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筒类钢件退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916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1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环筒类钢件退磁装置,属于退磁装置领域。该环筒类钢件退磁装置包括托辊、底板、顶板、多组导电桩、多根第一导电柱和多根第二导电柱,每组导电桩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一根第一导电桩和一根第二导电桩,多根第一导电柱和多根第二导电柱均安装在顶板上且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在退磁时,可以先使第一导电柱与第一导电桩分离,第二导电柱与第二导电桩分离,将环筒类钢件放置到三个托辊上,使多根第一导电桩位于环筒类钢件内,多根第二导电桩位于环筒类钢件外,然后使第一导电柱与第一导电桩接触,第二导电柱与第二导电桩接触,转动托辊使环筒类钢件旋转,从而对环筒类钢件的不同区域依次进行退磁,方便了对尺寸较大的环筒类钢件进行退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筒类钢件退磁装置
本公开涉及退磁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筒类钢件退磁装置。
技术介绍
退磁又称磁清洗、消磁等,退磁是指使带磁性的物体恢复到磁中性状态的过程。在工业生产中,部分工件在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退磁。退磁一般有加热退磁法和通过式退磁法,加热退磁法即通过对工件进行加热,消除工件的磁性,但这种方法通常要加热到700℃以上,会降低钢材的力学性能,并且工件表面还会产生氧化层与氧化色,对工件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目前通常采用通过式退磁法。通过式退磁法是通过一种退磁装置进行,通常的退磁装置包括一个封闭的框形结构,框形结构内绕有线圈。退磁时,线圈通电,使工件整体通过该框形结构进行退磁。由于工件整体都要通过框形结构,因此工件的尺寸十分受限于退磁装置,如果工件过大无法通过框形结构,则无法进行退磁。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筒类钢件退磁装置,能够便于对尺寸较大的环筒类钢件进行退磁。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筒类钢件退磁装置,包括:三个托辊,所述三个托辊圆周间隔布置,且所述三个托辊的轴线均沿径向;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三个托辊位于同一圆周上;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正对布置;多组导电桩,所述多组导电桩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每组导电桩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一根第一导电桩和一根第二导电桩,所述第一导电桩和所述第二导电桩均垂直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多组导电桩中,多根所述第一导电桩与所述圆周的圆心的最大距离小于多根所述第二导电桩与所述圆周的圆心的最小距离;多根第一导电柱和多根第二导电柱,均安装在所述顶板上且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一导电柱与所述第一导电桩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导电柱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导电桩同轴且轴向间距可调,所述第二导电柱与所述第二导电桩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导电柱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导电桩同轴且轴向间距可调,所述多根第一导电柱中的一根第一导电柱和所述多根第二导电柱中的一根第二导电柱分别用于与电源的第一极和第二极连接,除用于与电源第一极连接的第一导电柱和用于与电源第二极连接的第二导电柱外,所述第一导电柱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柱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一一对应连接,若所述第一导电柱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导电桩的轴向间距调节至0,所述第二导电柱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导电桩的轴向间距调节至0,所述多根第一导电柱和所述多根第二导电柱交替串联。可选地,多根所述第一导电桩在所述底板上共直线或共圆弧分布,多根所述第二导电桩在所述底板上共直线或共圆弧分布。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桩靠近所述顶板的一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导电桩靠近所述顶板的一端的端面均为凸面,所述第一导电柱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导电柱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的端面均为凹面,或者所述第一导电桩靠近所述顶板的一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导电桩靠近所述顶板的一端的端面均为凹面,所述第一导电柱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导电柱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的端面均为凸面。可选地,所述凸面为锥形凸面,所述凹面为锥形凹面。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柱和所述第二导电柱均活动插装在所述顶板上,或者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间距可调。可选地,所述顶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伸缩气缸,每根所述第一导电柱同轴连接有一个所述伸缩气缸,每根所述第二导电柱同轴连接有一个所述伸缩气缸。可选地,所述顶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连接有围板,所述围板上连接有盖板,所述顶板、所述盖板和所述围板围成箱体结构,所述伸缩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盖板上。可选地,所述环筒类钢件退磁装置还包括第一滑轨和顶板支架,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所述顶板支架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顶板连接在所述顶板支架上。可选地,所述环筒类钢件退磁装置还包括第二滑轨和第三滑轨,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和所述第三滑轨呈Y字型布置,所述三个托辊中最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个托辊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所述三个托辊中的另两个托辊分别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滑轨和所述第三滑轨上。可选地,所述第二滑轨和所述第三滑轨上均滑动安装有托辊架和丝杠,所述托辊安装在所述托辊架上,所述第二滑轨上的所述丝杠沿所述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三滑轨上的所述丝杠沿所述第三滑轨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丝杠与所述托辊架传动连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设置三个托辊,将三个托辊圆周间隔布置,且托辊的轴向均沿径向,使得在退磁时可以将环筒类钢件放置在三个托辊上,通过三个托辊支撑环筒类钢件的一端。通过设置底板和顶板,底板上设置有多组导电桩,顶板上设置有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由于每组导电桩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一根第一导电桩和一根第二导电桩,第一导电柱与相应的第一导电桩同轴且轴向间距可调,第二导电柱与相应的第二导电桩同轴且轴向间距可调,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轴向间距,使第一导电柱与第一导电桩接触或分离,使第二导电柱与第二导电桩接触或分离。由于除用于与电源第一极连接的第一导电柱和用于与电源第二极连接的第二导电柱外,第一导电柱远离底板的一端与第二导电柱远离底板的一端一一对应连接,在第一导电柱与相应的第一导电桩的轴向间距调节至0(即第一导电柱与相应的第一导电桩接触),第二导电柱与相应的第二导电桩的轴向间距调节至0(即第二导电柱与相应的第二导电桩接触)时,多根第一导电柱和多根第二导电柱交替串联,这样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第一导电桩和第二导电桩就形成了一个线圈。在对环筒类钢件进行退磁时,可以先使第一导电柱与第一导电桩分离,第二导电柱与第二导电桩分离,这样就可以将环筒类钢件放置到三个托辊上,并使多根第一导电桩位于环筒类钢件内,多根第二导电桩位于环筒类钢件外,然后使第一导电柱与第一导电桩接触,第二导电柱与第二导电桩接触,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第一导电桩和第二导电桩形成一个线圈,对线圈通电后就可以对环筒类钢件位于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第一导电桩和第二导电桩围成的线圈中的区域进行退磁,通过转动托辊,使环筒类钢件旋转,从而对环筒类钢件的不同区域依次进行退磁,方便了对尺寸较大的环筒类钢件进行退磁,并且环筒类钢件的不同区域可以依次进行退磁,即使是环筒类钢件的边角处也可以较好地进行退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筒类钢件退磁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筒类钢件退磁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筒类钢件退磁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筒类钢件退磁装置的局部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筒类钢件退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三个托辊(10),所述三个托辊(10)圆周间隔布置,且所述三个托辊(10)的轴线均沿径向;/n底板(20),所述底板(20)与所述三个托辊(10)位于同一圆周上;/n顶板(30),所述顶板(30)与所述底板(20)正对布置;/n多组导电桩(40),所述多组导电桩(40)位于所述顶板(30)和所述底板(20)之间,每组导电桩(40)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一根第一导电桩(41)和一根第二导电桩(42),所述第一导电桩(41)和所述第二导电桩(42)均垂直安装在所述底板(20)上,所述多组导电桩(40)中,多根所述第一导电桩(41)与所述圆周的圆心的最大距离小于多根所述第二导电桩(42)与所述圆周的圆心的最小距离;/n多根第一导电柱(51)和多根第二导电柱(52),均安装在所述顶板(30)上且位于所述顶板(30)和所述底板(20)之间,所述第一导电柱(51)与所述第一导电桩(41)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导电柱(51)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导电桩(41)同轴且轴向间距可调,所述第二导电柱(52)与所述第二导电桩(42)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导电柱(52)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导电桩(42)同轴且轴向间距可调,所述多根第一导电柱(51)中的一根第一导电柱(51)和所述多根第二导电柱(52)中的一根第二导电柱(52)分别用于与电源的第一极和第二极连接,除用于与电源第一极连接的第一导电柱(51)和用于与电源第二极连接的第二导电柱(52)外,所述第一导电柱(51)远离所述底板(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柱(52)远离所述底板(20)的一端一一对应连接,若所述第一导电柱(51)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导电桩(41)的轴向间距调节至0,所述第二导电柱(52)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导电桩(42)的轴向间距调节至0,所述多根第一导电柱(51)和所述多根第二导电柱(52)交替串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筒类钢件退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三个托辊(10),所述三个托辊(10)圆周间隔布置,且所述三个托辊(10)的轴线均沿径向;
底板(20),所述底板(20)与所述三个托辊(10)位于同一圆周上;
顶板(30),所述顶板(30)与所述底板(20)正对布置;
多组导电桩(40),所述多组导电桩(40)位于所述顶板(30)和所述底板(20)之间,每组导电桩(40)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一根第一导电桩(41)和一根第二导电桩(42),所述第一导电桩(41)和所述第二导电桩(42)均垂直安装在所述底板(20)上,所述多组导电桩(40)中,多根所述第一导电桩(41)与所述圆周的圆心的最大距离小于多根所述第二导电桩(42)与所述圆周的圆心的最小距离;
多根第一导电柱(51)和多根第二导电柱(52),均安装在所述顶板(30)上且位于所述顶板(30)和所述底板(20)之间,所述第一导电柱(51)与所述第一导电桩(41)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导电柱(51)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导电桩(41)同轴且轴向间距可调,所述第二导电柱(52)与所述第二导电桩(42)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导电柱(52)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导电桩(42)同轴且轴向间距可调,所述多根第一导电柱(51)中的一根第一导电柱(51)和所述多根第二导电柱(52)中的一根第二导电柱(52)分别用于与电源的第一极和第二极连接,除用于与电源第一极连接的第一导电柱(51)和用于与电源第二极连接的第二导电柱(52)外,所述第一导电柱(51)远离所述底板(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柱(52)远离所述底板(20)的一端一一对应连接,若所述第一导电柱(51)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导电桩(41)的轴向间距调节至0,所述第二导电柱(52)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导电桩(42)的轴向间距调节至0,所述多根第一导电柱(51)和所述多根第二导电柱(52)交替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筒类钢件退磁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第一导电桩(41)在所述底板(20)上共直线或共圆弧分布,多根所述第二导电桩(42)在所述底板(20)上共直线或共圆弧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筒类钢件退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桩(41)靠近所述顶板(30)的一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导电桩(42)靠近所述顶板(30)的一端的端面均为凸面,所述第一导电柱(51)靠近所述底板(20)的一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导电柱(52)靠近所述底板(20)的一端的端面均为凹面,或者所述第一导电桩(41)靠近所述顶板(30)的一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导电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徐钢新张春晖胡佳阳黄春芳陈亮李勃许德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