲击时通过冷却液进行缓冲,避免对电芯造成冲击损伤。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外冷却容器为外冷却袋31,外冷却袋31的开口覆盖在充电宝壳体11的表面,并与充电宝壳体11密封连接,外冷却袋31与充电宝壳体11之间构成外冷却腔33;壳体的内部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摔智能充电宝,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机构、充放电机构和液冷机构,所述壳体机构包括一个内部设有腔体的充电宝壳体,充电宝壳体的腔体中设置充放电机构,充电宝壳体上设置液冷机构;/n液冷机构包括外液冷容器和冷却液,外液冷容器设于充电宝壳体的外部,外液冷容器与充电宝壳体之间构成外冷却腔,充电宝壳体内设有内冷却腔,外冷却腔与内冷却腔连通,内冷却腔和外冷却腔内填充冷却液,外冷却腔和内冷却腔的容积均可改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摔智能充电宝,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机构、充放电机构和液冷机构,所述壳体机构包括一个内部设有腔体的充电宝壳体,充电宝壳体的腔体中设置充放电机构,充电宝壳体上设置液冷机构;
液冷机构包括外液冷容器和冷却液,外液冷容器设于充电宝壳体的外部,外液冷容器与充电宝壳体之间构成外冷却腔,充电宝壳体内设有内冷却腔,外冷却腔与内冷却腔连通,内冷却腔和外冷却腔内填充冷却液,外冷却腔和内冷却腔的容积均可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摔智能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机构包括电芯、电路板、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电芯和电路板设于壳体机构内,电路板连接充电宝壳体上的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摔智能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冷却容器为外冷却袋,外冷却袋的开口覆盖在充电宝壳体的表面,并与充电宝壳体密封连接,外冷却袋与充电宝壳体之间构成外冷却腔;
壳体的内部设有内冷却袋,内冷却袋设于外冷却袋连接的充电宝壳体的内侧,并与充电宝壳体密封连接构成内冷却腔,内冷却袋与外冷却袋之间的充电宝壳体上开有若干个液体孔,液体孔连通内冷却腔和外冷却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摔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潜川动力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