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检测器以及负载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4800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负载检测器以及负载检测系统。负载检测器(100)具备悬臂支承在支承台(11、12)上的梁形测力传感器(21、22)以及与上述梁形测力传感器连结的载置台(30)。上述载置台具有:主体部(30M),其供被验体载置;以及坡(S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载检测器以及负载检测系统本申请是国家申请号为201780017519.2,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为2018年09月14日,专利技术名称为“负载检测器以及负载检测系统”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包含能够摆动的坡的载置台的负载检测器以及包含该负载检测器的负载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公知有一种在床检测,检测对医院、护理设施等的机座施加的负载来判断在机座上是否存在患者、进入者。负载的检测能够通过在各种位置配置负载检测器来进行,但作为其中一个例子,专利文献1公开有在支承机座的支承脚之下配置负载检测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00368号公报希望能够尽可能容易地进行向机座的支承脚等负载检测对象的下方配置负载检测器。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将机座等重量物载置于负载天平的测定盘,但配置的容易度不够。另一方面,希望负载检测器在负载检测时的测量误差能够得以抑制。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载置检测对象物且能够抑制产生测量误差的负载检测器以及包含该负载检测器的负载检测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负载检测器,具备悬臂支承于支承台的梁形测力传感器以及与上述梁形测力传感器连结的载置台,其中,上述载置台具有:主体部,其供被验体载置;以及坡,其一端与上述主体部连结,且用于将上述被验体向上述主体部引导,上述坡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在上述第一位置,上述坡的另一端与设置上述负载检测器的设置面接触,在上述第二位置,上述另一端从上述设置面离开。第一方式的负载检测器也可以还包含与上述坡的上述一端连接并从该一端向与上述另一端相反的一侧延伸的杆。在第一方式的负载检测器中,上述杆也可以具有:接触部,其被上述主体部上的上述被验体按压而移动;以及臂部,其将上述接触部与上述坡连接。在第一方式的负载检测器中,也可以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收容上述杆的凹部。在第一方式的负载检测器中,上述杆也可以具有对载置到上述主体部的上述被验体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移动限制部。在第一方式的负载检测器中,上述主体部也可以具有开口部,上述负载检测器还可以包括与上述坡的上述一端连接并配置在上述主体部的下方对上述开口部进行覆盖的杆。第一方式的负载检测器也可以还具备朝向第二位置对上述另一端施力的施力部件。在第一方式的负载检测器中,上述主体部也可以具有:在检测负载时对上述被验体进行保持的板部;以及设置在上述板部上的壁部。在第一方式的负载检测器中,上述梁形测力传感器也可以包含:第一梁形测力传感器,其悬臂支承在第一支承台上从而具有自由端;以及第二梁形测力传感器,其与第一梁形测力传感器对置配置,悬臂支承在第二支承台上从而具有自由端,上述载置台还可以具有:第一连结部,其与第一梁形测力传感器连结;以及第二连结部,其与第二梁形测力传感器连结,上述载置台可以设置在第一梁形测力传感器与第二梁形测力传感器之间,也可以在第一梁形测力传感器延伸的方向上,第二梁形测力传感器的上述自由端位于与第一梁形测力传感器的上述自由端相反的一侧,上述载置台的第一连结部可以与第一梁形测力传感器在第一梁形测力传感器的上述自由端侧被连结,上述载置台的第二连结部可以与第二梁形测力传感器在第二梁形测力传感器的上述自由端侧被连结。在第一方式的负载检测器中,第一梁形测力传感器与第二梁形测力传感器也可以平行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负载检测系统,检测机座之上的受检者的负载,其中,上述负载检测系统具有:第一方式的多个负载检测器,它们配置在机座的脚之下;以及控制部,其与上述多个负载检测器连接,基于上述负载检测器的输出计算上述受检者的负载。本专利技术的负载检测器能够容易载置检测对象物,并且能够抑制产生测量误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所包含的载置台的分解立体图。图4A表示在载置台上载置小脚轮的情形。具体而言,表示载置前的情形。图4B表示在载置台上载置小脚轮的情形。具体而言,表示载置后的情形。图5是表示载置台向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与载置台上的检测对象物的适宜的载置位置的关系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在使用1个梁形测力传感器的负载检测器中载置板上的检测对象物的载置位置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在载置台上载置的检测对象物的位置与载置台向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之间的长边方向与宽度方向的距离的说明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变形例的载置台的分解立体图。图9A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变形例的载置台上载置小脚轮的情形。具体而言,表示载置前的情形。图9B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变形例的载置台上载置小脚轮的情形。具体而言,表示载置后的情形。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载置台的分解立体图。图11A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载置台上载置小脚轮的情形。具体而言,表示载置前的情形。图11B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载置台上载置小脚轮的情形。具体而言,表示载置后的情形。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变形例的载置台的分解立体图。图13A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变形例的载置台上载置小脚轮的情形。具体而言,表示载置前的情形。图13B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变形例的载置台上载置小脚轮的情形。具体而言,表示载置后的情形。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变形例的载置台的立体图。图15A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变形例的载置台上载置小脚轮的情形。具体而言,表示载置前的情形。图15B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变形例的载置台上载置小脚轮的情形。具体而言,表示小脚轮位于坡上的情形。图16表示实施方式与变形例的载置台的第一连结部、第二连结部的变形方式。此外,在图16中,仅图示各实施方式与变形例中的共通形状的主体部的壁部,省略板部的图示。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系统的结构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7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10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负载检测器100是配置在机座的脚部BL(图4A、图4B)的下方来检测机座上的受检者(被验体)的负载的负载检测器。如图1、2所示,负载检测器100主要具有第一、第二基部11、12;与第一、第二基部11、12分别连结的梁形的第一、第二测力传感器21、22;和通过第一、第二测力传感器21、22支承在第一、第二测力传感器21、22之间的载置台(载置部)30。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梁形的第一、第二测力传感器21、22的梁所延伸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另外,将供负载检测器100设置的面称为地板面。第一基部11是配置在地板面上悬臂支承第一测力传感器21的部件,具有俯视形状为形状与第一测力传感器21大致相同的矩形的平板部11a、与从平板部11a的一端向上方突出的支承台部11b。因此,支承台部11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检测器,检测机座上的受检者的负载,其中,/n具备悬臂支承于支承台上的梁形测力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梁形测力传感器连结的载置台,/n所述载置台具有:板部,其作为与所述梁形测力传感器固定地连接的板部且供所述机座所具有的小脚轮载置;以及坡,其一端与所述板部连结,且用于将所述小脚轮向所述板部引导,/n所述坡能够相对于所述板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坡的另一端与设置所述负载检测器的设置面接触,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另一端从所述设置面离开,/n所述载置台还包含与所述坡的所述一端连接并定位于所述板部的上方的延伸部,/n所述延伸部具有:接触部,其被所述板部之上的所述小脚轮按压而移动;以及臂部,其将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坡连接,/n在所述板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收容所述延伸部的凹部,/n通过所述板部之上的所述小脚轮按压所述接触部,从而所述坡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摆动,所述延伸部被收容于所述凹部,/n所述凹部的深度大于所述延伸部的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16 JP 2016-0526561.一种负载检测器,检测机座上的受检者的负载,其中,
具备悬臂支承于支承台上的梁形测力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梁形测力传感器连结的载置台,
所述载置台具有:板部,其作为与所述梁形测力传感器固定地连接的板部且供所述机座所具有的小脚轮载置;以及坡,其一端与所述板部连结,且用于将所述小脚轮向所述板部引导,
所述坡能够相对于所述板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坡的另一端与设置所述负载检测器的设置面接触,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另一端从所述设置面离开,
所述载置台还包含与所述坡的所述一端连接并定位于所述板部的上方的延伸部,
所述延伸部具有:接触部,其被所述板部之上的所述小脚轮按压而移动;以及臂部,其将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坡连接,
在所述板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收容所述延伸部的凹部,
通过所述板部之上的所述小脚轮按压所述接触部,从而所述坡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摆动,所述延伸部被收容于所述凹部,
所述凹部的深度大于所述延伸部的厚度。


2.一种负载检测器,检测机座上的受检者的负载,其中,
具备悬臂支承于支承台上的梁形测力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梁形测力传感器连结的载置台,
所述载置台具有:板部,其作为与所述梁形测力传感器固定地连接的板部且供所述机座所具有的小脚轮载置;以及坡,其一端与所述板部连结,且用于将所述小脚轮向所述板部引导,
所述坡能够相对于所述板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坡的另一端与设置所述负载检测器的设置面接触,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另一端从所述设置面离开,
所述载置台还包含与所述坡的所述一端连接并定位于所述板部的上方的延伸部,
所述延伸部具有:接触部,其被所述板部之上的所述小脚轮按压而移动;以及臂部,其将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坡连接,
在所述板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收容所述延伸部的凹部,
通过所述板部之上的所述小脚轮按压所述接触部,从而所述坡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摆动,所述延伸部被收容于所述凹部,并且在所述延伸部被收容于所述凹部的状态下,所述延伸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板部的上表面共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检测器,其中,
所述臂部具有:
第一臂部,其与所述坡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以及所述接触部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连接;和
第二臂部,其与所述坡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以及所述接触部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连接,
所述凹部在俯视观察下具有大致U字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检测器,其中,
所述坡与所述延伸部由一体的平板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检测器,其中,
所述坡与所述延伸部被构成为,位于所述坡的摆动轴的所述另一端侧的部分比位于该摆动轴的所述延伸部侧的部分更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检测器,其中,
在所述板部固定有位于所述板部的所述坡侧的轴支承部,
在所述坡的所述一端设置有切口部,
通过使所述轴支承部位于所述切口部的内部,从而所述坡与所述板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检测器,其中,
具有设置在所述板部上的壁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检测器,其中,
所述壁部具有:
第一壁部以及第二壁部,它们位于所述板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第三壁部,其位于所述板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邦彦八町顺
申请(专利权)人: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