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罗马绒布及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890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罗马绒布及窗帘,罗马绒布包括基布,基布由聚烯烃纤维以及腈纶纤维经纬交错编织而成,聚烯烃纤维与腈纶纤维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涤纶纤维。窗帘包括布体,布体由罗马绒布制成,布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沿布体长度方向分布的悬挂孔,悬挂孔内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圆环,第一圆环内套设有第二圆环,第二圆环与窗帘杆套设连接,第二圆环包括弧形活动段,第二圆环的端面穿设固定有固定轴,弧形活动段的一端套设在固定轴上并与固定轴转动配合,固定轴上套设固定有一端与弧形活动段一体连接的扭簧,弧形活动段的另一端与第二圆环的另一个端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丝绒防水性,从而提高制得的窗帘的防水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罗马绒布及窗帘
本技术涉及纺织布料与应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罗马绒布及窗帘。
技术介绍
绒布指经过拉绒后表面呈现丰润绒毛状的棉织物,通过在布的表面做的针孔扎绒工艺,产生较多绒毛,立体感强,光泽度高,摸起来柔软厚实。绒布分单面绒和双面绒两种。单面绒组织以斜纹为主,也称哔叽绒;双面绒以平纹为主。绒布布身柔软,穿着贴体舒适,保暖性好,宜作冬季内衣、睡衣。绒布的起绒是靠拉绒机钢丝针尖多次反复作用,在坯布布面上拉起一部分纤维形成的,绒毛要求短、密、匀;印花绒布在印花之前拉绒,漂白与杂色绒布则在最后拉绒。绒布的生产工序通常包括烧毛、退浆、漂白、丝光、起绒、洗绒六道工序。目前,公告号为CN20354631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真丝提花丝绒,包括绒经,由地经和地纬组成的地组织,所述绒经与所述地组织按丝绒提花组织进行织造,经割绒后整理而成,所述绒经采用未经染色的桑蚕丝和未经染色的柞蚕丝按设计的配比依次间隔排列。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桑蚕丝与柞蚕丝均具有吸水性,由两种材料制成的丝绒防水性能差,缩小了丝绒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罗马绒布及窗帘,其具有提高丝绒防水性,从而提高制得的窗帘的防水性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罗马绒布,包括基布,所述基布由聚烯烃纤维以及腈纶纤维经纬交错编织而成,所述聚烯烃纤维与所述腈纶纤维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涤纶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烯烃纤维是由烯烃聚合成的线型大分子合成纤维,由于自身材质的特殊性,聚烯烃纤维是全疏水性纤维,几乎不吸收水份;腈纶内部分子结构呈不规则的螺旋形构象,且没有严格的结晶区,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其具有良好的疏水性;涤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但吸湿性较差,因此具有速干的特点;将聚烯烃纤维与腈纶纤维经纬交错编织,从而使得基布具有优异的疏水性,在两者的空隙中填充涤纶纤维,避免水份渗入两者的空隙中被储存,由于涤纶纤维同样具有疏水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基布的防水性能,以此提高罗马绒布的防水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布上复合有绒布层,所述绒布层由大豆纤维与真丝纤维交捻复合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豆纤维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改变大豆蛋白的结构而制成,特殊的制备工艺使得其具有优于普通羊绒的柔软手感以及光泽度;真丝纤维触感顺滑,将大豆纤维与真丝纤维交捻复合,一方面提高了绒毛层的质感以及防水性能,另一方面改善了罗马绒布的悬垂性,使其不易变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布远离所述绒布层的一面黏附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包括芳纶纤维以及涂覆在芳纶纤维表面的疏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芳纶纤维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且其阻燃性能是由其自身化学结构所决定的,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以及洗涤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或丧失,在芳纶纤维表面涂覆疏水层,以此进一步提高罗马绒布的防水性能。一种窗帘,包括布体,所述布体由罗马绒布制成,所述绒布层位于靠近室内的一侧,所述阻燃层位于远离室内的一侧,所述布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沿所述布体长度方向分布的悬挂孔,所述悬挂孔内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内套设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与窗帘杆套设连接,所述第二圆环包括弧形活动段,所述第二圆环的端面穿设固定有固定轴,所述弧形活动段的一端套设在固定轴上并与固定轴转动配合,所述固定轴上套设固定有一端与所述弧形活动段一体连接的扭簧,所述弧形活动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环的另一个端面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圆环上设置弧形活动段,弧形活动段的一端沿固定轴转动,使得第二圆环产生开口,以将第二圆环挂扣在窗帘杆上,扭簧的设置使得弧形活动段具有自动复位的功能,避免第二圆环从窗帘杆上脱落;现有的悬挂窗帘的方法通常是先将窗帘上的第一圆环套设在窗帘杆上,再将窗帘杆卡接在墙体的安装座上,由于窗帘杆质量较重,且同时负荷窗帘的质量,导致安装窗帘的方式繁琐麻烦,且窗帘杆容易掉落砸伤安装人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窗帘安装完成后不易拆卸、不便清洗;第二圆环的设置在不挪动窗帘杆的情况下将窗帘拆卸,提高了其拆卸的便利性与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圆环远离所述铰接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弧形活动段的一端一体连接有与所述凹槽卡接配合的延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块与凹槽卡接配合用于为弧形活动段限位,避免其在扭簧的扭转力作用下转动弧度过大而导致其与第二圆环之间产生较大的缝隙,从而避免第二圆环从窗帘杆上脱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块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上一体连接有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的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与卡槽的设置提高了弧形活动段与第二圆环端面之间连接的紧密性,进一步避免第二圆环沿窗帘杆移动时从窗帘杆上脱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圆环包括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均包括环形平面,所述第一半环的环形平面上开设有异形槽,所述第二半环的环形平面上一体连接有与所述异形槽卡接配合的异形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第一半环环绕包覆在悬挂孔的外边缘处,其环形平面与窗帘接触,再将第二半环的环形平面放置在窗帘的另一面,并使两者通过异形槽与异形块卡接配合,从而使得第一圆环具有可拆卸性,以此使得第一圆环具有可循环使用性,同时提高窗帘洗涤的便利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异形槽以及所述异形块的截面为T形,所述异形块具有微弹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异形块具有微弹性,当异形块刚卡接至异形槽中时,异形块受到异形槽内壁的挤压而变形,当异形块卡接至异形槽深处时,异形槽内部空间变大,异形块恢复原型并与异形槽卡紧,以此提高异形块与异形槽的卡接紧密性,避免窗帘脱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将聚烯烃纤维与腈纶纤维经纬交错编织,从而使得基布具有优异的疏水性,在两者的空隙中填充涤纶纤维,避免水份渗入两者的空隙中被储存,由于涤纶纤维同样具有疏水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基布的防水性能,以此提高罗马绒布的防水性能;将大豆纤维与真丝纤维交捻复合,一方面提高绒毛层的质感以及防水性能,另一方面改善罗马绒布的悬垂性,使其不易变形;芳纶纤维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且其阻燃性能是由其自身化学结构所决定的,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以及洗涤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或丧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罗马绒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基布的编织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绒布层的编织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窗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圆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圆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布;11、聚烯烃纤维;12、腈纶纤维;13、涤纶纤维;2、绒布层;21、大豆纤维;22、真丝纤维;3、阻燃层;31、芳纶纤维;32、疏水层;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罗马绒布,包括基布(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1)由聚烯烃纤维(11)以及腈纶纤维(12)经纬交错编织而成,所述聚烯烃纤维(11)与所述腈纶纤维(12)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涤纶纤维(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罗马绒布,包括基布(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1)由聚烯烃纤维(11)以及腈纶纤维(12)经纬交错编织而成,所述聚烯烃纤维(11)与所述腈纶纤维(12)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涤纶纤维(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罗马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1)上复合有绒布层(2),所述绒布层(2)由大豆纤维(21)与真丝纤维(22)交捻复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罗马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1)远离所述绒布层(2)的一面黏附有阻燃层(3),所述阻燃层(3)包括芳纶纤维(31)以及涂覆在芳纶纤维(31)表面的疏水层(32)。


4.一种窗帘,包括布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布体(4)由权利要求3所述的罗马绒布制成,所述绒布层(2)位于靠近室内的一侧,所述阻燃层(3)位于远离室内的一侧,所述布体(4)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沿所述布体(4)长度方向分布的悬挂孔(41),所述悬挂孔(41)内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圆环(5),所述第一圆环(5)内套设有第二圆环(6),所述第二圆环(6)与窗帘杆(7)套设连接,所述第二圆环(6)包括弧形活动段(61),所述第二圆环(6)的端面穿设固定有固定轴(62),所述弧形活动段(61)的一端套设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苗星董雅林卢森标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兆丰绒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