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没式超滤膜的专用曝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565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浸没式超滤膜的专用曝气系统,包括本体、端盖、进水口、进水通道、固定板、风机、风管、主管、进风管、曝气管、出风管、支管、排风管、套管、支柱、排水通道、排水口和支脚,本体上端设有端盖,端盖上端中心处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下端设有进水通道,固定板上端设有风机,风机内端设有风管,风管内端与主管相连接,主管内侧壁设有进风管,进风管内端与曝气管右端相连接,曝气管左端与出风管相连接,出风管外壁与支管相连接,支管下端外壁设有排风管,套管设置在主管和支管上,套管外壁设有支柱,支柱设置在本体内侧壁,排水通道设置在本体下端面中心处,排水通道下端设有排水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浸没式超滤膜的专用曝气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
,具体是一种浸没式超滤膜的专用曝气系统。
技术介绍
与传统的自来水处理工艺对比,超滤膜技术能够有效地截留水中的贾第虫、隐孢子虫、细菌、病毒、胶体、悬浮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等,也能够降低后续消毒工艺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成为各大自来水厂常规工艺升级改造的最佳技术选择之一。而浸没式超滤因纳污容量大、耐污染能力最强,且占地面积小,能耗及运行成本低,易于与传统工艺相结合,有望发展成为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的核心。现有技术中的曝气装置多为固定式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在装置内部易积累大量的污物,不易清理,长久以往影响水处理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浸没式超滤膜的专用曝气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浸没式超滤膜的专用曝气系统,包括本体、端盖、进水口、进水通道、固定板、风机、风管、主管、进风管、曝气管、出风管、支管、排风管、套管、支柱、排水通道、排水口和支脚,所述本体上端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上端中心处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下端设有进水通道,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本体右侧壁,固定板上端设有风机,所述风机内端设有风管,所述风管内端与主管相连接,所述主管内侧壁设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内端与曝气管右端相连接,所述曝气管左端与出风管相连接,所述出风管外壁与支管相连接,所述支管下端外壁设有排风管,所述套管设置在主管和支管上,套管外壁设有支柱,所述支柱设置在本体内侧壁,所述排水通道设置在本体下端面中心处,排水通道下端设有排水口,所述支脚设置在本体下端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本体上端外壁设有螺纹连接部,端盖下端设有内螺纹,本体与端盖通过螺纹相连接,便于对端盖进行拆装,拆卸后,便于对本体内部进行清理,避免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造成影响。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曝气管内部设有MBR膜,MBR膜具有其他污水处理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包括固液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要远远超过沉淀池,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良好,出水中的SS和浊度接近零,而且能够去除病毒和细菌,出水了直接作为回用水,易于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膜组件的截留作用将微生物留在反应器中,保证反应器内的高污泥浓度,使得处理系统能够耐冲击负荷,同时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的分离;能够在长泥龄下运行,可基本实现无剩余污泥排放,同时也有利于增殖缓慢的硝化菌的生长、繁殖,确保了系统的笑化效率;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运行管理较为方便;占地面积小,工艺设备集中,适用于占地有限的污水处理系统。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排风管内端设有外螺纹,支管与排风管相交处设有内螺纹,排风管与支管通过螺纹相连接,便于对排风管进行拆装。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套管正面设有U型槽,U型槽的尺寸与主管和支管的直径一致,主管和支管设置在U型槽内,通过套管能够对主管和支管进行定位固定,稳固性能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体上端外壁设有螺纹连接部,端盖下端设有内螺纹,本体与端盖通过螺纹相连接,便于对端盖进行拆装,拆卸后,便于对本体内部进行清理,避免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造成影响;曝气管内部设有MBR膜,MBR膜具有其他污水处理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包括固液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要远远超过沉淀池,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良好,出水中的SS和浊度接近零,而且能够去除病毒和细菌,出水了直接作为回用水,易于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膜组件的截留作用将微生物留在反应器中,保证反应器内的高污泥浓度,使得处理系统能够耐冲击负荷,同时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的分离;能够在长泥龄下运行,可基本实现无剩余污泥排放,同时也有利于增殖缓慢的硝化菌的生长、繁殖,确保了系统的笑化效率;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运行管理较为方便;占地面积小,工艺设备集中,适用于占地有限的污水处理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浸没式超滤膜的专用曝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浸没式超滤膜的专用曝气系统的正视图。图中:本体1、端盖2、进水口3、进水通道4、固定板5、风机6、风管7、主管8、进风管9、曝气管10、出风管11、支管12、排风管13、套管14、支柱15、排水通道16、排水口17、支脚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浸没式超滤膜的专用曝气系统,包括本体1、端盖2、进水口3、进水通道4、固定板5、风机6、风管7、主管8、进风管9、曝气管10、出风管11、支管12、排风管13、套管14、支柱15、排水通道16、排水口17和支脚18,所述本体1上端设有端盖2,本体1上端外壁设有螺纹连接部,端盖2下端设有内螺纹,本体1与端盖2通过螺纹相连接,便于对端盖2进行拆装,拆卸后,便于对本体1内部进行清理,避免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造成影响,所述端盖2上端中心处设有进水口3,所述进水口3下端设有进水通道4,所述固定板5设置在本体1右侧壁,固定板5上端设有风机6,所述风机6内端设有风管7,所述风管7内端与主管8相连接,所述主管8内侧壁设有进风管9,所述进风管9内端与曝气管10右端相连接,所述曝气管10左端与出风管11相连接,曝气管10内部设有MBR膜,MBR膜具有其他污水处理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包括固液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要远远超过沉淀池,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良好,出水中的SS和浊度接近零,而且能够去除病毒和细菌,出水了直接作为回用水,易于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膜组件的截留作用将微生物留在反应器中,保证反应器内的高污泥浓度,使得处理系统能够耐冲击负荷,同时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的分离;能够在长泥龄下运行,可基本实现无剩余污泥排放,同时也有利于增殖缓慢的硝化菌的生长、繁殖,确保了系统的笑化效率;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运行管理较为方便;占地面积小,工艺设备集中,适用于占地有限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出风管11外壁与支管12相连接,所述支管12下端外壁设有排风管13,排风管13内端设有外螺纹,支管12与排风管13相交处设有内螺纹,排风管13与支管12通过螺纹相连接,便于对排风管13进行拆装,所述套管14设置在主管8和支管12上,套管14外壁设有支柱15,所述支柱15设置在本体1内侧壁,套管14正面设有U型槽,U型槽的尺寸与主管8和支管12的直径一致,主管8和支管12设置在U型槽内,通过套管14能够对主管8和支管12进行定位固定,稳固性能高,所述排水通道16设置在本体1下端面中心处,排水通道16下端设有排水口17,所述支脚18设置在本体1下端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体1上端设有端盖2,本体1上端外壁设有螺纹连接部,端盖2下端设有内螺纹,本体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浸没式超滤膜的专用曝气系统,包括本体、端盖、进水口、进水通道、固定板、风机、风管、主管、进风管、曝气管、出风管、支管、排风管、套管、支柱、排水通道、排水口和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端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上端中心处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下端设有进水通道,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本体右侧壁,固定板上端设有风机,所述风机内端设有风管,所述风管内端与主管相连接,所述主管内侧壁设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内端与曝气管右端相连接,所述曝气管左端与出风管相连接,所述出风管外壁与支管相连接,所述支管下端外壁设有排风管,所述套管设置在主管和支管上,套管外壁设有支柱,所述支柱设置在本体内侧壁,所述排水通道设置在本体下端面中心处,排水通道下端设有排水口,所述支脚设置在本体下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浸没式超滤膜的专用曝气系统,包括本体、端盖、进水口、进水通道、固定板、风机、风管、主管、进风管、曝气管、出风管、支管、排风管、套管、支柱、排水通道、排水口和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端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上端中心处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下端设有进水通道,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本体右侧壁,固定板上端设有风机,所述风机内端设有风管,所述风管内端与主管相连接,所述主管内侧壁设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内端与曝气管右端相连接,所述曝气管左端与出风管相连接,所述出风管外壁与支管相连接,所述支管下端外壁设有排风管,所述套管设置在主管和支管上,套管外壁设有支柱,所述支柱设置在本体内侧壁,所述排水通道设置在本体下端面中心处,排水通道下端设有排水口,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伟马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艾森水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