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承压式氟水循环空气能热水方法及其空气能热水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水器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承压式氟水循环空气能热水方法。
技术介绍
空气能热水器分为氟循环热水器和水循环热水器,水循环空气能热水器的主机和水箱是通过水管相连接的,利用循环泵抽取水箱的水在设备与水箱之间不断循环加温制热。由于水循环热水器不是采用电热元件直接加热,所以相对于电热水器而言,避免了漏电的危险,安全性能好,由于水循环热水器是蓄热式的,可根据水箱内的温度自动启动加热,供水量高。然而,现有的水循环热水器在供水时冷水注入水箱,导致发生混水现象,降低热水器的能效,水温上升到预设值需要耗费更多电量;水温低于预设值5°才启动加热,错过了最佳加热时机,且将水加热到预设温度值需要进行多次换热操作,热水过程耗时长,导致热水器供水量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承压式氟水循环空气能热水方法,改善现有热水器的结构,并优化热水器加热的方式,提高热水器的能效,降低热水器工作时消耗的电量,提高热水供给量的同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压式氟水循环空气能热水方法,用于控制过冷换热器、低温供热换热器、显热换热器及循环水泵对承压水箱内的水分层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水流开关接通,设备启动,冷水顺序流经所述过冷换热器、所述低温供热换热器和所述显热换热器升温得到备用热水,并存储于所述承压水箱内,供需要时从水箱高端输出;/n若所述备用热水的温度值低于设定阈值,则所述循环水泵将所述备用热水分别送入所述低温供热换热器及所述过冷换热器进行换热,并将所述备用热水送回所述承压水箱内;/n若用户的用水量低于所述过冷换热器的流量,则所述备用热水经所述低温换热器和所述显热换热器升温得到叠加热水,且所述叠加热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压式氟水循环空气能热水方法,用于控制过冷换热器、低温供热换热器、显热换热器及循环水泵对承压水箱内的水分层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水流开关接通,设备启动,冷水顺序流经所述过冷换热器、所述低温供热换热器和所述显热换热器升温得到备用热水,并存储于所述承压水箱内,供需要时从水箱高端输出;
若所述备用热水的温度值低于设定阈值,则所述循环水泵将所述备用热水分别送入所述低温供热换热器及所述过冷换热器进行换热,并将所述备用热水送回所述承压水箱内;
若用户的用水量低于所述过冷换热器的流量,则所述备用热水经所述低温换热器和所述显热换热器升温得到叠加热水,且所述叠加热水流向用户;
若用户的用水量高于所述过冷换热器的流量,则所述冷水分流进入所述承压水箱内与所述备用热水混合得到降温热水,所述循环水泵驱动所述降温热水顺序流经所述低温供热换热器及所述显热换热器得到叠加热水,且所述叠加热水流向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式氟水循环空气能热水方法,其特征在于,不进水时,所述过冷换热器及所述低温供热换热器均用于对备用热水进行循环加热;
进冷水时,所述过冷换热器用于对冷水进行过冷换热;
若用水量低于所述过冷换热器流量,所述低温供热换热器用于对备用热水加热;
若用水量大于所述过冷换热器流量,所述低温供热换热器用于对降温热水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式氟水循环空气能热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热换热器呈盘管状结构,且由所述承压水箱的顶部延伸至所述承压水箱的中部,所述显热换热器内侧水温高于所述显热换热器外侧水温。
所述显热换热器除了吸收显热和减少过热,提高能效以外,其结构为层层园盘叠加从水箱顶部到水箱近中部垂直悬挂,氟循环园盘管内的温度高于氟循环园盘管的温度,热水温度随着氟循环盘管层层升温叠加,为即热升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一种由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方法控制的空气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水箱开设有供水口、循环起始出口、温水入口、水循环入口及补充入口,所述过冷换热器的输入端与水源接通,所述过冷换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温水入口连通;
所述循环水泵...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