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型质量矫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487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型质量矫正装置,包括对应每条围边设置的压板,固定板(40,50),设于对应压板的顶部,该固定板(40,50)中心设有连接孔,缓冲器(405,505),穿过所述固定板(40,50)的连接孔后与模具(10)表面接触,便于所述压板下压、升起时向下压住模具(10);以及驱动机构(406,506),其设于所述固定板(40,50)上方,并驱动该固定板(40,50)带动所述压条下降,实现对所述围条成型的矫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矫正装置,有效解决包装盒在自动化成型过程中,片状料围条与底盖粘合后,两者底边接触面的缝隙要求严格控制的问题,有效消除围接缝边的高低脚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型质量矫正装置
本技术属于包装机械智能自动化加工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成型质量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商品的包装要求也在不断增强,而包装盒市场需求量在高速增长,比如全开式香烟盒、茶叶盒,市场需求量大。精品包装盒如手机盒、首饰盒、礼品盒、烟盒等的生产方式有人工加工和单一盒型自动化设备加工两种方式。其中,人工围框制盒或局部自动化单机围框制盒方法,由于人工或局部自动化设备加工,制盒的质量不稳定,废品率比较高,而且需要人工数量多,制盒效率低下,出于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和加工质量稳定性考虑,自动化设备生产已逐步取代人工,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专利文献CN201810366729公开了一种围条围边成型装置及方法,其通过对应设置围条供料装置和内模供料装置来分别完成围条和内模的精确上料,在两者之间形成围条和内模可分别上料的等待工位,对应等待工位设置围模成型腔,且对应内模设置推内模气缸,继而使得围条和内模分别上料到等待工位后,推内模气缸可推动内模、围条进入围模成型腔,并在围模成型腔中完成围条的围边成型。其采用机械成型腔体结构实现围条的自动化围边成型,但该方法无法保证片状料围条与底盖粘合后两者底边接触面的缝隙。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成型质量矫正装置,有效解决包装盒在自动化成型过程中,片状料围条与底盖粘合后,两者底边接触面的缝隙要求严格控制的问题,同时能有效消除围接缝边的高低脚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成型质量矫正装置,设于包装盒上方,用于对包装盒成型进行矫正,所述包装盒包括沿模具围框成型的多条围边、及对应设于每条围边下方的底盖,该装置包括:对应每条围边设置的压板,该压板下压与对应围条上边缘轮廓接触的表面形状与围条上边缘轮廓接触的表面形状相同;固定板,,设于对应压板的顶部,并与压板顶部固定连接,该固定板,中心设有连接孔;缓冲器,,穿过所述固定板,的连接孔后与模具表面接触,便于所述压板下压、升起时向下压住模具;以及,驱动机构,,其设于所述固定板,上方,并驱动该固定板,带动所述压条下降,实现对所述围条成型的矫正。进一步地,所述压板为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三压板及第四压板;其中,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三压板及第四压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且可随该固定板一起上下运动,对应下压第一围条边、第二围条边、第三围条边及第四围条边。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器包括旋转套筒及旋转螺杆;其中,所述旋转套筒和旋转螺杆均为圆柱状结构,且该旋转螺杆套设于旋转套筒内,并通过设于一端的接触部与模具接触。进一步地,对应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三压板及第四压板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可调压条、第二可调压条、第三可调压条及第四可调压条;其中,所述第一可调压条、第二可调压条、第三可调压条及第四可调压条结构相同,均为可上下调节升降的压条,且顶部与固定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三压板及第四压板为一个整体件,且可上下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可调压条包括滑动面、肩部、压接面以及减轻孔;其中,所述滑动面与设于所述第二压板上的滑槽匹配,所述肩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可调压条上端部的宽度,保证其沿该滑槽上滑过程中与对应的压板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压接面与对应的围条接触,其为扁平结构,增加与对应围条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可调压条、第二可调压条、第三可调压条及第四可调压条的最底边均设有倒角。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可调压条上部设有减轻孔。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器,包括旋转螺杆、旋转套筒以及接触部;其中,所述旋转套筒为矩形柱状结构,所述旋转螺杆套设于其中,并可通过螺纹或其他方式实现活动连接。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成型质量矫正装置,有效解决包装盒在自动化成型过程中,片状料围条与底盖粘合后,两者底边接触面的缝隙要求严格控制的问题,同时能有效消除围接缝边的高低脚问题。2.本技术的成型质量矫正装置,多个压板可随固定板一起上下运动,其下压与对应围条上边缘轮廓接触的表面形状与围条上边缘轮廓接触的表面形状相同,从而使得压条与围条边缘紧密贴合,实现对成型质量的矫正。3.本技术的成型质量矫正装置,缓冲器包括旋转套筒、接触部以及旋转螺杆,旋转螺杆套设于旋转套筒内,并穿过固定板,通过设于一端的与接触部模具接触,缓冲器可在压板下压过程中向下压住模具,在压板升起及升起到位后脱离模具,保证包装盒成型矫正顺利进行。4.本技术的成型质量矫正装置,多个压板均为可上下调节升降的压板,可沿垂直于模具上表面的方向上调节高度,以适应不同轮廓形状的围条。5.本技术的成型质量矫正装置,压板与围条上表面不局限于点接触或者面接触,均可将围条下压到底面与底盖底面相互抵接,完成成型质量矫正。6.本技术的成型质量矫正装置,压板的最底边设有倒角,配合模具的倒角,在下压过程中可起到模具与围条的定心作用。7.本技术的成型质量矫正方法,成型质量矫正效果好,而且压板可调节高度,适应不同规格的围条形状,不仅矫正效率高,而且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成型质量矫正方法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成型质量矫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缓冲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成型质量矫正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成型质量矫正装置的主视图;图6为图4中I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第二可调压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0-模具、201-第一围条边、202-第二围条边、203-第三围条边、204-第四围条边、30-底盖、40-固定板、401-第一压板、402-第二压板、403-第三压板、404-第四压板、405-缓冲器、4051-旋转套筒、4052-接触部、4053-旋转螺杆、406-驱动机构、50-固定板、501-第一可调压条、502-第二可调压条、503-第三可调压条、504-第四可调压条、505-缓冲器、506-驱动机构、5021-滑动面、5022-肩部、5023-压接面、5024-减轻孔、5051-旋转螺杆、5052-旋转套筒、5053-接触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为技术实施例一种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型质量矫正装置,设于包装盒上方,用于对包装盒成型进行矫正,所述包装盒包括沿模具(10)围框成型的多条围边、及对应设于每条围边下方的底盖(30),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n对应每条围边设置的压板,该压板下压与对应围条上边缘轮廓接触的表面形状与围条上边缘轮廓接触的表面形状相同;/n固定板,设于对应压板的顶部,并与压板顶部固定连接,该固定板中心设有连接孔;/n缓冲器,穿过所述固定板的连接孔后与模具(10)表面接触,便于所述压板下压、升起时向下压住模具(10);以及,/n驱动机构(406,506),其设于所述固定板上方,并驱动该固定板带动压条下降,实现对所述围条成型的矫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型质量矫正装置,设于包装盒上方,用于对包装盒成型进行矫正,所述包装盒包括沿模具(10)围框成型的多条围边、及对应设于每条围边下方的底盖(30),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对应每条围边设置的压板,该压板下压与对应围条上边缘轮廓接触的表面形状与围条上边缘轮廓接触的表面形状相同;
固定板,设于对应压板的顶部,并与压板顶部固定连接,该固定板中心设有连接孔;
缓冲器,穿过所述固定板的连接孔后与模具(10)表面接触,便于所述压板下压、升起时向下压住模具(10);以及,
驱动机构(406,506),其设于所述固定板上方,并驱动该固定板带动压条下降,实现对所述围条成型的矫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成型质量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为第一压板(401)、第二压板(402)、第三压板(403)及第四压板(404);其中,
所述第一压板(401)、第二压板(402)、第三压板(403)及第四压板(404)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且可随该固定板一起上下运动,对应下压第一围条边边(201)、第二围条边边(202)、第三围条边边(203)及第四围条边边(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成型质量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0)、第一压板(401)、第二压板(402)、第三压板(403)及第四压板(404)为一个整体件,且可上下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成型质量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包括旋转套筒及旋转螺杆;
其中,所述旋转套筒和旋转螺杆均为圆柱状结构,且该旋转螺杆套设于旋转套筒内,并通过设于一端的接触部与模具(10)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纯军黄正烈董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天工武汉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