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液压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59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金属热处理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板材液压升降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支撑机构和平衡移动机构,固定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一顶板和第一支撑杆,平衡移动机构包括第二底板、第二顶板和第二支撑杆,第一顶板上开设有与第二支撑杆的尺寸和位置相对应的穿孔,第二支撑杆的上端穿过穿孔,使第二顶板位于第一顶板的上方,第二底板位于第一底板和第一顶板之间,第二底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杆相配合的卡口,第二底板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顶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底板的上端面中心处与液压缸的缸底固定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上穿过第二通孔后与第二顶板的下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持久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液压升降装置
本技术设计金属热处理辅助装置
,尤其是一种板材液压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液压升降装置是通过液压缸、液压杆等实现起升和下降的装置。金属材料热处理加工、机械零部件加工过程中用到的板材经常需要通过液压升降装置进行抬升。在抬升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液压升降装置有两种,即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直接固定液压缸构成的简单液压升降装置和剪叉式液压升降装置,这两种液压升降装置在使用时均存在不足,例如:(1)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直接固定液压缸的液压升降装置在使用时,顶板上承载的板材经常会出现一边偏沉的情况,久而久之易造成顶板、液压缸的变形,为了防止这种变形的产生,至少也设置3个液压缸,使得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稳固的三角支撑结构,液压升降装置是在金属热处理车间中常用的装置,如果设置多个液压缸,势必会造成过大的资金耗费;(2)剪叉式液压升降装置本身造价较高,且升的越高,台面越小,支杆结构就越多。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在板材起升过程中受力均匀性好、持久耐用的板材液压升降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液压升降装置,克服前述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在板材起升过程中受力均匀性好、持久耐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材液压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支撑机构和平衡移动机构,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一顶板和固定于第一底板上端面与第一顶板下端面之间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呈环形阵列排布于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的边缘处;所述平衡移动机构包括第二底板、第二顶板和固定于第二底板上端面与第二顶板下端面之间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呈环形阵列排布于第二底板和第二顶板的边缘处;所述第一顶板上开设有与第二支撑杆的尺寸和位置相对应的穿孔,第二支撑杆的上端穿过穿孔,使第二顶板位于第一顶板的上方,第二底板位于第一底板和第一顶板之间;所述第一底板的外径>第二底板的外径>第一支撑杆内侧形成的圆形结构的直径,第二底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杆相配合的卡口;所述第二底板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顶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底板的上端面中心处与液压缸的缸底固定连接,液压缸的缸体向上穿过第一通孔,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上穿过第二通孔后与第二顶板的下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至少设置有3条。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至少设置有3条。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和平衡移动机构均由钢材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板材液压升降装置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在板材起升过程中受力均匀性好、持久耐用,使用时板材放置在第二顶板上,启动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顶着第二顶板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二支撑杆沿穿孔平稳上移,第二底板通过卡口沿第一支撑杆平稳上移,在第一支撑杆形成的三角稳固支撑结构与第一底板的配合以及第二支撑杆形成的三角稳固支撑结构与穿孔的配合下,不仅板材能够平稳上升,而且整体结构受力均匀性提升,不易损坏,仅通过一个液压缸,在较低的资金耗费下,通过简单的结构就极大提升了液压升降装置的持久耐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支撑机构和平衡移动机构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底板、2第一顶板、3第一支撑杆、4第二底板、5第二顶板、6第二支撑杆、7穿孔、8卡口、9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液压缸。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2所示实施例中,一种板材液压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支撑机构和平衡移动机构,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底板1、第一顶板2和固定于第一底板1上端面与第一顶板2下端面之间的第一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3呈环形阵列排布于第一顶板1和第一底板2的边缘处;所述平衡移动机构包括第二底板4、第二顶板5和固定于第二底板4上端面与第二顶板5下端面之间的第二支撑杆6,所述第二支撑杆6呈环形阵列排布于第二底板4和第二顶板5的边缘处;所述第一顶板1上开设有与第二支撑杆6的尺寸和位置相对应的穿孔7,第二支撑杆6的上端穿过穿孔7,使第二顶板5位于第一顶板2的上方,第二底板位4于第一底板1和第一顶板2之间;所述第一底板1的外径>第二底板4的外径>第一支撑杆3内侧形成的圆形结构的直径,第二底板4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杆3相配合的卡口8;所述第二底板4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9,第一顶板2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0,第一底板1的上端面中心处与液压缸11的缸底固定连接,液压缸11的缸体向上穿过第一通孔9,液压缸11的活塞杆向上穿过第二通孔10后与第二顶板5的下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3设置有3条。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杆6设置有3条。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和平衡移动机构均由钢材制成。工作原理:本技术的一种板材液压升降装置,使用时,板材放置在第二顶板上,启动液压缸11,液压缸11的活塞杆顶着第二顶板5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二支撑杆6沿穿孔7平稳上移,第二底板4通过卡口8沿第一支撑杆3平稳上移,在第一支撑杆3形成的三角稳固支撑结构与第一底板1的配合以及第二支撑杆6形成的三角稳固支撑结构与穿孔7的配合下,不仅板材能够平稳上升,而且整体结构受力均匀性提升,不易损坏,仅通过一个液压缸11,在较低的资金耗费下,通过简单的结构就极大提升了液压升降装置的持久耐用性能。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的具体个案,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技术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材液压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撑机构和平衡移动机构,/n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一顶板和固定于第一底板上端面与第一顶板下端面之间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呈环形阵列排布于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的边缘处;/n所述平衡移动机构包括第二底板、第二顶板和固定于第二底板上端面与第二顶板下端面之间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呈环形阵列排布于第二底板和第二顶板的边缘处;/n所述第一顶板上开设有与第二支撑杆的尺寸和位置相对应的穿孔,第二支撑杆的上端穿过穿孔,使第二顶板位于第一顶板的上方,第二底板位于第一底板和第一顶板之间;/n所述第一底板的外径>第二底板的外径>第一支撑杆内侧形成的圆形结构的直径,第二底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杆相配合的卡口;/n所述第二底板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顶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底板的上端面中心处与液压缸的缸底固定连接,液压缸的缸体向上穿过第一通孔,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上穿过第二通孔后与第二顶板的下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液压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撑机构和平衡移动机构,
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一顶板和固定于第一底板上端面与第一顶板下端面之间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呈环形阵列排布于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的边缘处;
所述平衡移动机构包括第二底板、第二顶板和固定于第二底板上端面与第二顶板下端面之间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呈环形阵列排布于第二底板和第二顶板的边缘处;
所述第一顶板上开设有与第二支撑杆的尺寸和位置相对应的穿孔,第二支撑杆的上端穿过穿孔,使第二顶板位于第一顶板的上方,第二底板位于第一底板和第一顶板之间;
所述第一底板的外径>第二底板的外径>第一支撑杆内侧形成的圆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文李惠峰马诚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金港热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