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识别非电活性氨基酸对映体的电化学识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识别非电活性氨基酸对映体的电化学识别方法及基于该方法用于识别非电活性天冬氨酸对映体的应用,属于纳米复合材料技术、电催化技术和手性识别
技术介绍
手性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很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氨基酸、糖、肽、蛋白质、DNA等)和现代药物具有手性。识别和定量检测手性分子对映体在化学、生物和制药科学中非常重要。目前,手性分子的分析方法主要依赖于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和气相色谱。然而,由于这些方法具有复杂仪器、手性柱昂贵和分析时间较长的特点。因此,开发廉价且更方便的技术来进行手性识别以及手性分子的定量化分析极为必要。近年来,电化学手性识别由于具有低成本、快速响应、廉价和小型化的仪器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例如,Kong等学者自组装了不同电荷状态的二苯丙氨酸和草酸,对色氨酸异构体具有手性识别能力[Guo,L.;Yang,B.;Wu,D.;Tao,Y.;Kong,Y.Anal.Chem.2018,90(8),5451−5458.]。Dong等学者[Do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识别非电活性氨基酸对映体的电化学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n(1)制备β-CD/Cu-MOF纳米复合催化剂/n将1.0-1.5 mmol的醋酸铜和0.5-0.8 mmol的β-环糊精β-CD与10-12 mL水共混,180 W超声2-4 min,得到醋酸铜和β-环糊精的混合液;/n将1.0-1.5 mmol 的配体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识别非电活性氨基酸对映体的电化学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制备β-CD/Cu-MOF纳米复合催化剂
将1.0-1.5mmol的醋酸铜和0.5-0.8mmol的β-环糊精β-CD与10-12mL水共混,180W超声2-4min,得到醋酸铜和β-环糊精的混合液;
将1.0-1.5mmol的配体H2sala和1.0-1.2mmol的LiOH加入到10-12mL水中,搅拌25-30min,得到澄清的配体溶液;
将醋酸铜和β-环糊精的混合液和配体溶液共混,室温下静置5-10min,离心分离,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三次,85℃干燥至恒重,制得Cu-MOF负载β-CD的纳米晶,即β-CD/Cu-MOF纳米晶;
将β-CD/Cu-MOF纳米晶250W微波炉中活化3min,制得活化β-CD/Cu-MOF纳米晶,即β-CD/Cu-MOF纳米复合催化剂;
(2)制备RhB@β-CD/Cu-MOF/GCE电极
将6mgβ-CD/Cu-MOF纳米复合催化剂与720μL水、250μL乙醇和30μLNafion共混,180W超声30min后制得β-CD/Cu-MOF悬浊液,取10μL溶液滴涂在玻碳电极GCE上,室温过夜干燥,制得β-CD/Cu-MOF/GCE电极;
将0.5-0.8mmol的RhB溶于10mLpH7.0、0.1M的PBS缓冲液中,180W超声2-4min,得到含RhB的澄清混合液;采用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体系,β-CD/Cu-MOF/GCE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片为辅助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采用线性扫描循环伏安法工艺,在含RhB的澄清混合液中循环扫描50-70圈,将得到的电极水洗3次,室温过夜干燥后,获得β-CD/Cu-MOF/GCE负载RhB的复合电极,即RhB@β-CD/Cu-MOF/GCE电极;
所述RhB,为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