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气液直接接触式全热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93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液直接接触式全热换热装置,属换热装置技术领域。本全热换热装置含有一个气液直接接触换热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气液全热换热器中换热溶液回路中串连了一个附加的换热器,以调节换热溶液的温度,从而提高了全热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接接触式全热换热装置,属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各行业应用最广泛的设备之一。根据换热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气体-气体,气体-液体,液体-液体等形式的换热器。根据换热的性质不同,可以为显热换热器和全热换热器。现有气液直接接触的全热换热器如冷却塔、喷水室、湿帘加湿器、液体除湿(再生)器等,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它们都是液体简单喷洒与气体进行热质交换的装置,容易造成传热传质的不可逆损失。在气液直接接触的换热过程中,会同时发生传热、传质过程。气液直接接触过程是一个双推动力的传递过程,传质的过程的推动力是物质的化学势,传热过程的动力是温差。两者中一个过程的进行可能会削弱另一个过程的推动力,从而使得两者相互影响,造成传热传质效率不高。如一个溶液除湿的过程,空气中的水蒸汽冷凝的热量加热了吸湿溶液,使得溶液温度升高,这就导致溶液表面水蒸汽分压力升高,除湿能力明显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传热传质效果的气液直接接触式全热换热装置。本专利技术实际是一种气液直接接触的换热单元装置。换热单元可以应用于众多的气液直接接触的传热传质场合。其基本思想是在全热交换过程中通过热交换器引入外加的热源(或冷源),使得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过程中同时被加热或冷却,这样,可以吸收或补充传质过程中增加或减少的显热,避免热量变化导致传质动力的减少,提高全热交换的效率。在传热传质中,传热过程和传质过程可能会相互影响,比如,传热的进行可能减小传质的动力。例如一个除湿过程,一定浓度的除湿溶液在没有冷却的情况下,除湿后温度升高,除湿能力下降,但是,将除湿溶液加入一个冷却环节后,除湿能力就能提高,除湿效率大大的提高。类似的情况在所有的气液直接交换的过程中都存在。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这样描述,本气液直接接触式全热换热装置包含一个气液直接接触换热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气液全热换热器的换热溶液的回路中串连一个附加的换热器,以调节换热溶液的温度,提高换热效率。本专利技术气液直接接触全热换热装置,由于在换热溶液的回路中串连了一个附加的换热器,所以明显的提高了传热传质效果。附图说明图1气液直接接触式全热换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气液直接接触式全热换热装置的结构图。气液直接接触式全热换热装置由壳体1、液体槽5、填料12、布液装置14、液-液换热器9、液体管路13等部件组成。气体和液体在全热换热装置内进行热质交换,可以通过进入液-液换热器9的冷媒(或热媒)的入口温度和流量调节进入布液装置14的液体温度。图1中7和4分别是液体进、出全热换热装置的进、出口,2和11分别是气体的进、出口,10和8分别是冷媒(或热媒)的进、出口。液槽5中的溶液在泵6的驱动下,首先进入换热器9,与冷媒(或热媒)换热后进入顶部的布液装置14。液体自布液装置14均匀流下,浸湿填料12,与气体接触,发生传热和传质过程。填料可以增加气体和液体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其热质交换的效果。气体和液体完成热质交换过程后,气体自排出口11直接排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自全热交换装置底部的出流口3流入液槽5,完成液体的循环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气液直接接触式的全热换热装置,包含一个气液全热换热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气液全热换热器的换热溶液的回路中串连一个附加的换热器。全文摘要一种气液直接接触式全热换热装置,属换热装置
本全热换热装置含有一个气液直接接触换热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气液全热换热器中换热溶液回路中串连了一个附加的换热器,以调节换热溶液的温度,从而提高了全热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文档编号F28C3/00GK1493839SQ0313469公开日2004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6日专利技术者江亿, 李震, 刘晓华, 陈晓阳, 江 亿 申请人:清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直接接触式的全热换热装置,包含一个气液全热换热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气液全热换热器的换热溶液的回路中串连一个附加的换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亿李震刘晓华陈晓阳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