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辐式张弦梁结构屋盖的张弦梁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0893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轮辐式张弦梁结构屋盖的张弦梁安装结构,属于建筑物施工技术领域,它包括混泥土墙、外围环梁、中央刚性环、张弦梁、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和张弦梁支撑胎架,所述外围环梁支承在混泥土墙上,所述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位于外围环梁内围中央,中央刚性环由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支撑;所述张弦梁一端与中央刚性环连接,张弦梁另一端与外围环梁连接;张弦梁中部由张弦梁支撑胎架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张弦梁得到了可靠支撑,而且也便于中央刚性环的现场拼装,同时也可有效防止张拉过程中胎架歪斜,利于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辐式张弦梁结构屋盖的张弦梁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施工
,尤其涉及轮辐式张弦梁结构屋盖的张弦梁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张弦梁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结构的新型杂交屋盖体系。张弦梁结构是一种由刚性构件上弦、柔性拉索、中间连以撑杆形成的混合结构体系,其结构组成是一种新型自平衡体系,是一种大跨度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也是混合结构体系发展中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创造。张弦梁结构体系简单、受力明确、结构形式多样、充分发挥了刚柔两种材料的优势,并且制造、运输、施工简捷方便,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轮辐式张弦梁结构屋盖的张弦梁长度较长,重心悬空,未张拉时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轮辐式张弦梁结构屋盖的张弦梁安装结构,可对张弦梁进行可靠支撑。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轮辐式张弦梁结构屋盖的张弦梁安装结构,包括混泥土墙、外围环梁、中央刚性环、张弦梁、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和张弦梁支撑胎架,所述外围环梁支承在混泥土墙上,所述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位于外围环梁内围中央,中央刚性环由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支撑;所述张弦梁一端与中央刚性环连接,张弦梁另一端与外围环梁连接;张弦梁中部由张弦梁支撑胎架支撑。进一步的,所述张弦梁包括上弦杆、拉索和多个拉索撑杆,所述上弦杆内端与中央刚性环的顶部连接,上弦杆外端与外围环梁连接;拉索内端与中央刚性环的底部连接,拉索外端与外围环梁连接,所述拉索撑杆上端与上弦杆连接,拉索撑杆下端与所述拉索连接。优选地,拉索撑杆间隔距离为6m。进一步的,中央刚性环与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之间设有滑动支座。进一步的,所述外围环梁与混泥土墙之间设有滑动支座。进一步的,中央刚性环包括上环梁和下环梁,上环梁的直径大于下环梁的直径,上环梁、下环梁和外围环梁上均预留有孔作为张拉节点,上弦杆与上环梁连接,拉索与下环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张弦梁得到了可靠支撑,而且也便于中央刚性环的现场拼装,同时也可有效防止张拉过程中胎架歪斜,利于施工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张弦梁安装示意图;图2是中央刚性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张弦梁支撑胎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张弦梁安装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第一阶段张拉完成后的示意图;图6是上弦杆的吊装示意图;图7是扁担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泥土墙、2-外围环梁、3-中央刚性环、4-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5-张弦梁、6-张弦梁支撑胎架、7-加强斜撑、8-手拉葫芦、9-扁担、10-吊耳、11-抗风柱、12-滑动支座、13-预应力锚固件、31-上环梁、32-下环梁、51-上弦杆、52-拉索、53-拉索撑杆、54-套管、101-钢丝绳、102-吊孔、103-吊索、511-吊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3、4所示,本技术公开的轮辐式张弦梁结构屋盖的张弦梁安装结构,轮辐式张弦梁结构屋盖的张弦梁安装结构,包括混泥土墙1、外围环梁2、中央刚性环3、张弦梁5、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4和张弦梁支撑胎架6,外围环梁2支承在混泥土墙1上,混泥土墙1外侧设有抗风柱11,抗风柱11顶部与外围环梁2连接,抗风柱11底部与基础连接,抗风柱11中部与混泥土墙1连接。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4位于外围环梁2内围中央,中央刚性环3由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4支撑。张弦梁5一端与中央刚性环3连接,张弦梁5另一端与外围环梁2连接;张弦梁5中部由张弦梁支撑胎架6支撑,张弦梁支撑胎架6的数量根据需要设置,张弦梁5由两个张弦梁支撑胎架6支撑。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4和张弦梁支撑胎架6均固定在基础上。如图1、4所示,张弦梁5包括上弦杆51、拉索52和多个拉索撑杆53,上弦杆51内端与中央刚性环3的顶部连接,上弦杆51外端与外围环梁2连接。拉索52内端与中央刚性环3的底部连接,拉索52外端与外围环梁2连接,拉索撑杆53上端与上弦杆51连接,拉索撑杆53下端与拉索52连接。上弦杆51由张弦梁支撑胎架6支撑。如图3所示,张弦梁支撑胎架6上预留有拉索避让空间。张弦梁支撑胎架6应避拉索撑杆53。为保护拉索52,拉索52外套设有多节套管54,套管54多节套设置,不仅使拉索52保持原有的特性,不影响其张拉,而且又能对拉索52进行有效保护。如图4所示,中央刚性环3与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4之间设有滑动支座12;外围环梁2与混泥土墙1之间设有滑动支座12。中央刚性环3由不等截面的方钢管焊接而成,共设置14榀格构柱作为中央刚性换的主受力支撑。如图2所示,中央刚性环3包括上环梁31和下环梁32,上环梁31的直径大于下环梁32的直径,上环梁31、下环梁32和外围环梁2上均预留有孔作为张拉节点,张拉节点处安装有预应力锚固件13,上弦杆51与上环梁31的预应力锚固件13连接,拉索52与下环梁32的预应力锚固件13连接。本实施例中各榀张弦梁的上弦梁均在地面完成拼装,共30榀,然后由吊车整体吊装就位。上弦梁按轴线顺时针或逆时针吊装就位,并同步安装上弦梁之间的环梁和环向支撑,逐步安装完成全部环梁和环向支撑。然后安装拉索52,拉索52安装完成后。全部拉索52分三组两阶段逐级循环张拉,如图6所示,第一阶段分组分级张拉,以张弦梁5脱离胎架的临界点为结束标志。第二阶段分组分级张拉,张拉至初始预张力的105%超出张拉5%,局部调整,张拉完成后,拆除胎架即可。拉索52通过刚性的拉索撑杆53给刚性的上弦杆51提供弹性支撑,减小梁跨度,减少刚性梁的弯矩峰值,进而起到增加刚度,减小挠度的作用。拉索撑杆53的数量根据需要设置,拉索撑杆53的作用是为上弦杆51提供弹性支座。通常情况下,随着拉索撑杆53数量增加,上弦杆51弯矩与剪力逐渐减小。但当拉索撑杆53的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构件受力的改善不再明显。本实施例中拉索撑杆53间隔距离为6m。如图6所示,为减小上弦杆51吊装过程中的下挠变形,吊装时增加两根加强斜撑7。找到张弦梁5重心处的那根拉索撑杆53,将两个加强斜撑7分别安装在该拉索撑杆53的两侧。加强斜撑7下端与重心处的那根拉索撑杆53的下端连接,加强斜撑7上端与旁侧的拉索撑杆53的上端连接,连接节点处螺栓锚固。并利用辅助吊索具进行吊装,辅助吊索具包括扁担9和与扁担9连接的钢丝绳101和两根吊索103。如图7所示,扁担9上焊接有用于连接钢丝绳101和吊索103的吊耳10。吊耳10有吊孔102。钢丝绳101用于与吊车连接,吊索103在上弦杆51上的吊点511处缠绕一圈。重心处的那根拉索撑杆53位于两根吊索103之间。为方便起吊后调整张弦梁5的安装位置,扁担9连接有手拉葫芦8。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轮辐式张弦梁结构屋盖的张弦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泥土墙、外围环梁、中央刚性环、张弦梁、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和张弦梁支撑胎架,所述外围环梁支承在混泥土墙上,所述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位于外围环梁内围中央,中央刚性环由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支撑;/n所述张弦梁一端与中央刚性环连接,张弦梁另一端与外围环梁连接;张弦梁中部由张弦梁支撑胎架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轮辐式张弦梁结构屋盖的张弦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泥土墙、外围环梁、中央刚性环、张弦梁、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和张弦梁支撑胎架,所述外围环梁支承在混泥土墙上,所述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位于外围环梁内围中央,中央刚性环由中央刚性环支撑胎架支撑;
所述张弦梁一端与中央刚性环连接,张弦梁另一端与外围环梁连接;张弦梁中部由张弦梁支撑胎架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弦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弦梁包括上弦杆、拉索和多个拉索撑杆,所述上弦杆内端与中央刚性环的顶部连接,上弦杆外端与外围环梁连接;
拉索内端与中央刚性环的底部连接,拉索外端与外围环梁连接,所述拉索撑杆上端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勇唐珂杨琴陈松夏瑞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容正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