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外饰件工序间流转传输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405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外饰件工序间流转传输机构,包括框架(1)、输送架(2)、相互平行设置的正向导轨(3)、连接臂(4)和安放架(5),正向导轨(3)通过连接臂(4)与框架(1)连接固定,正向导轨(3)的一端为物料的始发端(31),正向导轨(3)的另一端为物料的抵达端(32),始发端(31)高于抵达端(32);输送架(2)与正向导轨(3)滚动配合;输送架(2)设置有与安放架(5)相拆卸配合的挂钩(21)。上述车辆外饰件工序间流转传输机构结构合理,利用重力和滚轮,将车辆外饰件轻松传输到下一工序,省时省力省人工,提高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外饰件工序间流转传输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输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外饰件工序间流转传输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车辆外饰件在工序间流转都是通过人工搬运或手推车传递,人工操作失误多,流转过程中容易磕碰,且需要人员完成运输工作,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浪费人力资源,还易降低产品的优良率。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外饰件工序间流转传输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辆外饰件工序间流转传输机构,利用重力和滚轮,将车辆外饰件轻松传输到下一工序,省时省力省人工,提高传输效率。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外饰件工序间流转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输送架(2)、相互平行设置的正向导轨(3)、连接臂(4)和安放架(5),所述正向导轨(3)通过连接臂(4)与所述框架(1)连接固定,所述正向导轨(3)的一端为物料的始发端(31),所述正向导轨(3)的另一端为物料的抵达端(32),所述始发端(31)高于所述抵达端(32);所述输送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外饰件工序间流转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输送架(2)、相互平行设置的正向导轨(3)、连接臂(4)和安放架(5),所述正向导轨(3)通过所述连接臂(4)与所述框架(1)连接固定,所述正向导轨(3)的一端为物料的始发端(31),所述正向导轨(3)的另一端为物料的抵达端(32),所述始发端(31)高于所述抵达端(32);所述输送架(2)与所述正向导轨(3)滚动配合;所述输送架(2)设置有与所述安放架(5)相拆卸配合的挂钩(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外饰件工序间流转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输送架(2)、相互平行设置的正向导轨(3)、连接臂(4)和安放架(5),所述正向导轨(3)通过所述连接臂(4)与所述框架(1)连接固定,所述正向导轨(3)的一端为物料的始发端(31),所述正向导轨(3)的另一端为物料的抵达端(32),所述始发端(31)高于所述抵达端(32);所述输送架(2)与所述正向导轨(3)滚动配合;所述输送架(2)设置有与所述安放架(5)相拆卸配合的挂钩(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外饰件工序间流转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架(2)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L形安装片(22),所述L形安装片(22)的外表面转动设置有纵向滚轮(23),所述纵向滚轮(23)与所述正向导轨(3)的顶面相滚动配合,所述L形安装片(22)的下表面转动设置有横向限位滚轮(24),所述横向限位滚轮(24)与所述正向导轨(3)的外侧面相滚动配合;所述纵向滚轮(23)的上缘以及下缘分别凸出于所述输送架(2)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外饰件工序间流转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供输送架(2)返回的上逆向导轨(62)和下逆向导轨(63),两个所述上逆向导轨(62)相平行设置,两个所述上逆向导轨(6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纵向滚轮(23)的直径相适配,所述纵向滚轮(23)与两个所述上逆向导轨(62)的相对面相滚动配合;所述下逆向导轨(63)与所述上逆向导轨(62)相平行设置,所述上逆向导轨(62)与所述下逆向导轨(63)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输送架(2)的长度相适配;所述上逆向导轨(62)与所述始发端(31)相邻的一端低于所述上逆向导轨(62)与所述抵达端(32)相邻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外饰件工序间流转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架(5)包裹有柔性垫(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外饰件工序间流转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导轨(3)与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佳王洪峰丁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世泰仕塑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