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晶薄带用进给吹送器,涉及非晶薄带进给辅具技术领域,包括两个上下并列相对设置的导气壳体,并通过两个导气壳体之间的区域形成用以进给卷材的对流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带材通过喷带机喷涂,再经过收卷机收卷后,带材出现变形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晶薄带用进给吹送器
本技术涉及非晶薄带进给辅具
,具体涉及一种非晶薄带用进给吹送器。
技术介绍
非晶合金材料是20世纪70年代问世的一种新型合金材料,在钢、钴、镍、铬等金属中添加硅、硼、碳等非金属,将1400℃高温下一定比例的钢、硅、硼等混合热熔液,以相当于每秒钟冷却一百万摄氏度的高速冷却,冷却速度为105~107K/s,冷却底盘的转动速度约为30m/s,从溶液到薄带成品一次成形,使合金原子来不及有序排列而得到的长程无序结构,没有晶态合金的晶粒与晶界,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能,优异的软磁性能正是其中之一,其磁畴方向与磁场方向存在一定角度,该角度越小,带材的软磁性能越佳;其中非晶薄带便为非晶合金材料的产品之一,其中非晶薄带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卷绕辊进行卷绕,卷绕完成后需要同卷绕辊一同取下,这便得需要利用夹持装置将卷绕辊可拆卸式固定在机架上;非晶薄带卷绕是通过喷带机喷涂后,然后在经过收卷机进行收卷,但是再实际生产过程中,喷带机与收卷机受加工工艺要求,两者之间会有一距离;便会出现以下问题:带材卷绕的动力来源于收卷机,其中收卷机会通过一定的转速驱动收卷辊对带材进行收卷,但是收卷完后的非晶薄带在使用时,经常出现断裂的现象,经分析后发现卷材的表面出现了变形;导致提高了带材的不合格品率;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非晶薄带用进给吹送器,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的带材通过喷带机喷涂,再经过收卷机收卷后,带材出现变形断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晶薄带用进给吹送器,包括两个上下并列相对设置的导气壳体,并通过两个所述导气壳体之间的区域形成用以进给卷材的对流区域。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两个所述导气壳体利用架体进行纵向移动。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架体并利用导轨作横向移动。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导气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底面和两端面开口设置,所述下壳体的顶面和两端面开口设置,上壳体的底面开口端与下壳体的顶面开口端相对设置,且两者朝向相同的一端面开口端分别设有进气罩体。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导轨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板体,两个所述板体之间并列安装有两个滑动轴,且滑动轴的两端部均转动安装有行走轮。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架体包括矩形框架,两个所述导气壳体均固接于所述矩形框架内,矩形框架的下端部通过套环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动轴上。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两个板体之间还设有丝杠,所述矩形框架的上固接有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的驱动板。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丝杠的一端安装有手动摇把。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进气罩体包括梯形壳体,所述梯形壳体的大口径端连接于所述导气壳体的端面开口处,梯形壳体的小口径端连接有进气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带材进行悬浮辅助进给,防止带材的表面与进给辅具相摩擦;实现对带材进行辅助进给,防止因单受收卷机拉力而导致带材变形的问题;对带材进行支撑,防止因喷带机与收卷机距离过远,导致带材耷拉,使得受拉力变形;保证带材的卷绕质量,提高成品率;部件少,组装工序简便,且故障率低;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对流区域;4-矩形框架;5-进气罩体;6-进气筒;7-板体;8-行走轮;9-滑动轴;10-套环;11-驱动板;12-丝杠;13-手动摇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非晶薄带用进给吹送器,包括两个上下并列相对设置的导气壳体,并通过两个导气壳体之间的区域形成用以进给卷材的对流区域3。两个导气壳体利用架体进行纵向移动。架体并利用导轨作横向移动。导轨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板体7,两个板体7之间并列安装有两个滑动轴9,且滑动轴9的两端部均转动安装有行走轮8,其中行走轮8单独设驱动部件,因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所以在此不多做赘述。架体包括矩形框架4,两个导气壳体均固接于矩形框架4内,矩形框架4的下端部通过套环10滑动安装于滑动轴9上。导气壳体包括上壳体1与下壳体2,上壳体1的底面和两端面开口设置,下壳体2的顶面和两端面开口设置,上壳体1的底面开口端与下壳体2的顶面开口端相对设置,且两者朝向相同的一端面开口端分别设有进气罩体5。进气罩体5包括梯形壳体,梯形壳体的大口径端连接于导气壳体的端面开口处,梯形壳体的小口径端连接有进气筒6,其中进气筒6连接气源,两个导气壳体利用相对的开口形成对流空间,用以将非晶薄带进行悬浮支撑,防止其与进给装置相摩擦,并且气源从导气壳体的一端进入,吹向另一开口端,对非晶薄带起到进给支撑的作用,其中下壳体2的气源压力大于上壳体1的气源压力,其中压力大小根据不同的非晶薄带进行选用,因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所以在此不多做赘述。两个板体7之间还设有丝杠12,矩形框架4的上固接有与丝杠12螺纹连接的驱动板11。丝杠12的一端安装有手动摇把1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晶薄带用进给吹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上下并列相对设置的导气壳体,并通过两个所述导气壳体之间的区域形成用以进给卷材的对流区域(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晶薄带用进给吹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上下并列相对设置的导气壳体,并通过两个所述导气壳体之间的区域形成用以进给卷材的对流区域(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晶薄带用进给吹送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气壳体利用架体进行纵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晶薄带用进给吹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并利用导轨作横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晶薄带用进给吹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壳体包括上壳体(1)与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的底面和两端面开口设置,所述下壳体(2)的顶面和两端面开口设置,上壳体(1)的底面开口端与下壳体(2)的顶面开口端相对设置,且两者朝向相同的一端面开口端分别设有进气罩体(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晶薄带用进给吹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板体(7),两个所述板体(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孝义,隋建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海瑞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