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亮度调节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5851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0
本申请涉及背光亮度调节领域,提供了一种背光亮度调节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所述系统包括:亮度检测模块、主芯片和背光电路,所述背光电路包括背光芯片、数字电阻器和光源,所述数字电阻器和所述光源串联在驱动电压和地之间,所述数字电阻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芯片;所述亮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环境亮度;所述主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亮度向背光芯片输出第一调节指令和第二调节指令;所述第一调节指令用于控制所述背光芯片调整所述驱动电压,以对所述光源的发光进行第一亮度调整;所述第二调节指令用于调节所述数字电阻器的阻值,以对所述光源的发光进行第二亮度调整。采用本系统能够提高背光亮度调节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亮度调节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调节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亮度调节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使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TFT-LCD)的手机便携设备通常都需要使用升压背光电路,通过升压,将电池电压提高到可以驱动LCD背光灯工作。而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手机主芯片(CPU)调节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Modulation,PWM)波来控制过背光电路中背光芯片的引脚,以引起流经背光电路中光源的电流的变化。但是这种调节方式将背光亮度调节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围内,在遇到特殊环境需求时就显得力不从心。示例性的,在黑暗的环境中,背光亮度调到最小,还是会有刺眼的现象;在阳光下面,背光亮度调节到最大还是亮度不够,难以看清屏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亮度调节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以实现提高背光亮度调节范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亮度调节系统,包括:亮度检测模块、主芯片和背光电路,所述背光电路包括背光芯片、数字电阻器和光源,所述数字电阻器和所述光源串联在驱动电压和地之间,所述数字电阻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芯片;所述亮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环境亮度;所述主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亮度向背光芯片输出第一调节指令和第二调节指令;所述第一调节指令用于控制所述背光芯片调整所述驱动电压,以对所述光源的发光进行第一亮度调整;所述第二调节指令用于调节所述数字电阻器的阻值,以对所述光源的发光进行第二亮度调整。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亮度判断模块和开关模块;所述亮度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环境亮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获得判断结果;所述开关模块电性连接在所述主芯片和所述数字电阻器的控制端之间,所述开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进行连通或关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字电阻器包括控制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数字电位器和电阻模组,所述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非易失性存储器、数字电位器和电阻模组,所述数字电位器与所述电阻模组电性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电感、稳压二极管和背光电源,所述背光芯片包括第一管脚、第二管脚、第三管脚、第四管脚、第五管脚和第六管脚;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背光芯片的第一管脚,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背光芯片的第二管脚,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背光芯片的第一管脚和所述背光芯片的第三管脚;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背光芯片的第三管脚,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光源连接所述驱动电压的一端;所述背光电源连接所述背光芯片的第一管脚;所述背光芯片的第四管脚连接所述主芯片;所述背光芯片的第五管脚连接所述数字电阻器和所述光源之间的节点;所述背光芯片的第六管脚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阻模组包括:多个串联的阻值相同的电阻、基准电压和与所述电阻对应数量的模拟开关;多个所述电阻串联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所述模拟开关与所述电阻一一对应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进行接通,以将至少1个所述电阻连接至所述数字电位器的正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电路还包括电流稳压电路,用于对流经所述光源的电流进行稳压。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电路还包括过热保护电路,用于限制所述背光电路的总功率耗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拟开关为MOS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包括:获取环境亮度;根据所述环境亮度输出第一调节指令和第二调节指令;根据所述第一调节指令控制背光芯片调整光源的驱动电压,以对光源的发光进行第一亮度调整;根据所述第二调节指令调节和所述光源串联的数字电阻器的阻值,以对所述光源的发光进行第二亮度调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调节指令调节所述数字电阻器的阻值,以对所述光源的发光进行第二亮度调整包括:检测获取的环境亮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否,则维持背光电路中数字电阻器的阻值为默认阻值;是,根据所第二调节指令调节所述数字电阻器的阻值,以对所述光源的发光进行第二亮度调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的步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亮度调节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通过在通过改变PWM波调整背光亮度的基础上,将背光电路中与光源串联的固定值电阻替换成数字电阻器,根据环境亮度对数字电阻器的阻值调整以调节背光亮度,在特殊环境下(终端处于阳光下或者终端处于黑暗中)对终端屏幕的亮度调节能超出原本的调节范围,解决了现有背光亮度调节技术在特殊亮度环境下用户体验差的问题,达到了提高背光亮度调节范围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背光亮度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背光调节系统的元件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背光亮度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数字电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数字电阻器的元件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背光亮度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背光亮度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等,但这些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与另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调节指令为第二调节指令,且类似地,可将第二调节指令称为第一调节指令。第一调节指令和第二调节指令两者都是调节指令,但其不是同一调节指令。术语“第一”、“第二”等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亮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亮度检测模块、主芯片和背光电路,所述背光电路包括背光芯片、数字电阻器和光源,所述数字电阻器和所述光源串联在驱动电压和地之间,所述数字电阻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芯片;/n所述亮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环境亮度;/n所述主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亮度向背光芯片输出第一调节指令和第二调节指令;/n所述第一调节指令用于控制所述背光芯片调整所述驱动电压,以对所述光源的发光进行第一亮度调整;所述第二调节指令用于调节所述数字电阻器的阻值,以对所述光源的发光进行第二亮度调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亮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亮度检测模块、主芯片和背光电路,所述背光电路包括背光芯片、数字电阻器和光源,所述数字电阻器和所述光源串联在驱动电压和地之间,所述数字电阻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芯片;
所述亮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环境亮度;
所述主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亮度向背光芯片输出第一调节指令和第二调节指令;
所述第一调节指令用于控制所述背光芯片调整所述驱动电压,以对所述光源的发光进行第一亮度调整;所述第二调节指令用于调节所述数字电阻器的阻值,以对所述光源的发光进行第二亮度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亮度判断模块和开关模块;
所述亮度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环境亮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获得判断结果;
所述开关模块电性连接在所述主芯片和所述数字电阻器的控制端之间,所述开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进行连通或关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电阻器包括控制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数字电位器和电阻模组,所述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非易失性存储器、数字电位器和电阻模组,所述数字电位器与所述电阻模组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电感、稳压二极管和背光电源,所述背光芯片包括第一管脚、第二管脚、第三管脚、第四管脚、第五管脚和第六管脚;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背光芯片的第一管脚,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背光芯片的第二管脚,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感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背光芯片的第一管脚和所述背光芯片的第三管脚;
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背光芯片的第三管脚,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光源连接所述驱动电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乐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