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透气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89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气布,包括内层,内层上端连接有中层,所述中层上端连接有隔离层,隔离层上端连接有外层,内层由长绒棉丝与桑蚕丝混纺而成,且长绒棉丝位于桑蚕丝下端,中层由Gore‑Tex防水丝与Dry‑Tec丝共同构成,隔离层中包括有氨纶丝、锦丝与PBT纤维,且氨纶丝与锦丝混纺,PBT纤维附着于氨纶丝与锦丝混合物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内层、中层、隔离层与外层多层分别对面料进行防水性与透气性的提升,通过内层提升面料与身体接触的舒适度,利用中层与隔离层实现透气同时防水的目的,从而优化泳衣制作原面料的内部环境,通过加设第三代鲨鱼皮材质的外层,进一步提升延展韧性与透气性,从而为泳衣制作提供更为优越的防水透气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透气布
本技术涉及泳衣原料制作
,尤其涉及一种防水透气布。
技术介绍
防水透气面料是一种新型的纺织面料,根据不同产品需求作两层复合及三层复合,它被广泛应用于户外服饰、登山服、风衣、雨衣、鞋帽手套、防寒夹克、体育用品、医疗设备等,且被逐步应用于时尚服,该处所提出的面料用于制作泳衣,为了帮助游泳人员达到并保持最好的游泳状态,所以在制作生产泳衣时需要应用到防水与透气性较为优越的面料。现有技术水平下的泳衣面料难以达到该要求,因为面料制作时原料与结构单一,导致面料内部结构松散,在满足透气要求的情况下难以达到防水要求,使得在游泳过程中,水体得以经透气孔进入泳衣内,从而沾湿泳衣内部材料,使泳衣内部材料与人体紧密贴合,且现有的泳衣面料沾水潮湿,则会使其自身机构紧凑,人体运动过程中,泳衣面料难以做到实时的延伸收缩,导致不能够与人体实现高度的配合,且泳衣内的热量得不到释放,容易对人体皮肤造成伤害,且影响游泳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泳衣制作原料缺乏良好的防水性与透气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防水透气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透气布,包括内层,所述内层上端连接有中层,所述中层上端连接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上端连接有外层,所述内层由长绒棉丝与桑蚕丝混纺而成,且长绒棉丝位于桑蚕丝下端,所述中层由Gore-Tex防水丝与Dry-Tec丝共同构成,所述隔离层中包括有氨纶丝、锦丝与PBT纤维,且氨纶丝与锦丝混纺,所述PBT纤维附着于氨纶丝与锦丝混合物的上端,所述外层由防氧弹性纱与特细尼龙纱组成。优选地,所述中层下端为Gore-Tex防水丝,且其下端上附着有薄膜层,所述薄膜层与桑蚕丝相连接,所述Dry-Tec丝为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优选地,位于Gore-Tex防水丝上的所述薄膜层与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内均开设有多个微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对泳衣制作原面料进行分层设计,利用长绒棉丝与桑蚕丝混纺支撑内层,可增强泳衣面料内部的轻柔性与清凉性,降低面料内部与皮肤摩擦所造成的磨损,同时让穿着者感觉到凉爽,有助于加速热量扩散,从而提升穿着舒适性;通过Gore-Tex防水丝与Dry-Tec丝共同组成的防水结构,利用Gore-Tex防水丝上薄膜层与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内的大量微孔进行透气,以加速热量与气体流动,但微孔的开口内径不支持水分子通过,从而达到透气却防水的目的。2、本技术通过氨纶丝与锦丝的混纺构成锦纶面料,使泳衣面料的延展性得以提升15%以上,有助于提升泳衣制作面料自身的灵活性,且PBT纤维质地轻薄,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与透气性;通过在面料上附着第三代鲨鱼皮,利用防氧弹性纱与特细尼龙纱自身的韧性与轻柔性,大幅度减小与水体之间的摩擦,从而达到提速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利用内层、中层、隔离层与外层多层分别对面料进行防水性与透气性的提升,通过内层提升面料与身体接触的舒适度,利用中层与隔离层实现透气同时防水的目的,从而优化泳衣制作原面料的内部环境,通过加设第三代鲨鱼皮材质的外层,进一步提升延展韧性与透气性,从而为泳衣制作提供更为优越的防水透气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水透气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水透气布的内层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水透气布的中层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水透气布的外层结构剖视图。图中:1内层、2长绒棉丝、3桑蚕丝、4中层、5Gore-Tex防水丝、6Dry-Tec丝、7隔离层、8氨纶丝、9锦丝、10PBT纤维、11外层、12防氧弹性纱、13特细尼龙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防水透气布,包括内层1,内层1作为与人体直接直接接触的部分,需要采用质地轻柔的材料,以减少与皮肤接触产生的摩擦作用力,避免密封结构内的摩擦作用造成皮肤灼伤,内层1上端连接有中层4,所述中层4上端连接有隔离层7,中层4与隔离层7主要为面料实现透气防水的目的,同时通过材料自身的延展性以提升面料结构的韧性与灵活性,使得泳衣面料在运动中始终能够与人体进行贴合,隔离层7上端连接有外层11,内层1由长绒棉丝2与桑蚕丝3混纺而成,且长绒棉丝2位于桑蚕丝3下端,中层4由Gore-Tex防水丝5与Dry-Tec丝6共同构成,隔离层7中包括有氨纶丝8、锦丝9与PBT纤维10,且氨纶丝8与锦丝9混纺,PBT纤维10附着于氨纶丝8与锦丝9混合物的上端,外层11由防氧弹性纱12与特细尼龙纱13组成。长绒棉丝2与桑蚕丝3比例为55:45,长绒棉丝2质地轻柔,可与皮肤轻柔接触,且内层1上端面为桑蚕丝3,桑蚕丝3本身温度较低,较为冰凉,可对皮肤与面料内层的热量进行降温,避免热量在长期存蓄中对皮肤造成灼伤,中层4下端为Gore-Tex防水丝5,且其下端上附着有薄膜层,薄膜层与桑蚕丝3相连接。位于Gore-Tex防水丝5上的所述薄膜层与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内均开设有多个微孔,该薄膜极其坚韧,可抵挡水压,避免水体流入;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厚度极小,以夹层的方式置于布料之上,形成一个高质量的防水面料,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特点是每平方大约有十四亿个小孔,且每个孔的面积只有小水滴的二万分之一,因此透气性极高但水滴不会通过氨纶丝8与锦丝9比例为35:65,且氨纶丝8位于锦丝9内。防氧弹性纱12与特细尼龙纱13共同构成第三代鲨鱼皮面料,且第三代鲨鱼皮面料固定附着于氨纶丝8与锦丝9混合物的上端面,第三代鲨鱼皮面料与第二代鲨鱼皮面料相比,其透气性与弹性可提升15%,可帮助减少肌肉振动和能量损耗。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透气布,包括内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上端连接有中层(4),所述中层(4)上端连接有隔离层(7),所述隔离层(7)上端连接有外层(11),所述内层(1)由长绒棉丝(2)与桑蚕丝(3)混纺而成,且长绒棉丝(2)位于桑蚕丝(3)下端,所述中层(4)由Gore-Tex防水丝(5)与Dry-Tec丝(6)共同构成,所述隔离层(7)中包括有氨纶丝(8)、锦丝(9)与PBT纤维(10),且氨纶丝(8)与锦丝(9)混纺,所述PBT纤维(10)附着于氨纶丝(8)与锦丝(9)混合物的上端,所述外层(11)由防氧弹性纱(12)与特细尼龙纱(13)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透气布,包括内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上端连接有中层(4),所述中层(4)上端连接有隔离层(7),所述隔离层(7)上端连接有外层(11),所述内层(1)由长绒棉丝(2)与桑蚕丝(3)混纺而成,且长绒棉丝(2)位于桑蚕丝(3)下端,所述中层(4)由Gore-Tex防水丝(5)与Dry-Tec丝(6)共同构成,所述隔离层(7)中包括有氨纶丝(8)、锦丝(9)与PBT纤维(10),且氨纶丝(8)与锦丝(9)混纺,所述PBT纤维(10)附着于氨纶丝(8)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颜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恒荣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