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3538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5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包括显示主体、壳体以及充电结构;所述壳体的一侧具有容置槽,所述显示主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显示主体上设置有充电电源以及与所述充电电源电连接的充电输入端,至少部分所述充电输入端显露在所述显示主体的外侧;所述充电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充电结构具有朝向靠近所述充电输入端的方向延伸的充电端;所述充电端可与所述充电输入端接触导通,以对所述显示主体充电,从而使得智能手表的充电过程简便、且不影响智能手表的正常佩戴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产品,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穿戴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1、智能穿戴电子产品,比如智能手表已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它是将手表内置智能化系统、搭载智能手机系统而连接于网络,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等。相对于普通手表指示时间的单一功能,由于智能手表能够实现多种功能,以及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因此智能手表耗电明显,需要及时充电。

2、申请号为cn218472852u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智能手表的磁吸无线充电器,其包括充电器底座和智能手表,充电器底座的内壁上插接有连接端口,智能手表放置在充电器底座的内部;充电器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座、拉块和磁吸接头,移动座滑动连接在充电器底座的内壁上,磁吸接头设置在移动座的下表面。在智能手表佩戴使用过程中需要充电时,用户需要先将智能手表从手腕上拆卸下来,然后将智能手表放置在上述的充电器底座上,以通过充电器底座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

3、然而,由于现有的智能手表在充电时需要从手腕上拆卸下来,充电过程繁琐,且影响用户对充电时的智能手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电子产品。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包括显示主体、壳体以及充电结构;

3、所述壳体的一侧具有容置槽,所述显示主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槽内;

4、所述显示主体上设置有充电电源以及与所述充电电源电连接的充电输入端,至少部分所述充电输入端显露在所述显示主体的外侧;所述充电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充电结构具有朝向靠近所述充电输入端的方向延伸的充电端;所述充电端可与所述充电输入端接触导通,以对所述显示主体充电。

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结构包括充电电池以及弹性导电组件;

6、所述弹性导电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弹性导电组件的另一端形成为所述充电端,且可在所述弹性导电组件的弹性作用下与所述充电输入端接触导通。

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导电组件包括导电弹性件和导电抵接部;所述导电弹性件电连接在所述充电电池和所述导电抵接部之间;

8、所述导电抵接部的远离所述导电弹性件的一端形成为所述充电端。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导电组件的外围还套设有导电连接套筒;

10、所述导电连接套筒分别与所述弹性导电组件和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

11、所述导电连接套筒的朝向所述充电输入端的一侧具有敞口,所述敞口至少用于供所述弹性导电组件伸出,以与所述充电输入端接触导通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背离所述容置槽的一侧还具有容纳腔;

13、所述充电结构的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开设有避让口,且所述避让口贯穿所述容置槽的底壁设置,所述充电端由所述避让口伸出以与所述充电输入端接触导通。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下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15、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上壳体的背离所述下壳体的一侧。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主体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容置槽内。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主体和所述壳体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卡扣,所述显示主体和所述壳体的其中另一者上设置有可供所述卡扣伸入并匹配卡合的卡孔。

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主体的背离所述容置槽的槽底的一面凸出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

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穿戴电子产品还包括两个表带,两个所述表带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表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其中另一个所述表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式连接,以将所述智能穿戴电子产品佩戴在手腕处。

2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电子产品,通过在壳体的一侧设置容置槽,使显示主体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置槽内;通过在显示主体上设置充电电源以及与充电电源电连接的充电输入端,使至少部分充电输入端显露在显示主体的外侧;将充电结构设置在壳体上,且充电结构具有朝向靠近充电输入端的方向延伸的充电端;充电端可与充电输入端接触导通,以对显示主体充电。也就是说,直接将充电结构与智能穿戴电子产品的壳体集成为一体,从而直接通过壳体上的充电结构即可实现对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电子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充电操作,而无需每次都将智能手表从手腕上拆卸下来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即,智能手表正常佩戴时也可以直接进行充电,如此使得智能手表的充电过程简便、且不影响智能手表的正常佩戴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主体(1)、壳体(2)以及充电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结构(3)包括充电电池(31)以及弹性导电组件(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组件(32)包括导电弹性件(321)和导电抵接部(322);所述导电弹性件(321)电连接在所述充电电池(31)和所述导电抵接部(3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组件(32)的外围还套设有导电连接套筒(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背离所述容置槽(211)的一侧还具有容纳腔(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包括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所述上壳体(21)和所述下壳体(22)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下壳体(22)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2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主体(1)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容置槽(21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主体(1)和所述壳体(2)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卡扣(113),所述显示主体(1)和所述壳体(2)的其中另一者上设置有可供所述卡扣(113)伸入并匹配卡合的卡孔(21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主体(1)的背离所述容置槽(211)的槽底的一面凸出于所述容置槽(211)的槽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穿戴电子产品还包括两个表带(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主体(1)、壳体(2)以及充电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结构(3)包括充电电池(31)以及弹性导电组件(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组件(32)包括导电弹性件(321)和导电抵接部(322);所述导电弹性件(321)电连接在所述充电电池(31)和所述导电抵接部(3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组件(32)的外围还套设有导电连接套筒(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背离所述容置槽(211)的一侧还具有容纳腔(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旺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